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宝鸡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铁电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作品数:8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篇BATIO
  • 2篇溶剂
  • 2篇溶剂热
  • 2篇溶剂热法
  • 2篇热法
  • 2篇离子
  • 2篇纳米
  • 2篇介电
  • 1篇电性能
  • 1篇性能研究
  • 1篇一步法
  • 1篇荧光
  • 1篇荧光传感
  • 1篇荧光传感器
  • 1篇制备及性能
  • 1篇溶剂热法制备
  • 1篇溶胶
  • 1篇溶胶-凝胶法
  • 1篇烧结温度
  • 1篇四方相

机构

  • 8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西北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1篇崔斌

传媒

  • 8篇宝鸡文理学院...

年份

  • 1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钛酸H_(1.07)Ti_(1.73)O_4·H_2O纳米片的制备及结构表征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系统研究正丙胺和四甲基氢氧化铵剥离剂、剥离温度及时间对层状钛酸H_(1.07)Ti_(1.73)O_4·H_2O(HTO)单晶剥离效果的影响,揭示HTO纳米片的形成机制,为新型二维纳米材料的开发提供新思路。方法以熔盐法制备得到层状钛酸盐K_(0.8)Ti_(1.73)Li_(0.27)O_4(KTLO)晶体,经离子交换处理制备得到层状钛酸HTO晶体,通过正丙胺和四甲基氢氧化铵溶液对其剥离得到HTO纳米片。结果当剥离温度为50℃时,分别以40%(ω)的正丙胺对HTO剥离48h和10%的四甲基氢氧化铵对HTO剥离24h后得到的样品剥离效果最佳;正丙胺剥离得到的样品结晶性高、剥离效果更好。结论通过对剥离剂的质量分数(ω)、剥离反应的温度和时间的调控,可制备得到具有良好结晶性及形貌的HTO纳米片。
张珍陈双双朱琳荆飞苗磊姚明刚李立杰顾洪溪韩银凤胡登卫
关键词:纳米片离子交换
焙烧温度对BaTiO_(3)/Co_(3)O_(4)复合材料相组成、微观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影响
2022年
目的 研究焙烧温度对BaTiO_(3)/Co_(3)O_(4)复合材料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溶胶-凝胶法一步合成铁电BaTiO_(3)/Co_(3)O_(4)复合材料,并以有机染料亚甲基蓝(MB)氧化脱色为模型反应。利用XRD,SEM,EDS,XPS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表征手段研究焙烧温度对样品的相组成、微观形貌及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 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BaTiO_(3)/Co_(3)O_(4)复合颗粒的晶粒尺寸逐渐增大,对MB的去除效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结论 当焙烧温度为800℃时,所得样品为BaTiO_(3)/Co_(3)O_(4)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对MB展现出较好的氧化降解性能,20 min去除率达到100%。
曹晨红窦珍宋萌李雅萍李彤庞姣姣马甜甜苏杭佳邬书朋王艳
关键词:焙烧温度
锆钛酸钡基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制备BaZr_(0.1)Ti_(0.9)O_(3)基陶瓷。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BaZr_(0.1)Ti_(0.9)O_(3)基陶瓷。利用XRD,TEM和SEM等表征分析了样品的物相及微观形貌,并研究了BaZr_(0.1)Ti_(0.9)O_(3)基陶瓷在不同烧结温度下的介电性能。结果BaZr_(0.1)Ti_(0.9)O_(3)基陶瓷的最佳烧结温度为1280℃,此时陶瓷的致密性较好,结晶度高且晶界明显,测试温度在20℃附近且频率为1 kHz时介电常数达到最大为22100,介电损耗较小约为0.0058。结论不同烧结温度下的BaZr_(0.1)Ti_(0.9)O_(3)基陶瓷样品均为单一的四方相钙钛矿结构,样品的平均粒径和最大介电常数随着烧结温度的逐渐升高而呈现出增大的趋势。
王文婷庞姣姣赵卫星杜娟冯育英张婷李钊王艳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烧结温度介电常数
Ho掺杂对Ba(Zr_(0.1)Ti_(0.9))O_(3)基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
2021年
目的通过Ho掺杂提高Ba(Zr_(0.1)Ti_(0.9))O_(3)(BZT)基Y5V型陶瓷的介电性能。方法采用Sol-gel一步法研究Ho掺杂对BZT基Y5V型纳米粉体及陶瓷微观形貌及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当Ho含量为0.10 mol%时,陶瓷最大介电常数为19943,容温变化率(TCC)符合Y5V标准。结论随Ho含量的增加,BZT陶瓷的居里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居里峰展宽,最大介电常数先增大后减小。因此,通过匹配的元素对材料进行掺杂改性,同时辅以优化的制备工艺可以实现陶瓷介电性能的有效提升。
马蓉崔斌胡登卫王艳
关键词:介电性能
铁电BaTiO_(3)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2021年
目的制备BaTiO_(3)基类Fenton催化材料。方法采用固相法、溶胶凝胶法、反向沉淀法合成了不同形貌与粒径大小的铁电BaTiO_(3)催化剂。利用XRD,SEM和拉曼等表征手段分析了样品的相组成、微观形貌及粒径分布,并研究了铁电BaTiO_(3)材料的类Fenton催化氧化性能。结果反向沉淀法合成的铁电BaTiO_(3)球形催化剂展现出较好的催化氧化性能,3 min内对有机染料甲基橙(MO)的去除率可达99%以上。结论反向沉淀法可有效调控BaTiO_(3)的单分散性,粒径大小及分布,进而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催化活性位点,改善催化氧化性能。
庞姣姣窦珍宋萌李彤孙悦任媛媛王艳
关键词:类FENTON
基于正丙胺溶剂热法制备四方相钛酸钡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反应时间与反应介质对四方相钛酸钡(BaTiO_(3),BT)相组成及微观形貌结构的影响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溶剂热法制备纯度较高、晶粒尺寸较小、c/a大的纳米级四方相BT提供参考。方法以工业二氧化钛(TiO_(2))为原料,有机溶剂正丙胺(PA)为活性剂使其增溶、分散,制备成反应活性较高的TiO_(2)悬浊液。采用溶剂热法使TiO_(2)悬浊液与Ba(OH)_(2)·8H_(2)O,KOH反应制备纳米级的四方相BaTiO_(3)晶体。结果当反应体系中PA/H_(2)O的体积比为3/27,反应时间为48 h时,所得BaTiO_(3)相的(002)/(200)衍射峰强度高,分峰明显,2个峰的间距Δ2θ可达0.377°,c/a为1.013,即获得四方相含量较高的BaTiO_(3)纳米晶体。结论通过对反应时间与溶剂PA量的调控,可以得到结晶性好、形貌规整、粒径均匀的四方相BaTiO_(3)纳米晶体。
王玺陈诚荆飞姚明刚马蓉赵卫星胡登卫
关键词:溶剂热法
Li2TiO3/BaTiO3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
2020年
目的分析钛酸钡(BaTiO3,BT)作为压电薄膜材料的优缺点及其改进方法,研究Li2TiO3/BaTiO3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工艺,并为后期探索其介电、铁电性能做好基础性工作。方法以层状钛酸H1.07Ti1.73O4晶体和Ba(OH)2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制备BT粉体。再分别以钛酸锂(Li2TiO3,LT)晶体和BT晶体作为基料和反应模板,采用水系流延法制备Li2TiO3/BaTiO3纳米复合薄膜(LT/BT)。探索混合时间和添加剂比例对制备薄膜的影响。结果当固相粉体的质量含量为55%,分散剂(PVP)、粘结剂(苯丙乳胶)以及增塑剂(丙三醇)的含量分别占添加剂总质量的5.5%,11%和5.5%,并将球磨时间控制在24 h时,可制备得到较稳定的基体浆料。所得基体浆料经流延成型后可得到LT/BT纳米复合薄膜。结论调控基体浆料的制备方法和添加剂组分,可制备得到表面平整光滑、质地均匀、塑性和延展性良好且不易开裂的LT/BT纳米复合薄膜。
朱琳张珍荆飞李立杰姚明刚顾洪溪王艳胡登卫
关键词:溶剂热法BATIO3纳米复合薄膜
过氧化氢辅助合成硫量子点用于高灵敏检测汞离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随着重金属检测标准的不断提高,开发新型传感材料引起研究者广泛关注。为此,本文建立一种新型的硫量子点作为本征荧光传感器用于重金属检测。方法以升华硫为硫源,聚乙二醇为钝化剂在碱性条件下制备硫量子点,并将硫量子点用于Hg^(2+)的检测。结果通过条件优化,制备的硫量子点具有优异的水溶性、稳定性及荧光特性,荧光量子产率可达21.8%。硫量子点对Hg2+具有宽的检测范围,检测限可低至0.628μg/L。基于硫量子点的荧光传感器对Hg^(2+)实现了可靠、快速、灵敏及选择性检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样品中Hg^(2+)的检测。结论基于硫量子点的本征荧光传感器可用于Hg^(2+)的检测,为扩展硫量子点在环境监测、疾病诊断、细胞成像、发光二极管等领域提供了重要参考。
顾洪溪赵亚婷麻庆瑶谭梦迪高倩胡登卫王宏社
关键词:荧光传感器汞离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