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

作品数:421 被引量:1,095H指数:17
相关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6篇期刊文章
  • 163篇专利
  • 24篇标准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9篇自动化与计算...
  • 17篇天文地球
  • 15篇农业科学
  • 11篇经济管理
  • 8篇文化科学
  • 5篇化学工程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建筑科学
  • 4篇水利工程
  • 2篇矿业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电气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177篇污染
  • 75篇土壤
  • 55篇地下水
  • 40篇重金
  • 40篇重金属
  • 35篇地块
  • 26篇污染物
  • 25篇污水
  • 21篇污染场地
  • 19篇水污染
  • 19篇土壤污染
  • 18篇土壤重金属
  • 17篇地下水污染
  • 16篇污染土
  • 16篇污染源
  • 15篇水处理
  • 15篇污染土壤
  • 14篇土壤修复
  • 13篇生活污水
  • 13篇农村生活污水

机构

  • 417篇生态环境部土...
  • 99篇中国环境科学...
  • 15篇生态环境部环...
  • 13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1篇清华大学
  • 1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0篇中国地质科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10篇学研究院
  • 8篇中国地质调查...
  • 8篇农业农村部环...
  • 8篇生态环境部华...
  • 7篇天津科技大学
  • 7篇中国矿业大学...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北京建工环境...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 6篇江西省生态环...
  • 6篇浙江惠宇环境...

作者

  • 9篇师华定
  • 5篇薛南冬
  • 5篇王文杰
  • 4篇刘景涛
  • 4篇曹云者
  • 4篇郇环
  • 3篇朱亮
  • 3篇邵锋
  • 3篇孔祥科
  • 3篇沈忱
  • 3篇姜永海
  • 3篇谷庆宝
  • 3篇杨洋
  • 3篇席北斗
  • 3篇侯德义
  • 3篇陈坦
  • 2篇孙传谆
  • 2篇李翔
  • 2篇杜晓明
  • 2篇王海燕

传媒

  • 36篇环境科学研究
  • 26篇环境工程技术...
  • 16篇农业环境科学...
  • 10篇环境科学
  • 8篇环境污染与防...
  • 7篇环境科学学报
  • 7篇环境工程学报
  • 6篇中国环境科学
  • 5篇环境工程
  • 5篇环境保护
  • 5篇环境科学与技...
  • 5篇环境化学
  • 4篇环境保护科学
  • 4篇地学前缘
  • 4篇生态毒理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水文地质工程...
  • 3篇浙江林业科技
  • 3篇安全与环境工...
  • 2篇土壤通报

年份

  • 144篇2024
  • 113篇2023
  • 73篇2022
  • 49篇2021
  • 37篇2020
  • 1篇2019
4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测量土壤气被动采样器场地特征吸附速率的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土壤气被动采样器场地特征吸附速率的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被动通量测试装置和土壤气被动采样装置;被动通量测试装置包括通量测试腔、被动吸附材料、支撑件、密封装置和防水半透膜座垫;土壤气被动采样装置包括钻孔...
赵莹周友亚张超艳郭晓欣熊杰
农业有机废物还田利用促进土壤健康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路径及研究建议
2024年
作为实现“城乡无废”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有机废物还田利用是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利用路径,对于提升农村污染控制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系统总结农业有机废物还田利用的主要路径以及研究现状基础上,分析农业有机废物还田对土壤健康状况改善、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影响,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研究发现,还田利用解决了大部分农业有机废物消纳的问题,有利于土壤肥力和固碳效果提升,但也带来了农田病虫害增加、稻田甲烷排放量居高不下、土地消纳粪污量超载等新的问题。同时,还田利用的市场要素不健全,短时间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闭环。应从还田利用长期系统定位监测网络构建、完善还田利用效果监测评估标准体系、补齐市场要素等方面,加快推动农业废物还田利用研究工作和制度建设,为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理论支撑。
蔡文倩周丽余婷余婷邹国燕
关键词:土壤健康温室气体排放
不同施肥处理添加生物炭对设施农业土壤不同形态氮的影响
2024年
生物炭在设施农业土壤中施用,对土壤氮形态具有显著影响。探明不同施肥处理添加生物炭对设施农业土壤不同形态氮的影响,可为设施农业施用生物炭减排提供科学依据。以设施菜地土壤(褐潮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CK)、施用有机肥(M)、化肥(F)、有机无机混施(M+F)4种处理下投入2%和4%(生物炭与土壤干质量比)生物炭处理,采用室内恒温好氧培养-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监测土壤N_(2)O释放量,测定土壤中可溶性有机氮(DON)和无机氮(N_(min))的含量,并分析DON、N_(min)含量变化及其与土壤N_(2)O释放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生物炭的施用在不同条件下对土壤N_(2)O的释放速率和累积释放量产生不同影响。在CK和M处理下,生物炭在施用初期(第0~1.5天)显著促进了土壤中N_(2)O的释放,但随后(第2~60天),在CK处理下,生物炭的添加对N_(2)O的释放速率和累积释放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同样地,在M处理下,生物炭的添加也未对N_(2)O的释放速率产生显著作用。然而,在培养结束时,添加4%的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中N_(2)O的累积释放量。值得注意的是,在F和M+F的处理中,生物炭的加入在初期阶段(第0~2天)有效地降低了土壤N_(2)O的释放速率,这种降低效果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变得更加显著。在F和M+F处理下,添加生物炭在不同时间段内(第2~25天和第3~14天)显著增加了土壤N_(2)O释放速率,但对该速率的影响在后续阶段并不显著。培养结束后,F处理下,添加2%和4%生物炭的土壤N_(2)O累积释放量分别显著提高78%和90%;M+F处理下,添加2%和4%生物炭的土壤N_(2)O累积释放量分别显著提高80%和67%。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施用生物炭的土壤中,DON和N_(min)的含量与N_(2)O的排放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表明生物炭的添加通过调整土壤中DON和N_(min)的含量,对N_(2)O的排放产生了直接影响。将生物炭投入到
李婧睿任凤玲李亚林魏雪勤孙楠
关键词:生物炭施肥处理土壤无机氮
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柔性阻隔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柔性阻隔装置,包括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内部卡接有主体,所述主体前端和后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层,所述连接架内部左侧和内部右侧均开设有衔接槽,所述连接架左端上部和右端上部均开设有左右穿通的限位孔,...
熊燕娜郑红梅王建飞王艳伟袁文超储文涛赵云飞
多重视角下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路径优化——以铜冶炼渣为例
2024年
为降低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过程对环境和气候变化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基于环境资源交互属性、生命周期评价和有价资源价值评估3项指标,建立多维度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路径优化方法。结果表明:通过升级回收和降级回收的资源化途径,工业固体废物的生态毒性和人体健康毒性较填埋途径分别降低96.86%和98.53%,能够减少土壤污染,维护土壤生态安全。预计2035年铜冶炼渣升级回收、降级回收和原级回收的比例分别达到30%、50%和10%时,可以实现最优目标,但升级回收占比的提高会导致碳排放升高和综合效益下降。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降级回收能够大规模消纳工业固体废物,但受到建筑行业和产品质量管理制约。因此,远期规划需合理分配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途径占比,以获得最大化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黄文博杨桂蓉韩雪萌王军强蔡文倩李金惠曾现来
关键词: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土壤污染
一种将粉状修复药剂注入孔隙含水层的防堵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属于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将粉状修复药剂高效注入含水层的防堵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01:制备和稀释注入液,并将稀释后的注入液装于储液桶中;步骤S02:用高压泵将注入液按照预定的注入压力泵送至注入...
张文刘梦娇李锦超赵雪皓韩占涛
煤矿酸性“老窑水”低Ca/Mg成因机制被引量:3
2022年
山西省阳泉市山底河煤矿“老窑水”循环系统多年水质监测数据计算结果显示,煤矿酸性“老窑水”的Ca/Mg值普遍偏低,且存在Ca/Mg值随酸化程度的增强(SO_(4)^(2−)含量增加或pH减小)而减小的规律。针对这一问题,结合研究区的地球化学物源条件,通过室内试验以及野外监测水样的石膏、方解石、白云石矿物饱和指数与pH变化关系,分析煤矿酸性“老窑水”低Ca/Mg值的成因机制。研究表明:区内石炭系-二叠系的煤系地层中碳酸盐岩夹层、分散状态分布的菱镁矿、黄铁矿是“老窑水”中Ca^(2+)、Mg^(2+)、SO_(4)^(2−)的物质来源;在黄铁矿氧化水解形成的以硫酸根为主导的酸性溶液中(pH为2.0~4.5),代表硫酸对石膏、方解石、白云石可溶解性的饱和指数排序为石膏>方解石>白云石,受石膏在高浓度硫酸活性降低并发生沉淀、方解石溶解受Ca^(2+)同离子效应抑制和饱和状态的平衡调节的综合影响,使Ca^(2+)相对含量减少,由于MgSO_(4)溶度积大于CaSO_(4),故Mg^(2+)含量未受上述约束(或较低),脱白云岩化反应可因Ca^(2+)含量随石膏沉淀而继续进行,加之区内有菱镁矿的溶解,使得Mg^(2+)相对含量增加,最终出现了镁矿酸性“老窑水”Ca/Mg值低的结果。Ca/Mg值可作为煤矿酸性“老窑水”的污染特征指标,应用于环境影响评价。
石维芝赵春红梁永平韩占涛谢浩唐春雷
一种用于多层含水层的地下水气压力监测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和地下水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多层含水层的地下水气压力监测装置及方法,所述监测装置包括钻头、监测组件、密封组件、钻杆和地面主机,监测组件下方连接钻头,监测组件上方连接钻杆,监测组件和钻杆的连接处...
李刚朱岗辉罗栋源吴晓芳李媛媛刘晓宇陈茜茜胡强
一种适用于分散居住的庭院式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分散居住的庭院式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其包括设有水泵的调节池,调节池的上方固定设有生物滤塔,生物滤塔的下端与调节池连通,调节池的上方还设有配水渠、人工湿地区和出水渠,生物滤塔内固定设有旋流沉沙管,旋流沉...
宋广清 李松 李志涛 刘勇丽 夏训峰
一种地下水污染防控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水污染防控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针对每个污染源的污染物等值线;确定目标防控范围;针对每个目标防控范围确定防控作用向量;基于污染源的防控作用向量集合设置地下水处理井。本发明基于多源污染源和帷幕防...
吴晓芳朱岗辉刘伟江韩翘楚刘晓宇李媛媛李佳李刚胡强
共4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