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世界遗产研究中心

作品数:56 被引量:651H指数:13
相关作者:谢凝高曹丽娟杨雯梁雄飞郝晋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建筑科学
  • 18篇历史地理
  • 9篇经济管理
  • 6篇文化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8篇遗产
  • 21篇世界遗产
  • 19篇风景
  • 17篇风景名胜
  • 16篇风景名胜区
  • 13篇文化
  • 9篇园林
  • 8篇自然文化遗产
  • 8篇文化遗产
  • 8篇国家风景名胜...
  • 8篇风景园林
  • 7篇名胜
  • 6篇景观
  • 4篇景区
  • 4篇建筑
  • 4篇国家公园
  • 4篇风景区
  • 3篇碉楼
  • 3篇遗产地
  • 3篇世界遗产地

机构

  • 55篇北京大学
  • 1篇伯明翰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建筑科学...
  • 1篇淮安市大运河...
  • 1篇学研究院
  • 1篇中国城市建设...

作者

  • 22篇谢凝高
  • 10篇阙维民
  • 6篇宋峰
  • 4篇张成渝
  • 4篇曹丽娟
  • 3篇阴劼
  • 2篇梁雄飞
  • 1篇谷光灿
  • 1篇刘伟国
  • 1篇何绿萍
  • 1篇唐晓岚
  • 1篇马婷婷
  • 1篇刘昊
  • 1篇孔中华
  • 1篇杨雯
  • 1篇郝晋
  • 1篇宋铮
  • 1篇刘志平

传媒

  • 10篇中国园林
  • 4篇风景名胜
  • 3篇规划师
  • 2篇地理教学
  • 2篇城市规划
  • 2篇北京规划建设
  • 2篇中华遗产
  • 2篇世界遗产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档案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民族
  • 1篇人文地理
  • 1篇特区经济
  • 1篇热带地理
  • 1篇中国方域(行...
  • 1篇中国历史地理...
  • 1篇中国文化遗产
  • 1篇三门峡职业技...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5篇2006
  • 7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开平碉楼与村落防御功能格局的时空演变被引量:9
2017年
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作为侨乡聚落防御的代表,有其独特的分布特征和空间格局。利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揭示开平聚落防御功能格局的时空特征和演变过程。研究表明:1在开平市域内形成多个以更楼为中心的碉楼与聚落集聚区,表明公共防御属于众多聚落的共同需求,以此为基础构建防御功能单元;2通过系统聚类,可将防御功能单元分为公共防御—内陆型、公共防御—要道型和公共防御—联防型三种类型;3市域防御功能格局于1910年代初步形成,在1930年代发展成熟,经历了起步期,成型期,成熟期和稳定期四个阶段;4防御功能格局在起步期呈现"散点分布",在成型期呈现"多点集聚",最终在成熟期形成"一核三带"的空间分布特征。
梁雄飞阴劼杨彬宋铮
关键词:空间计量分析开平碉楼与村落
保护自然文化遗产 复兴山水文明被引量:66
2000年
本文首先阐明我国国家风景名胜区与国家公园及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关系 ;根据自然文化遗产的性质、特点与功能 ,提出功能分区的保护利用原则 ;针对遗产地普遍存在商业性、破坏性错位开发的严重状况 ,提出确保遗产原作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
谢凝高
关键词:国家风景名胜区自然文化遗产
国家风景名胜区的现状以及保护建议被引量:7
2006年
国家风景名胜区是以具有科学、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为基础,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主要满足人对大自然精神文化与科教活动需求的地域空间综合体。无论是天下名山,或是国家公园和自然文化遗产,主要是满足人类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大自然精神文化和科教活动的需求,是人与自然精神往来的理想场所。
谢凝高
关键词:国家风景名胜区自然文化遗产精神文化世界遗产核心区展示性
圆明园遗址申遗的愿望与现实
圆明园遗址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是其最重要的遗产价值,但圆明园遗址及保护管理的现实与世界遗产的标准存在着较大距离。圆明园遗址申报世界遗产的议题,发端于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圆明园学会副会长谢凝高教授提议、中国圆明园...
阙维民
关键词:圆明园遗址
文献传递
遗产保护中缔约国政府不要顾此失彼
2013年
自法国大革命以来,现代遗产的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此同时,遗产保护事业成为各缔约国国家战略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实际上,在“世界遗产”产生之前,大多数国家就设置了遗产保护的管理机构,其目的就是将遗产保护事业纳入到国家政府的工作中,从而将其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综合起来考虑。
宋峰
关键词:缔约国政府社会经济文化法国大革命
以金阁寺为例看日本学者视野中的遗产真实性被引量:4
2012年
世界遗产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但至今让人难以辨析。与中国同属东方文化圈的日本,在1992年加入了世界遗产成员国,对世界遗产真实性概念的适当性解释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促成了世界对文化多样性的接受。以日本京都文化财的鹿苑寺(金阁寺)为例,结合其1993年世界遗产登录申请文书以及1994年在日本古都奈良举行的奈良会议上产生的《奈良文件》的核心内容和会议相关人员的思想展开讨论,试图厘清遗产保护中真实性概念的内涵和真正意义,并希望指导遗产相关的实践活动。
谷光灿谢凝高
关键词:风景园林世界遗产金阁寺
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与世界遗产保护被引量:175
2003年
本文阐述了世界遗产"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文章指出,"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是体现世界遗产传承人类文明、反映自然界演化史两项重要使命的根本保证。因此,它们对于中国的遗产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文章以双重世界遗产泰山为例,列举了现实中世界遗产地内违章建筑和新增建筑日益增多对遗产地历史环境风貌的破坏,并因此指出,以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为依据,立足于当前实际,拆除违章建筑,严格限制新增建设项目,是实现世界遗产的价值世代传承、永续利用的主要途径。
张成渝谢凝高
关键词:世界遗产
国家风景名胜区功能的发展及其保护利用
论述了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功能——人与自然的精神文化关系发展史,包括农耕文明时代情感关系,工业文明时代的理性关系及迈向生态文明时代的伦理关系。国家风景名胜区应继承天下名山的优秀传统,与国家公园科学接轨,使之健康地迈向生态文...
谢凝高
关键词:风景园林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系及其特性
1.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概念1.1关于遗产价值何谓“价值”?《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给出了两方面定义: 一是指事物的用途或积极作用,如有价值的作品。
陈耀华
关键词:文化遗产价值体系
文献传递
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国方案被引量:10
2020年
李金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本学术对话学术召集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类的发展和中国的发展都到了一个关键时刻,就是要重建生态与文明的和谐关系。就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在长期的农业社会面临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条件下,诞生了中国的名山大川、五岳四渎和名山风景区体系,这里面蕴含了古老的中国智慧。我们只有借鉴古人的智慧,借鉴其他国家的保护理念,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之路。
李金路陈耀华吴承照张同升刘英史丽秀唐晓岚唐晓岚
关键词:生态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