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分院神经内科
- 作品数:11 被引量:84H指数:5
- 相关作者:任娟季永娟于岚王岳更多>>
-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与血管成像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被引量:3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CTP)与CTA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价值。方法对26例临床诊断TIA患者行头颅CT平扫、脑CTP和颈动脉CTA。评价脑CTP的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以及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及斑块的性质。选取20名无TIA病史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 26例中,21例头颅CT平扫正常,5例有腔隙性脑梗死。脑CTP检查正常9例,异常17例,患者患侧与对侧的TTP、C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A显示颈动脉狭窄19例,发现颈动脉斑块44处。随访6个月中3例发生脑梗死。结论脑CTP结合CTA对评价TIA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徐方元陈爽关颖叶春梅秦少华徐瑛王建民陈晓荣韩云学叶春燕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灌注成像血管造影术
- 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亚低温能降低脑氧代谢率,抑制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和细胞内钙超载,减少自由基的生成,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依达拉奉则是一种活性抗氧化剂,能捕获羟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减少缺血半暗带的面积,抑制迟发性神经元坏死,减轻脑缺血引起的脑水肿及组织损害,作为自由基清除剂的依达拉奉,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实验中均被证实有神经保护作用。
- 徐瑛王建民关颖周冬亮覃宏伟于岚
- 关键词:依达拉奉亚低温脑梗死迟发性神经元坏死抑制脂质过氧化疗效
- ESRS评分对预测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的评价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评价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复合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组TIA及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816例,随访1年期复合血管事件发生率。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ESRS在总体人群、TIA、小卒中、大卒中患者中预测复合血管事件发生的效度。结果完成1年期随访757例,总体人群、TIA、小卒中和大卒中患者的1年期复合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是15.98%、16.54%、14.04%、16.97%。ESRS评分预测复合血管事件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611、0.585、0.605、0.614。结论 ESRS评分预测大卒中患者复合血管事件发生率的效度最高,小卒中其次,TIA的效度不理想。
- 王建民周冬亮覃宏伟李志伟任娟徐瑛关颖
- 关键词:脑梗死复发
- ESRS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卒中复发的预测价值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评价ESRS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及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卒中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组TIA及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816例,随访1年内卒中的复发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Essen卒中风险评分(Essen stroke risk score,ESRS)在总体人群及TIA、小卒中、大卒中患者中预测卒中复发的效度。结果:完成1年期随访757例,完成随方的总体人群及TIA、小卒中、大卒中患者1年期卒中复发率分别为12.95%、15.04%、10.21%、13.88%,ESRS评分预测卒中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601、0.596、0.582、0.611。结论:ESRS评分预测大卒中患者卒中复发率的效度最高,TIA其次,小卒中不理想。
- 王建民周冬亮段莉萍覃宏伟李志伟任娟徐瑛关颖
-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复发
- 联合应用ESSEN评分与LAA亚型预测非心源性脑梗死远期预后
-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sen Stroke Risk Score,ESRS)与LAA亚型对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发生复合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取回顾性单纯病例研究,对2006年1月-2007...
- 李牧王建民徐安定
- 联合应用ESSEN评分与LAA亚型预测非心源性脑梗死远期预后
-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sen Stroke Risk Score,ESRS)与LAA亚型对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发生复合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取回顾性单纯病例研究,对2006年1月-2007...
- 李牧王建民徐安定
- 不同温度对谷氨酸诱发原代培养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机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对谷氨酸诱发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新生24 h内Wistar大鼠的皮质神经元,毒性剂量的谷氨酸(200μmol·L-1)诱致皮质神经元损伤,随机分为37℃组(常温)和33℃组(亚低温),两组再根据谷氨酸持续作用时间点(10 min,3 h,6 h,24 h)分为4个亚组,标记为T1,T2,T3,T4。两组细胞均在损伤后24 h,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量细胞内Ca2+浓度([Ca2+]i)、线粒体内Ca2+浓度([Ca2+]m)及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结果 37℃组和33℃组的[Ca2+]i及[Ca2+]m均随损伤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性增加,同时伴有ΔΨm显著下降(P<0.05);33℃组较37℃组[Ca2+]i及[Ca2+]m的增加明显减少,同时显著减低ΔΨm下降幅度(P<0.05)。结论 33℃可抑制谷氨酸诱发皮质神经元损伤时的[Ca2+]m内流,减少[Ca2+]m,维持ΔΨm。
- 王岳杨珊珊苏志强关颖
- 关键词:谷氨酸不同温度神经毒性皮质神经元
- 缺血性脑卒中NEW-TOAST病因学分型及与预后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5
- 2012年
- 目的:依据NEW-TOAST及TOAST分型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构成比分析,了解NEW-TOAST各亚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连续入组。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采用NEW-TOAST、TOAST标准进行分型,随访患者1年后的复合终点事件,并做一致性检验。结果:共纳入296例患者,按照NEW-TOAST分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型(AT)为39.86%;心源性脑栓塞型(CE)为6.42%;小动脉型(SAD)为26.35%;其他原因型(SOD)为1.35%;不明原因型(SUD)为26.01%。TOAST分型中有37例在新分型中转为其他亚型。新分型Kappa=0.81,显示为高度一致。1年随访期内,发生复合终点事件45例,其中AT型为20.56%;CE型为44.44%;SAD型为8.45%;SUD型为12.68%。经卡方检验,CE型的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最高(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以NEW-TOAST分型中AT型所占比例最高,该分型的一致性好,可信度高,可以做为缺血性脑卒中研究的依据,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 王建民辛秀峰徐安定史长征李牧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预后
- Essen卒中风险量表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非心源性脑梗死复发的评价被引量:13
- 2015年
- 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已成为危害中老年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有研究显示,缺血性卒中在第1年复发率为12%,以后这种风险逐年下降,但心血管病风险却逐年增加。因此,有必要对门诊和住院的卒中高危患者进行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预测,进而选择有效的二级预防治疗措施。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是一个9分量表,我们对TIA及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进行ESRS评分及为期1年的随访,
- 王建民周冬亮段莉萍覃宏伟李志伟任娟徐瑛关颖
- 关键词:卒中复发
- 病房噪声的暴露现状及干预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了解病房噪声的来源,实施合理的干预措施,评价其对病房噪声的控制效果。方法:应用噪声测量仪连续72h监测病房的各种噪声及病房整体环境噪声水平,分析病房噪声的来源及暴露现状,并对其实施为期8周的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病房整体环境噪声水平及各种噪声源强度的差异。结果:干预前,病房昼间与夜间的噪声水平均超过规定标准;干预后,病房昼间、夜间噪声水平及各种噪声源强度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房中存在多种来源的噪声,通过对病房的噪声源实施具体可行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病房的噪声水平。
- 容根南高显云张黎珍董丽华倪晓卫黄佩华龚亚香季永娟
- 关键词:病房噪声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