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古籍整理研究所

作品数:111 被引量:248H指数:7
相关作者:章培恒陈建华陈正宏郭乾隆谈蓓芳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3篇文学
  • 21篇语言文字
  • 14篇历史地理
  • 11篇哲学宗教
  • 10篇文化科学
  • 3篇艺术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3篇文学
  • 6篇因明
  • 6篇校勘
  • 6篇汉语
  • 5篇三国志
  • 5篇小说
  • 4篇玄奘
  • 4篇晚清
  • 4篇汉传因明
  • 4篇《三国志》
  • 3篇叙事
  • 3篇异文
  • 3篇诗歌
  • 3篇四库
  • 3篇文化
  • 3篇李慈铭
  • 3篇考述
  • 3篇佛教
  • 3篇佛教逻辑
  • 2篇意象

机构

  • 108篇复旦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北京语言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宜春学院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天一阁博物馆

作者

  • 10篇章培恒
  • 8篇郑伟宏
  • 7篇吴金华
  • 5篇吴冠文
  • 5篇张桂丽
  • 4篇徐艳
  • 4篇陈建华
  • 4篇陈广宏
  • 3篇陈正宏
  • 3篇韩续
  • 2篇司马朝军
  • 2篇季忠平
  • 2篇杨婧
  • 2篇黄毅
  • 2篇苏杰
  • 1篇李开升
  • 1篇杜怡顺
  • 1篇李舜华
  • 1篇吕海春
  • 1篇鄢文龙

传媒

  • 14篇复旦学报(社...
  • 5篇学术月刊
  • 4篇中国韵文学刊
  • 3篇古汉语研究
  • 3篇上海大学学报...
  • 3篇理论界
  • 3篇语言研究
  • 3篇中华文史论丛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河北学刊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深圳大学学报...
  • 2篇宜春学院学报
  • 2篇南京晓庄学院...
  • 2篇宁夏师范学院...
  • 2篇乐府学
  • 1篇中国典籍与文...
  • 1篇江汉论坛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学术交流

年份

  • 3篇2025
  • 4篇2024
  • 9篇2023
  • 8篇2022
  • 6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8篇2006
1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散文语言音乐美的古今演变被引量:5
2008年
在当前文学语言音乐美的讨论中存在着一个误区,就是将规则语音效果看作是文学语言的音乐美。该看法不仅难以切合文学语言的本体特征,也违逆了文学语言的发展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语言的音乐美就是文学语言组织所表现的情感的流动,其不同于理性逻辑的单纯清晰,而是一种充满想象性、弥漫性的情感河流的起伏、奔涌,这使其获得了类似音乐的于纯粹审美层面展开的情感流动特质。梳理中国文学发展史,从汉代辞赋到六朝骈文、唐宋古文到晚明小品以至于现当代散文,正可见古今散文语言的音乐美之由语音层面趋于情感表现层面的发展历程。从中我们能一窥散文语言音乐美的发展趋势,更深地领悟散文语言音乐美的具体内涵。
徐艳陈广宏
关键词:语音层面
远游,我们可以走多远?--《剑桥中国文学史》“文学文化史”研究思路评析被引量:2
2017年
《剑桥中国文学史》的写作观念以"文学文化史"为中心,对立于在国内文学史写作中尚处主流位置的标准叙事。如果说标准叙事有一种上浮倾向,专注于浮在最上层的经典的最动人之处;"文学文化史"叙事则一再下沉,最后回到当时完整的文化语境中,为挽救后代曲解作品寻求最充分的历史参照。在这个意义上,文本语境与文本一起,成了文学史中心。文本因被试图放入原生语境,而从多角度获得了新的研究方法,包括文本来源、文本选择、文本特征、文本间关系等方面,推动文学研究变得空前丰富、立体。同时,虽然《剑桥中国文学史》编撰者在理论上具有历史主义的执着,但在实际写作中,有时也会遵循某种"中间路线",即更新部分内容,但大体上仍复制标准叙事。
徐艳
龚自珍《和归佩珊诗》本事考被引量:1
2008年
本文通过对龚自珍的一首诗和六首词的阐释、考证,抉发了龚自珍的自20世纪以来一直未被研究者注意到的一次婚外恋情及其结局,勾勒了其大致过程。同时也揭示出龚自珍这些诗词的男性话语性质。
黄毅章培恒
关键词:婚外恋情男性话语
永明声律新论——声律与诗性内容表现的关系
2017年
声律并非只有形式意义,它在内容表现上也有重要作用。永明诗歌的历史事实表明,永明声律有效地影响了诗歌各层面的结构关系,突出了结构的对照性、跳跃性。新的诗歌结构配合了诗歌内容的重大变革,即由以叙事、说理为中心的散文化抒情方式,发展为内在心绪为中心的更加诗性的抒情方式。这一内容革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它标志着诗歌本体的进一步成熟,并由此而与散文有了更清晰的文体划分。可以说,永明声律是永明诗歌内容革新的重要支持;同理,近体诗格律是近体诗之诗性内容表现的重要支持。声律的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诗歌,也不同程度地渗透到辞赋和骈文。
徐艳
文献丰实功夫密 彰明前贤惠学林——评钱汝平著《董玘研究》
2017年
相比于流派、母题、时段等的研究,个案研究显得格局相对较小,难以体现具有连贯性和统一性的宏大叙事。然而,个案研究恰恰是最不可或缺的一种研究方式,为流派、母题、时段等研究范式研究提供最基本、最原始、最可靠的信息。
郭乾隆
关键词:宏大叙事连贯性流派母题
李慈铭爱情诗词本事考论
2015年
李慈铭是晚清著名文人、学者,有百余首无题爱情诗词,耐人寻味。通过李慈铭的日记以及相关著述,来考察这些无题诗词的本事,可分析出其特色,揭示其深沉而隐蔽的情感世界。
张桂丽
关键词:李慈铭爱情诗词本事
必须重视汉语言文字的发展特点——谈一种关于写作的无理要求和批评被引量:1
2005年
本文以多个例证,证明遣词造句只需符合所用之字的字义,不必受古人用法的束缚;并对在这方面强今就古的主张提出了批评意见。
章培恒
关键词:语言文字
八千卷楼未刊题跋五则辑释
2021年
通过对北京大学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所藏八千卷楼藏书调研目验,辑录丁氏题跋五篇,均为此前未经刊布者,并对跋中所涉人物、文献、史事等加以考释。
石祥
关键词:八千卷楼藏书题跋
宋之问人格的两重性与其诗风的演变
2020年
古典诗学不应以道德苛求审美,这不仅因为人品与诗品的流动性,也因为伦理对审美的制约本来就是有限的;但长期以来,不少论者将宋之问的人品与诗品混为一谈,甚至以人品批驳诗品,严重影响读者对其诗歌做出客观评判和欣赏。因此,对宋之问人格的复杂性进行全面踏勘,重塑其超越人格的镜像,探索其超越人格的成长与诗歌美境演变的对应关系,破除人品论争对诗美欣赏的枷锁,重建对其诗歌美学价值的公允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宋之问的人格具有明显的本体性与超越性两重层面,二者在不同阶段力量的消长形成了他不同时期迥异的诗风,与其诗歌美学境界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在这个过程中,诗人的超越人格不断完善,诗歌的美学价值也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刘天禾
关键词:宋之问人格两重性诗风美学境界
民国初期读书人的时空追忆——论《玉梨魂》的时代化呈现与空间印记
2020年
《玉梨魂》自刊发以来即受到读者的高度欢迎。这部带有自传性、回忆性色彩的小说亦有很强的现实投射,以至于形成了当时部分读书人的共同记忆。小说背景的时代感与其中的叙事空间,为读者呈现了由传统到现代过程中、最后一场乡村乌托邦里的才子佳人往事,成为当时一众文人特定的时空追忆。小说主人公何梦霞的怀才不遇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且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这些共鸣的情感体验与成长记忆,应该也是《玉梨魂》在民国初期被广泛接受的原因之一。
贺勤
关键词:《玉梨魂》晚清民国叙事空间怀才不遇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