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工程系

作品数:112 被引量:1,151H指数:22
相关作者:胡江蒋廷惠廖岳华黄峰源李浙英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实验室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8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天文地球
  • 4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4篇污泥
  • 24篇生物沥浸
  • 23篇硫杆菌
  • 20篇氧化亚铁硫杆...
  • 15篇矿物
  • 15篇废水
  • 13篇脱水性
  • 13篇城市污泥
  • 12篇脱水性能
  • 11篇嗜酸性氧化亚...
  • 11篇重金
  • 11篇重金属
  • 9篇降解
  • 9篇好氧
  • 8篇制革
  • 8篇制革污泥
  • 7篇铁矿
  • 7篇土壤
  • 7篇淋滤
  • 6篇生物成因

机构

  • 11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1篇山西农业大学
  • 3篇湖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南财经政法...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香港浸会大学
  • 1篇中国冶金科工...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无锡新利环保...
  • 1篇南京贝克特环...

作者

  • 96篇周立祥
  • 20篇刘奋武
  • 18篇王世梅
  • 17篇王电站
  • 16篇崔春红
  • 13篇梁剑茹
  • 8篇蔡天明
  • 8篇杨新萍
  • 7篇陈立伟
  • 7篇占新华
  • 7篇柏双友
  • 6篇王敏
  • 6篇宋永伟
  • 6篇周俊
  • 4篇廖岳华
  • 4篇杨倩
  • 4篇卜玉山
  • 3篇王鹤茹
  • 3篇高诗颖
  • 3篇方迪

传媒

  • 29篇环境科学学报
  • 23篇环境科学
  • 13篇环境工程学报
  • 6篇农业环境科学...
  • 5篇岩石矿物学杂...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环境污染治理...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环境工程
  • 2篇土壤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给水排水
  • 2篇矿物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地学前缘
  • 2篇第八次全国环...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机械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8篇2013
  • 9篇2012
  • 14篇2011
  • 7篇2010
  • 10篇2009
  • 8篇2008
  • 8篇2007
  • 11篇2006
  • 7篇2005
  • 2篇2004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温度与pH对生物合成施氏矿物在酸性环境中溶解行为及对Cu^(2+)吸附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探析施氏矿物在不同温度、pH下的溶解行为,对其在酸性煤矿废水(ACMD)重金属去除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摇瓶实验,在0.16mol·L-1FeSO4·7H2O,初始pH为2.5的酸性体系中,采用氧化亚铁硫杆菌A.ferrooxidans催化合成施氏矿物.考察了15℃与30℃,pH为2.0$6.0环境条件下矿物的溶解行为,及生物合成施氏矿物对酸性体系Cu2+的吸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经过24h反应,施氏矿物合成体系pH从原始2.50降低至2.18,体系Fe2+氧化完全,27.3%的铁离子参与矿物的合成,矿物分子式可表示为Fe8O8(OH)4.22(SO4)1.89.生物合成施氏矿物在温度为15℃,pH分别为3.2、3.0、2.8、2.6、2.4、2.2与2.0液态体系中振荡72h,矿物溶解率分别为1.92%、3.34%、5.90%、13.09%、28.74%、44.53%与61.46%.在温度为30℃的上述酸度体系中,矿物溶解率在相应时间却达到2.04%、3.98%、8.34%、20.53%、43.50%、96.74%与99.92%.在pH≥3.5的不同温度液态体系中该矿物无溶解迹象.在15℃,pH为6.0、5.0、4.5、4.0与3.5,Cu2+浓度为40mg·g-1的液态体系中,生物合成施氏矿物对Cu2+的吸附量为(50.9±2.2)、(47.3±13.3)、(40.5±4.7)、(31.1±5.0)及(16.9±6.5)mg·g-1.体系酸度一定,施氏矿物在15℃与30℃条件下对Cu2+的吸附效果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对生物合成施氏矿物在ACMD重金属去除工程应用提供必要的参数支撑.
刘奋武卜玉山田国举崔春红周立祥
关键词:温度PH生物成因CU2+
低温条件下污泥静置沉降时间对城市生物沥浸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研究城市生物沥浸污泥脱水性能与污泥静置沉降时间的关系,对城市污泥生物沥浸工程化应用具有指导性作用.因此,以城市生物沥浸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低温条件下(5℃和15℃)污泥静置0~6d过程中,污泥pH值和脱水性能(用比阻γ表征)的变化情况.同时,对实验室污泥比阻与厢式压滤机中试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增加将有利于污泥沉降,在实际运行中沥浸污泥可选择静置0.5d再进行压滤脱水.随着静置时间的延长,冬季(5℃)和春季(15℃)城市沥浸污泥pH值和比阻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静置6d后,pH值分别从3.93和3.87上升到5.10和5.32,比阻γ分别从1.72×1012m·kg-1和1.76×1012m·kg-1上升到3.08×1012m·kg-1和5.82×1012m·kg-1.实验室污泥比阻测定和厢式压滤机中试结果表明,不同静置时间下污泥比阻γ与压滤机压滤脱水V-t/V曲线(V:滤液体积;t:过滤时间)斜率k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用污泥比阻γ能准确地反映出生物沥浸污泥的压滤脱水性能.这对生物沥浸技术在工程上的应用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宋永伟王电站刘奋武王振宇周立祥
关键词:城市污泥生物沥浸脱水性能厢式压滤机
污泥生物沥浸处理对病原物的杀灭效果影响被引量:33
2007年
生物沥浸能够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同时可能对污泥中的病原物有一定的杀灭作用.通过测定沥浸过程中异养细菌总数及沥浸前后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的变化,研究了生物沥浸作用去除城市污泥和制革污泥中的病原物的作用.结果表明,经过6~7d的生物沥浸处理,城市污泥中的异养细菌总数从1.38×10^8个/mL降为4.43×10^6个/mL,制革污泥中的异养细菌总数从9.23×10^5个/mL降为4.26×104个/mL;总大肠菌群(TC)和粪大肠菌群(FC)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但蛔虫卵的死亡率并无明显变化.大肠菌群纯培养试验表明,沥浸过程中病原物的消减作用主要是由于沥浸作用产生的低pH环境,而与污泥中SO4^2-和重金属浓度的升高无关.
郑冠宇王世梅周立祥
关键词:生物沥浸病原物城市污泥制革污泥
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河道水中有机物和氮的净化效率及沿程变化被引量:31
2008年
以野外水平潜流芦苇砾石床人工湿地研究了湿地对微污染河道水的长期动态净化特性.2年多的运行结果表明,潜流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性能存在波动、稳定过程.潜流湿地降解有机物和脱氮性能与植物生长和季节变化相关,其中植物生长和季节变化对湿地脱氮效能的影响大于对湿地去除有机物的影响.潜流湿地降解有机物的主要场所随运行时间沿程推移,启动期主要在湿地前部完成,稳定运行期主要在湿地的前、中部完成.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在6.10%-37.83%之间变化.湿地运行期间,沿程水样C/N值基本〉5,碳源供应较充足.潜流湿地启动期TN平均去除率为15.51%,稳定运行期TN平均去除率为8.61%,低于启动期,整个运行期间湿地TN去除率不足40%.潜流湿地中硝化与反硝化反应在中部达到动态平衡,TN去除效率最高.稳定运行期间潜流湿地的前、中部耗氧强度最大,后部下层有明显硝化反应发生.潜流湿地对有机物降解、硝化与反硝化反应、TN去除具有沿程同步性.试验还初步发现,在植物生长旺盛的春夏季根系分泌的低分子有机酸对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可能有较大抑制作用,可能是影响脱氮效率提高的一个因素.
杨新萍周立祥戴媛媛崔春红
关键词:水平潜流人工湿地高锰酸盐指数
生物沥浸对牛粪沼液脱水性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嗜酸性硫杆菌,通过摇瓶试验研究了不同硫杆菌及其复合生物沥浸对含固率为3.4%的沼液脱水性能的影响.设置了如下5个处理:①原始沼液(作对照);②4 g.L-1 Fe2+(不接菌);③2 g.L-1S0+25 mL A.t;④4 g.L-1Fe2++25 mL A.f;⑤2g.L-1 S0+4 g.L-1 Fe2++12.5 mL A.t+12.5 mL A.f.考察了不同的处理生物沥浸过程中的pH、Fe2+、Fe3+、总Fe、比阻、毛细吸水时间(CST)、沉降性能及沉降12 h后上清的浊度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原始沼液+Fe2+、原始沼液+Fe2++A.f和原始沼液+Fe2++S0+A.f+A.t这3个处理沼液的比阻和CST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综合沼液的脱水性能、沉降性能以及沉降12 h后的上清液浊度,结合经济成本分析,建议选择原始沼液+Fe2++A.f作为沼液生物沥浸处理比较合理.生物沥浸后沼饼中的有机质、N、P、K的含量分别降低了1.14%、0.09%、0.05%、0.1%,不影响肥效,对沼饼中的重金属Cu、Zn的去除率分别为63.2%和91.3%,同时对沼液中的总大肠杆菌的杀灭率超过了99%.可见,生物沥浸技术为沼液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途径.
周俊周立祥刘奋武任云王电站
关键词:生物沥浸沼液硫杆菌脱水性能重金属
外源添加Fe^(2+)对生物沥浸处理制革污泥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利用嗜酸性硫杆菌复合菌群,通过摇瓶试验对制革污泥进行生物沥浸,研究了在以硫粉作为底物的基础上,添加不同量的Fe2+对污泥生物沥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制革污泥生物沥浸处理中,外源添加Fe2+虽有助于加快生物酸化进程,特别是在pH>2的阶段该作用较为明显,但由于也促进了羟基硫酸高铁沉淀的生成,导致已溶出的Cr3+部分被重新固持,因此,在制革污泥生物沥浸中外源加Fe2+促进Cr溶出的效果并不明显.此外,外源添加Fe2+在较小程度上可降低污泥的比阻值,从而使污泥更易脱水,但Fe2+不同添加量之间差异较小.综合考虑药剂成本和处理效率,在制革污泥生物沥浸中添加Fe2 +对大幅度加快Cr溶出速率和显著提高污泥脱水性并没有理想效果.
刘秀海周立祥刘奋武廖岳华王世梅
关键词:制革污泥生物沥浸CR比阻
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法处理三氯吡啶酚模拟废水被引量:1
2014年
研究催化湿氧化法处理三氯吡啶酚模拟废水的过程,考察了温度、氧化剂用量及催化剂对反应过程及污染物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WPO和CWPO均能降解三氯吡啶酚模拟废水。当催化剂为6 g/L,进水质量浓度为5 000 mg/L,过氧化氢用量为15.26 mL/L,反应温度为160℃,反应120 min后,STCP去除率可达98.1%。经CWPO法预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生物处理,其可生化性明显提高。
杨倩李素珍蔡天明
关键词:三氯吡啶酚降解途径
酸性硫酸盐环境中菌密度对生物成因次生铁矿物形成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ferrooxidans)促进次生铁矿物形成的现象在酸性煤矿废水(ACMD)的治理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索了A. ferrooxidans接种密度在酸性硫酸盐环境(9K培养基)中对Fe2+氧化率、总Fe沉淀率及矿物产生量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矿物合成体系矿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体系A. ferrooxidans接种密度为0.27106~5.40107 cellsmL-1时,溶液中Fe2+需60~12 h氧化完全.培养至60 h,上述体系总Fe沉淀率分别达到10.7%~35.9%.不同接种体系Fe2+同时氧化完全时,沉淀单位质量Fe而转化的次生铁矿物量随着接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例如,A. ferrooxidans接种密度分别为1.35106、2.70106、8.10106和1.62107 cellsmL-1的处理在Fe2+同时完全氧化时刻,Fe沉淀率分别为17.6%、20.0%、24.1% 和26.5%,且沉淀1 g Fe转化的次生铁矿物量分别为2.04、2.10、2.17与2.27 g.结晶度较差的施氏矿物是次生铁矿物合成初期产生的唯一矿相,Fe2+完全氧化时,矿物相为施氏矿物与结晶度好的黄铁矾矿物的混合物.
刘奋武王敏卜玉山崔春红梁剑茹周立祥
关键词: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接种密度矿相
pH、接种量及固形物含量对氧化亚铁硫杆菌LX5煤炭生物脱硫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高硫煤燃烧释放SO2污染环境。采用摇瓶实验,以FeS2驯化的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LX5为供试菌株,研究了pH、接种量及煤粉数量对菌株LX5进行生物脱硫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5 d的反应周期中反应液的起始pH为2.0、2.5、3.0和4.0时,菌株LX5的脱硫效率分别为43.1%、73.3%、61.9%和37.3%;将菌株LX5的接种量控制为5%、10%及15%时,其脱硫效率分别为44.2%、68.1%及72.2%;将煤粉含量调整为5%、10%及15%时,LX5的脱硫效率分别为73.1%、72.2%及56.3%。摇瓶实验确定的最合适的生物脱硫条件是:培养液起始pH为2.5,LX5接种量为培养液体积的10%,煤粉加入量为培养液质量的10%。在5 L序批式反应器进行煤炭生物脱硫的启动实验,研究表明,反应15 d后煤炭脱硫率达到69.2%,而煤中黄铁矿硫的脱硫率可达78%。
刘玉娇杨新萍张德伟王世梅
关键词: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煤炭脱硫
预酸化下营养剂添加量对生物沥浸处理洗毛废水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洗毛废水是洗毛生产工艺排出的兼具高COD、高悬浮固体浓度、高色度、难固液分离等典型特征,且对环境存在潜在污染的一类工业废水。通过摇瓶实验,研究了预酸化条件下,生物沥浸技术对洗毛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洗毛废水经预酸化至p H 5.5、营养剂浓度≥4 g/L、回流比例为1∶1的情况下,3个批次实验内复合菌群生物沥浸过程稳定,洗毛废水能够很好地完成生物沥浸过程。反应结束后体系p H稳定在3.0左右,COD去除率高达90%以上,色度由原来的1 875倍降到20倍,沉淀中油脂去除率高于65%,且比阻降低至原来的0.2%~0.3%。而在对照处理中,体系p H值稳定在8.0左右,COD去除率小于10%,油脂去除率不足10%,洗毛废水比阻仅降低20%。因此,采用预酸化及生物沥浸作用有利于洗毛废水酸化处理的连续运行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侯庆杰王振宇梁剑茹崔春红周立祥
关键词:洗毛废水生物沥浸复合菌群预酸化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