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制冷及低温工程系

作品数:176 被引量:677H指数:13
相关作者:王磊丛伟周翔崔明现苏林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系制冷与低温研究所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系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9篇期刊文章
  • 4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0篇一般工业技术
  • 24篇航空宇航科学...
  • 2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6篇机械工程
  • 14篇建筑科学
  • 10篇电气工程
  • 9篇交通运输工程
  • 7篇化学工程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理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9篇制冷
  • 25篇换热
  • 18篇制冷剂
  • 18篇冷剂
  • 15篇制冷系统
  • 15篇传热
  • 14篇低温推进剂
  • 14篇推进剂
  • 12篇数值模拟
  • 12篇空调
  • 12篇值模拟
  • 11篇换热器
  • 10篇轴承
  • 10篇冷凝器
  • 9篇制冷机
  • 7篇透平膨胀机
  • 7篇膨胀机
  • 7篇汽车
  • 6篇性能研究
  • 6篇汽车空调

机构

  • 174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上海宇航系统...
  • 3篇浙江大学
  • 3篇中南大学
  • 3篇北京建筑大学
  • 3篇海尔智家股份...
  • 2篇西安航天动力...
  • 2篇中国科学院兰...
  • 2篇约克(无锡)...
  • 2篇北京卡宾滑雪...
  • 2篇江苏科菱库精...
  • 1篇北京建筑工程...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无锡职业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香港科技大学
  • 1篇中国舰船研究...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34篇厉彦忠
  • 32篇晏刚
  • 24篇袁秀玲
  • 22篇王磊
  • 19篇黄东
  • 14篇吴业正
  • 13篇侯予
  • 13篇陈纯正
  • 13篇马原
  • 12篇包涛
  • 12篇董玉军
  • 12篇徐明仿
  • 12篇杜维明
  • 11篇陈蕴光
  • 10篇马贞俊
  • 9篇谭宏博
  • 8篇曹小林
  • 8篇周晋
  • 8篇周翔
  • 8篇胡跃明

传媒

  • 20篇制冷与空调
  • 14篇制冷学报
  • 1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1篇第六届全国低...
  • 10篇低温工程
  • 10篇家电科技
  • 6篇宇航学报
  • 6篇低温与超导
  • 5篇真空与低温
  • 4篇化工学报
  • 4篇润滑与密封
  • 4篇制冷
  • 4篇冷藏技术
  • 4篇2004年陕...
  • 3篇天然气工业
  • 3篇太阳能学报
  • 3篇制冷空调与电...
  • 2篇工程热物理学...
  • 2篇化工进展
  • 2篇低温与特气

年份

  • 9篇2024
  • 11篇2023
  • 9篇2022
  • 6篇2021
  • 9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6篇2006
  • 16篇2005
  • 25篇2004
1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氟甲醚作为汽车空调制冷剂的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对三氟甲醚(HFE143a)用作汽车空调制冷剂的性能与现有汽车空调制冷剂R134a进行了对比。首先比较了三氟甲醚和R134a的基础热力性质,然后对三氟甲醚和R134a的汽车空调标准工况和变工况下制冷循环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理论计算及分析。分析表明:三氟甲醚的制冷性能与R134a基本相似,而性能系数(COP)却优于R134a。因此,更具环保优势的三氟甲醚是一种理想的潜在汽车空调制冷剂。
丛伟徐荣吉傅烈虎吴业正
关键词:三氟甲醚制冷剂汽车空调理论循环分析
工质为R134a绝热型毛细管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08年
根据均相流等多项假设,运用两相流动基本方程建立了绝热毛细管分布参数的稳态数学模型。模型中分别利用了常用的2种计算沿程摩阻系数方法(Churchill关联式、Jung等人推荐工质为R22的摩阻系数关联式),模拟结果表明用这2种方法来模拟均能获得较高精度,但工质为R134a时优先考虑前者,因此在模拟毛细管时不同工质有不同的最佳摩阻系数关联式。
王远鹏徐荣吉林明峰
关键词:毛细管数值模拟分布参数模型
家用落地式空调L型换热器设计
2024年
目前家用落地式空调内机主要采用圆柱形外观,产品不断向小型化、高能效发展。针对圆柱形柜机的内机换热器进行设计,采用L型结构,借助CFD仿真确定换热器夹角,采用Midea Heat Exchanger仿真软件选择合适的制冷剂流路,最终制作换热器样件与原型机进行整机性能对比。结果表明,L型换热器夹角为80°时既有较高风量,又有足够的换热面积确保较高的换热量;在不同的制冷剂流路布置中,6支路对应的换热量最大,制冷剂分布均匀性和空气侧温度均匀性最佳;相比原型机,L型换热器额定制冷工况下的风量提升13.4%,额定制热工况下的风量提升10.8%,整机APF提升0.146。
黄汝普肖久旻邵艳坡邹大枢黄东
关键词:翅片管换热器
吸附制冷工质对的有效扩散系数测定及其分析被引量:7
2001年
采用非稳态热重法测定了吸附制冷工质对 13X H2 O的有效扩散系数。测量范围是 :温度 5 0~ 2 5 0℃ ,压力0 6~ 3.5kPa。实验数据表明 ,压力和吸附量在测量范围内对有效扩散系数的影响很小 ,可近似折算于有效扩散系数与温度的依赖关系———Arrhenius方程中。水分子的表面扩散是颗粒内扩散的主要控制因素。
王勤陈光明韩宝琦
关键词:有效扩散系数分子筛
甲烷-乙烷混合推进剂深度过冷技术的实验研究
2022年
针对甲烷采用液氮过冷可能发生甲烷冰堵风险,提出了在甲烷中添加乙烷,制备凝固温度更低的甲烷-乙烷混合推进剂的新方案,搭建实验系统测试了甲烷-乙烷凝固温度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随着甲烷含量提高,混合推进剂凝固温度先降低后升高。当甲烷、乙烷比例为0.71∶0.29时,混合推进剂达到最低凝固温度,约73.0 K。当采用常压饱和液氮对混合推进剂过冷时,控制甲烷含量在0.52~0.81间可避免推进剂冻结。相较于常压饱和甲烷,防冻结区的混合推进剂密度提高了24.0%~38.4%,液相存在温区增大至35.7 K~40.5 K。此外,甲烷-乙烷混合推进剂具有理论比冲高、再生冷却性能佳、结焦与积碳小等优势。所提出的甲烷-乙烷混合推进剂在火星探测等任务中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
王磊上官石刘柏文雷刚陈强厉彦忠
关键词:火星探测火箭发动机
硬脂酸相变蓄能模型的改进被引量:2
2003年
引入有效导热系数经验公式[1] ,使固液相变蓄能问题得以简化为仅用能量方程加以描述。通过对已有的数学模型加以改进 ,对有效导热系数经验公式进行修正 ,使由计算得到相变过程的温度场符合实验测得的温度场 ,从而验证了改进后的数学模型更加符合固液相变蓄能实际问题。
陈敬良田怀璋陈林辉
关键词:硬脂酸数学模型相变蓄能材料
带蒸发过冷器的自复叠制冷循环的理论研究
本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带蒸发过冷器的自复叠制冷循环,该循环可以更好的利用非共沸制冷剂的温度滑移特性.基于R23/R134a 非共沸制冷剂,本文采用仿真的方法对比分析了改进的循环和基本的自复叠制冷循环的性能.在给定的工况下...
陈佳恒鱼剑琳晏刚
关键词:非共沸制冷剂自复叠制冷循环
脉动热管启动过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9
2007年
为了使电子设备在启动过程中具有更好的稳定性,采用控制恒定热流密度和冷凝温度的方法对平板开槽型脉动热管的启动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实验发现:在特定工况下,启动过程中脉动热管管内工质会突然剧烈沸腾,此时脉动热管蒸发段温度突然降低,冷凝段温度突然升高,广义热阻突然降低.针对本实验装置,存在一个使脉动热管启动迅速而且达到稳定运行状态时广义热阻最小的最佳充灌率(50%)、最佳管体倾斜角度(50°)和最佳加热功率(28.5 W).热管冷却段冷却水流量对脉动热管启动性能影响较小.
徐荣吉王瑞祥丛伟任挪颖吴业正
关键词:脉动热管启动过程
我国气体轴承低温透平膨胀机的重要进展
本文介绍了我国气体轴承低温透平膨胀机的主要发展概况。着重阐述了三个应用范畴——空气分离装置、天然气液化和分离装置、氦制冷与液化装置透平膨胀机使用气体轴承的一些重要进展。并简要介绍了动压气体轴承透平膨胀机的研究概况。
陈纯正侯予王瑾林明峰
关键词:气体轴承透平膨胀机
文献传递
低温推进剂在轨加注技术与方案研究综述被引量:26
2016年
为了探究适用于低温推进剂在轨加注的相关技术与方案,通过文献调研与对比分析,介绍国内外在轨加注技术的研究现状,梳理低温推进剂在轨加注的关键技术,研究现有加注技术与方案对低温推进剂的适用性,并提出我国开展相关研究的思路与方向。研究表明:1)气液分离、蒸发量控制、质量测量和流体驱动循环等技术是直接影响推进剂在轨加注系统结构与加注性能的关键技术;2)低温推进剂具有沸点低、表面张力小等特殊性,对气液分离、系统热防护等技术的性能要求更高;3)表面张力式气液分离、纤维镜或射频质量检测、多层隔热材料、热力学排气系统(TVS)以及无排气加注等先进技术方案对低温流体和微重力环境均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将成为实现低温推进剂在轨加注的关键突破口。
马原厉彦忠王磊朱康徐孟健
关键词:低温推进剂深空探测气液分离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