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研究所

作品数:148 被引量:1,462H指数:23
相关作者:张泓孙珺张书锋张红梅张晓然更多>>
相关机构: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生态研究所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作物栽培生理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7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0篇生物学
  • 52篇农业科学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4篇植物
  • 31篇发育
  • 22篇蜜腺
  • 21篇花蜜
  • 21篇花蜜腺
  • 20篇细胞
  • 18篇组织化学
  • 15篇绞股蓝
  • 15篇分泌
  • 14篇超微
  • 14篇超微结构
  • 12篇油细胞
  • 12篇皂甙
  • 12篇解剖学
  • 11篇金丝桃
  • 11篇发育解剖
  • 9篇分泌结构
  • 8篇植物叶
  • 8篇蒽醌
  • 8篇蒽醌类

机构

  • 148篇西北大学
  • 10篇莱阳农学院
  • 10篇浙江师范大学
  • 7篇吉首大学
  • 7篇中国热带农业...
  • 6篇中国科学院植...
  • 5篇同济大学
  • 5篇陕西师范大学
  • 4篇福建农林大学
  • 3篇山东农业大学
  • 3篇运城高等专科...
  • 3篇运城学院
  • 2篇常熟高等专科...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上海铁道大学
  • 2篇塔里木农垦大...
  • 2篇石家庄医学高...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常熟理工学院

作者

  • 140篇胡正海
  • 20篇刘文哲
  • 15篇刘世彪
  • 15篇沈宗根
  • 14篇吕洪飞
  • 10篇曹玉芳
  • 10篇初庆刚
  • 9篇林如
  • 9篇祝建
  • 8篇蔡霞
  • 8篇吴鸿
  • 7篇黄振英
  • 6篇李景原
  • 5篇孙珺
  • 5篇吴继林
  • 5篇田维敏
  • 4篇王喆之
  • 4篇郝秉中
  • 4篇辛华
  • 4篇滕红梅

传媒

  • 57篇西北植物学报
  • 14篇Acta B...
  • 11篇中草药
  • 6篇武汉植物学研...
  • 6篇西北大学学报...
  • 5篇植物分类学报
  • 4篇中国植物学会...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 3篇实验生物学报
  • 2篇林业科学
  • 2篇热带作物学报
  • 2篇常熟高专学报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西部地区第二...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年份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6篇2004
  • 18篇2003
  • 12篇2002
  • 21篇2001
  • 15篇2000
  • 17篇1999
  • 12篇1998
  • 18篇1997
  • 2篇1996
  • 7篇1995
  • 8篇1994
1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方红豆杉温室扦插育苗试验研究被引量:19
1997年
南方红豆杉1年生萌蘖条插穗生根率最高,而1年生侧枝插穗来源易,数量多。以NAA50μg/mL+IBA50μg/mL,处理1年生侧枝插穗8h,在善土-蛭石(1:1)的苗床上,插穗成苗率达60%以上。
王喆之白荣华王农孙珺胡正海
关键词:南方红豆杉扦插育苗红豆杉
绞股蓝营养器官的结构及其人参皂甙的组织化学定位研究被引量:25
2002年
绞股蓝是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根系由不定根组成 ,根的初生结构木质部为 2~ 4原型 ,次生结构中栓内层较厚。攀缘茎 ,具 5棱 ,周围纤维连成一环 ,幼茎的维管束排成两圈 ,外圈 5个 ,内圈 4或 5个 ;老茎圆柱形 ,周围纤维呈不连续环状 ,维管束具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 ,排成一圈。掌状复叶互生 ,小叶 5~ 7片 ,背腹型 ;叶柄具 5束维管束 ,进入小叶时分为 7~ 9束。茎和叶的初生维管束为双韧维管束。组织化学实验表明 ,绞股蓝人参皂甙主要分布在营养器官的同化组织及韧皮部薄壁细胞中 ,厚角组织。
林如曹玉芳胡正海
关键词:绞股蓝营养器官人参皂甙组织化学定位
虎刺花外蜜腺的发育解剖学研究被引量:5
2002年
应用扫描电镜、石蜡制片及组织化学技术对虎刺花外蜜腺的形态、结构及发育过程中结构及多糖变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虎刺花外蜜腺位于杯状花序外的总苞顶部 5枚椭圆形裂端上 ,属于总苞上的蜜腺 ,由分泌表皮、产蜜组织和主要由韧皮部筛管组成的维管束构成。虎刺花外蜜腺起源于总苞裂片顶端表面的 4~ 5层原始细胞。根据蜜腺结构特点及多糖变化分析 ,原蜜汁的贮存及多糖的降解主要在产蜜组织细胞中进行 。
滕红梅胡正海
关键词:虎刺发育解剖学
白沙蒿种子传播和萌发特性的生理生态学研究
白沙蒿生长于荒漠草原地带的流动沙丘或半固定沙丘上,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固沙植物。其种子很小、很轻但数量很多。丰富的种源,是这些植物身处逆境而不衰的重要因素之一。
黄振英胡正海张新时
文献传递
拟南芥苗端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2
1997年
应用高压冷冻及低温脱水电镜技术研究了拟南芥苗端的发生、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苗端发育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营养苗端和生殖苗端。其中,营养苗端的发育分为二个时期:早期,生长点平坦,其结构不形成被子植物苗端所特有的原套一原体结构;后期,生长点隆起,其内部形成典型的原套一原体及组织分区结构。当营养苗端转变为生殖苗端后,生长点进一步增大,原套一原体、组织分区结构消失,但外套一内体结构又不明显。苗端发育过程中,生长点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显示,在营养苗端早期,细胞中细胞器多呈现未分化成熟状态,表现为个体小、线粒体、质体内膜简单,不清晰。发育后期,生长点细胞中,细胞器丰富,并且分化成熟,表现为个体大,数量多,膜结构清晰。营养苗端转变为生殖苗端后,生长点细胞内各种细胞器又重新呈现出发育早期的未分化状态。以上结果表明,苗端在发育过程中,其外部形态、显微及超微结构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与苗端的生长发育有密切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苗端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特征。
祝建胡正海
关键词:拟南芥苗端发育超微结构
Fluctuation of Microfibrillar Protein Level in Lutoids of Primary Laticifers in Relation to the 67 kD Storage Protein in Hevea brasiliensis被引量:1
2003年
Abundant microfibrillar protein inclusions were present in the lutoids of the primary laticifers in Hevea brasiliensis Mull. Arg. Two forms of the inclusions could be distinguished under the electron microscope, each in separate lutoids. As revealed by SDS-PAGE, the 59.5 kD and 63.5 kD proteins were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the microfibrillar protein purified by isoeleettic point precipitation. Western-blotting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y were immunorelated with the 67 kD protein accumulated in the protein-storing cells. The 59.5 kD and 63.5 kD proteins were abundant in the uppermost part, the stem of new shoot and sustained their abundance during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shoot while their contents decreased remarkably in the lower parts of the trunk, accompanying by the accumulation of 3-5 kinds of proteins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s. This fluctuating pattern suggested that the degradation of the 59.5 kD and 63.5 kD proteins had nothing to do with the new shoot growth and may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imary laticifer differentiation. The 67 kD protein could not be detected in the young stem of new shoot when its leaves were broze-colored while the protein started to be accumulated in the stem, when the leaves of new shoot had matured, behaving like a typical vegetative storage protein.
田维敏韩亚琴吴继林胡正海
漆树乳汁道的结构规律及其应用被引量:10
1998年
生漆是一种优良的天然涂料,由漆树的乳汁道分泌和贮存。本文研究了漆树乳汁道的显微和超微结构,分布和发育,并将乳汁道的结构规律应用于改进割漆技术和选育漆树优良品种。在漆树中,乳汁道是一种裂生的分泌道,其分泌细胞的外面又有2-3层鞘细胞所围绕,它们主要分布在漆树备个器官的韧皮部中。根据对漆树乳汁道发育不同时期分泌细胞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在乳汁道分泌细胞中含有大量的质体、内质网和嗜锇物质、在乳汁道发育过程中,其数量不断增加;随着乳汁道的衰老,其数量不断减少。观察结果表明,嗜锇的生漆成分合成的可能场所是质体和内质网,并且通过内质同分子和小泡群与质膜相互接触并融合以及质膜内招包被等三种形式释放到质膜和细胞之间的问隙中;再经过细胞壁中的胞间连丝通道和扩散渗透两条途径越过细胞壁分泌到乳汁道腔中_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以及细胞质基质或多或少也参与了上述过程。嗜饿的生漆成分不仅存在于漆树乳汁道的分泌细胞和鞘细胞中,也存在于乳汁道周围组织的各个组成分子中。这些嗜饿物质主要在内质网槽库上合成,然后通过类似上述同样的方式转运到乳汁道分泌细胞,经过进一步加工、合成,再由分泌细胞分泌到乳汁道腔中贮存。根据对陕西、四川、湖北、云南、贵州、
胡正海赵桂仿
关键词:漆树显微结构超微结构
油松树脂道的发育过程和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11
1995年
利用薄切片和组织化学方法对油松茎皮层树脂道发育过程中上皮细胞内树脂滴和淀粉粒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观察研究。在树脂道原始细胞阶段,树脂滴稀少,淀粉粒2—5个;树脂道形成期间,树脂滴数量逐渐增加,体积增大,淀粉粒也呈递增趋势,两者都均匀分布于细胞质中;树脂道成熟阶段,上皮细胞内树脂滴明显减少,主要分布于靠近腔道一侧的细胞质中,淀粉粒数量变化不大,而体积明显减小,通常分布于远离腔道一侧的细胞质中。在树脂道发育过程中,鞘细胞中树脂滴和淀粉粒变化不明显。
吴鸿胡正海
关键词:油松树脂道淀粉粒
金丝桃属和三腺金丝桃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利用扫描电镜比较观察金丝桃属 9组 1 7种 1变种和三腺金丝桃属 2种植物叶表皮的微形态。属间和组间的表皮微形态特征存在显著差异 ,组内种间也存在一定差异。说明二属的划分和金丝桃属属下的分组是合理的 ,同时支持 Robson把椭圆叶金丝桃另立为新属的观点。
吕洪飞初庆刚胡正海
关键词:金丝桃属叶表皮电镜扫描微形态
Vegetative Storage Proteins in Meliaceae被引量:7
2002年
采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及SDS_PAGE研究了营养贮藏蛋白质 (VSPs)在楝科树木中的分布和超微结构 ;并采用免疫印迹技术 ,以大叶桃花心木 (SwieteniamacrophyllaKing)的 2 1kDVSP的抗血清检测楝科树木VSPs的免疫相关性。结果表明 ,在桃花心木亚科 (Swietenioideae)的树木中普遍存在VSPs ,但楝亚科 (Melioidae)仅部分属的树木有VSPs而椿亚科 (Cedreloideae)树木没有VSPs。VSPs在同一属树木中的分布是一致的。桃花心木亚科和楝亚科树木之间的VSPs几乎没有免疫相关性 ,但是在桃花心木亚科中 ,VSPs具有相对高的同源性。楝科树木VSPs的超微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这可能与VSPs的种类不同有关。VSPs的分布。
田维敏吴继林郝秉中胡正海
关键词:ULTRASTRUCTUREMELIACEAE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