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
- 作品数:92 被引量:78H指数:5
- 相关机构: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浙江乌岩岭发现红翅绿鸠被引量:1
- 2021年
- 2020年2月10日在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坑口保护站(119°40′23″E,27°42′37″N,海拔695 m)发现1只红翅绿鸠(Treron sieboldii)雄鸟尸体。该鸟腹部近白色,腹部两侧及尾下覆羽具灰斑,翼覆羽绛红色,上背偏灰,头顶橘黄,脚红色。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确定红翅绿鸠为浙江省鸟类分布新纪录。凭证标本保存在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
- 刘西郑方东雷祖培毛晓鹏翁国杭
- 浙江省蝶类新记录--娜生灰蝶
- 2022年
- 报道一种产自浙江省泰顺县的浙江省灰蝶科Lycaenidae新记录种——娜生灰蝶Sinthusa nasaka(Horsfield,[1829]),附成虫标本图和雄性外生殖器解剖图,并给出了浙江省生灰蝶属Sinthusa分种检索表。
- 朱建青董仁象章书声张加勇刘雷雷
- 关键词:灰蝶科
- 乌岩岭山豆根分布区域土壤酶活性特征
- 2023年
- 2020年在浙江乌岩岭国家级保护区,对5个山豆根分布区域及双坑口5个不同海拔无山豆根分布区域的土壤6种水解酶与2种氧化酶活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有山豆根分布的区域,童岭头6种水解酶活性均最高;各区域水解酶中,磷酸酶(AP)活性最高;氧化酶中,过氧化物酶(PER)活性均高于酚氧化酶(POX)活性。在双坑口,有山豆根分布的海拔910 m处各种酶活性表现出较高活性,不同海拔区域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结果可为浙江乌岩岭国家级保护区山豆根的人工繁育及野外回归提供参考。
- 刘西夏丽芝雷祖培潘向东权伟
- 关键词:山豆根土壤酶国家自然保护区
- 百山祖国家公园与邻近地区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比较
- 2025年
- 【目的】百山祖国家公园具有典型且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垂直带谱完整,原生常绿阔叶林面积分布广泛。通过比较分析百山祖国家公园常绿阔叶林与邻近其他自然保护区和非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有助于理解百山祖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护和退化植被生态恢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百山祖国家公园(凤阳山和五岭坑)、九龙山、乌岩岭和古田山等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非自然保护区内的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0个30 m×30 m的森林固定监测样地,针对样地内所有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利用方差分析、基于Bray-Curtis相异度指数的主坐标分析和置换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各地区常绿阔叶林中所有木本植物成树和幼树的物种α多样性差异、物种组成差异和生物量差异。【结果】(1)50个样地中共发现57科128属304种木本植物;其中百山祖国家公园的样地内有52科108属241种,优势种为木荷Schima superba和甜槠Castanopsis eyrei。(2)五岭坑的所有木本植物和幼树的物种α多样性最高,且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所有木本植物、成树和幼树的物种α多样性都高于非自然保护区。(3)五岭坑和凤阳山之间的所有.木本植物、成树和幼树的物种组成均存在显著差异,且与其他地区的物种组成均存在差异。(4)凤阳山、五岭坑及乌岩岭和非保护区之间所有木本植物、成树或幼树的生物量均无显著差异,但五岭坑和凤阳山的幼树生物量显著低于古田山(P<0.05)。【结论】百山祖国家公园常绿阔叶林中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等不仅在公园内不同海拔区域中存在差异,也与亚热带其他地区常绿阔叶林存在差异,说明该公园内的常绿阔叶林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 龙丹吴逸卿周伟龙朱子安周文婕仲磊沈国春沈国春于明坚
-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生物量
- 浙江省蝶类新记录——黑脉长标弄蝶和栾川俳弄蝶被引量:2
- 2020年
- 报道了产于浙江省泰顺县的鳞翅目Lepidoptera弄蝶科Hesperiidae 2个浙江省蝶类分布新记录───黑脉长标弄蝶Telicota besta(Evans,1949)和栾川俳弄蝶Pedesta luanchuanensis(Wang&Niu,2002)。两个种类附简要描述并提供成虫标本及雄性外生殖器解剖图。
- 朱建青董仁象刘雷雷章书声马方舟
- 一种辅助台闽苣苔珠芽传播的工具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辅助台闽苣苔珠芽传播的工具,包括头管、若干中间管、插管和手柄,所述中间管位于头管和插管之间,且多个中间管与头管和插管拼接组成送芽管,所述头管侧壁连接有投放台闽苣苔珠芽的斜管。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头管、若...
- 吴志杰刘西雷祖培孟森张立华王剑武谢文远
- 一种濒危雉类栖息地恢复重建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濒危雉类栖息地恢复重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对人工林针叶树种的进行生态疏伐;步骤2:在疏伐后补充种植阔叶树种直至维持森林原有的面积;步骤3:重复步骤1和步骤2直至针叶树种被完全更替;步骤4:补充种植交...
- 翁国杭包其敏雷祖培郑方东章书声张立华翁俊哲
- 闽东北种子植物新资料被引量:3
- 2021年
- 报道了采自闽东北地区的7种福建分布新记录植物,分别为木通科Lardizabalaceae的显脉野木瓜Stauntonia conspicua R.H.Chang、卫矛科Celastraceae的浙江南蛇藤Celastrus zhejiangensis P.L.Chiu,G.Y.Li et Z.H.Chen、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的白花毛花猕猴桃Actinidia eriantha Benth.f.alba C.F.Gan、山茶科Theaceae的闪光红山茶Camellia lucidissima Hung T.Chang、茜草科Rubiaceae的浙南茜草Rubia austrozhejiangensis Z.P.Lei,Y.Y.Zhou et R.W.Wang、菊科Asteraceae的九龙山紫菀Aster jiulongshanensis Z.H.Chen,X.Y.Ye et C.C.Pan和铜铃山紫菀A.tonglingensis G.J.Zhang et T.G.Gao,并指出《福建植物志》第五卷记载的长叶紫菀A.dolichophyllus Ling,系铜铃山紫菀的误定。凭证标本均存于浙江自然博物院(ZM)。
- 雷祖培刘西林莉斯谢文远梅旭东陈征海
- 关键词:种子植物植物区系
- 胡豆莲的急性毒性及其潜在的毒性成分研究
- 2024年
- 目的检测胡豆莲根、茎、叶各部位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建立胡豆莲中8个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初步推测其潜在的毒性成分。方法根据预试验测得胡豆莲根、茎和叶95%乙醇提取物引起动物100%死亡的最小给药剂量和0%死亡的最大给药剂量,设置5个剂量组和空白组,对小鼠灌胃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改良寇氏法计算LD50和95%可信限;检测最大非致死浓度下小鼠的生化指标、各脏器指数和体质量变化评价其急性毒性;采用HPLC测定其中6个生物碱和2个黄酮的含量;利用Pearson法计算其中8个化学成分含量与LD50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胡豆莲根、茎、叶的小鼠LD50分别为11.969、11.866和15.601 g·kg^(-1)生药量;其根、茎和叶最大非致死浓度下小鼠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肌酐含量与空白组比有明显升高趋势(P<0.05或P<0.01),胡豆莲根和叶组的血尿素氮无明显变化,胡豆莲茎组小鼠血液中的尿素氮明显升高(P<0.05);8种成分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均>0.990,其中,金雀花碱(H3)的含量与LD50相关系数为-0.985。结论胡豆莲根、茎和叶提取物均可引起肝肾功能损伤,具有明显的急性经口毒性,其根和茎的毒性较大,叶的毒性较小,其潜在的毒性成分为金雀花碱。
- 刘西梁卫青占靓卉蒋学春浦锦宝
- 关键词:急性毒性生物碱金雀花碱
- 浙江种子植物资料增补(Ⅹ)被引量:4
- 2021年
- 报道了浙江种子植物分类研究的若干新发现:(1)广寄生Taxillus chinensis(DC.)Danser、南欧大戟Euphorbia peplus L.为浙江分布新记录;狭叶双花六道木Diabelia ionostachya(Nakai)Landrein et R.L.Barrett为中国分布新记录。(2)将华东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var.huadongensis X.H.Li作为美洲商陆P.americana L.的新异名;补充描述了晚红瓦松OrostachysjaponicaA.Berger营养体的形态特征,确认了历史资料记载浙江所产的瓦松O.fimbriata(Turcz.)Berger记录系前者之误定。(3)描述了冬青属Ilex L.一新变型——黄果毛冬青I.pubescens Hook.et Arn.f.xanthocarpa X.Liu,X.D.Mei et Z.H.Chen,其与毛冬青模式变型I.pubescens f.pubescens的主要区别在于果实成熟时黄色。
- 池方河刘西张芬耀浦锦宝陈坚波陈征海
- 关键词:种子植物新分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