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作品数:193 被引量:37H指数:3
- 相关机构:北京达美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东北石油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一种块煤热解工艺
- 本发明涉及一种块煤热解工艺,所述工艺包括:流化加热后的固体热载体对热载体煤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煤气作为气体热载体对原料块煤进行热解。本发明提供一种耦合流化加热的块煤热解新工艺,通过耦合循环流化的固体热载体对热解煤气进行加...
- 王庆元于清江汤奕婷
- 文献传递
- 一种干法熄焦系统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干法熄焦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流化床换热器、滚筒式冷渣机和储焦罐,其中流化床换热器的固相入口与粉焦产品相连,流化床换热器的固相物料出口与滚筒式冷渣机的固相物料入口相连,滚筒式冷渣机的固相物料出口与储焦罐的...
- 张亮王爱平陈树群黄文博
- 文献传递
- 氨合成塔设计探讨被引量:1
- 2022年
- 氨合成塔为合成氨装置中的核心设备,通过对氨合成塔设计工况和操作状况下可能发生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对氨合成塔从选材、强度计算、结构设计、加工制造等方面进行论述,为广大设计人员设计此类设备提供更加安全的参考依据。
- 李超
- 关键词:氨合成塔CRMO钢多层包扎平盖凸缘
- 一种雨水排放装置
-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化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雨水排放装置,包括监控井、界面液位计、管路系统和控制装置。监控井用于储存雨水,管路系统包括分别连通于监控井的污水出水管道和雨水出水管道,污水出水管道上设有第一控制阀,雨水出水管道...
- 汪新山袁慧超张干
- 一种导流分配结构
-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离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导流分配结构,包括:入口管,所述入口管连通于分离器的物料入口;滞留部,所述滞留部包括加长管和管帽,所述加长管的一端与所述入口管连通,所述管帽封堵所述加长管的另一端,所述加长管和所述...
- 王承庆王庆元
- 文献传递
- 一种HPPO法生产环氧丙烷副产物回收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HPPO法生产环氧丙烷副产物回收系统及方法,包括蒸发单元、丙二醇回收单元以及丙二醇甲醚回收单元;蒸发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两级蒸发装置;丙二醇回收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两级精馏塔;所述丙二醇甲醚回收单元包...
- 汤奕婷常伟先任鹏周晓晓邢立伟
- 试论建筑结构的隔震、减振和振动控制
- 2016年
- 我国幅员辽阔,跨越多个不同地震带,在不少地区地震作用是控制建筑造价的因素。随着现代社会进步,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使得建筑结构设计建造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产,生活所依存的建筑要求越来越高,不仅注重其外形,更注重它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地震对建筑结构是一种小概率、高烈度的风险。人们研究地震作用的特性,通过隔震、减震和控制震动,减小和消除地震作用对建筑的影响和破环,是目前专注研究的方向。本文介绍了目前建筑结构的减震、隔振和控制振动原理和方法,对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混合控制等方法进行对比。
- 罗榆轩
- 关键词:建筑结构隔震减振振动控制
- 一种劣质油的多级悬浮床加氢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质劣质油的多级悬浮床加工装置及方法,所述加工装置包括反应单元和产物分离单元,所述反应单元包括第一反应装置以及与第一反应装置连接的第二反应装置;所述第一反应装置包括串联连接的多级全混合式悬浮床加氢反应器;所...
- 王庆元黄云常伟先周晓晓
- 文献传递
- 试论建筑结构的隔震、减振和振动控制
- 2016年
- 我国幅员辽阔,跨越多个不同地震带,在不少地区地震作用是控制建筑造价的因素。随着现代社会进步,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使得建筑结构设计建造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产,生活所依存的建筑要求越来越高,不仅注重其外形,更注重它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地震对建筑结构是一种小概率、高烈度的风险。人们研究地震作用的特性,通过隔震、减震和控制震动,减小和消除地震作用对建筑的影响和破环,是目前专注研究的方向。本文介绍了目前建筑结构的减震、隔振和控制振动原理和方法,对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混合控制等方法进行对比。
- 罗榆轩
- 关键词:建筑结构隔震减振振动控制
- 煤炭分质利用制芳烃过程的碳利用分析
- 2021年
- 结合当前成熟的工艺技术,对千万吨级煤炭分质利用制芳烃的产品路线进行了初步规划,分析了该生产路线的碳流向和碳利用情况。通过分析计算可知,煤炭分质利用制芳烃过程中,原煤中有超过1/3的碳元素进入了产品,碳利用率接近36%,相较于主要现代煤化工生产过程,具有更高的碳利用率;碳排放强度为1.8 tCO_(2)/tce,单位产品CO_(2)排放量为3.7 tCO_(2)/t。煤炭分质利用制芳烃过程流失碳基本上全部是以高浓度CO_(2)气和工业烟气形式排放,而其中1/3以上的碳排放是由于氢气需求而产生,绿色能源及绿氢的推广应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煤炭分质利用制芳烃生产过程的碳利用水平。
- 张洁任鹏
- 关键词:芳烃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