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智发展与学习科学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2
- 相关机构: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 “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族际接触对跨民族交往的影响——以新疆高校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为例被引量:12
- 2017年
- 本研究考察在"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群际接触数量和质量对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群际内隐态度的影响。研究采用情感错误归因程序(AMP范式)测量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对彼此的内隐态度,采用社会接触问卷和个性化经验问卷测量被试接纳异族的质和量。结果显示,蒙古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对本族的积极态度显著高于对异族的态度,表现出稳定的内群体偏好;群际接触对改善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的群际内隐态度均有效,但改善两族大学生群际内隐态度的接触模式不同:群际接触的数量和质量均能改善汉族大学生的群际内隐态度,且接触质量的改善效果更佳;接触的数量能改善蒙古族大学生的群际内隐态度。
- 刘阳闻素霞于海涛
- 群际接触理论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7年
- 群际接触效应指的是如果个体与外族群成员之间友好交往,特别是形成了友谊关系,能够有效降低个体对外族群的偏见,改善对外群体的态度。本文介绍了群际接触假说发展成为群际接触理论的过程,述评了积极接触(友谊)改善群际偏见的系列研究,详细阐释了消极接触影响群际关系的心理机制,以及冲突情境下群际接触效应的特点。
- 刘阳
- 父亲在位与初中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关系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考察父亲在位与初中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指导父亲参与家庭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班抽样的方法,用父亲在位问卷(FPQ-R-B)抽取乌鲁木齐市高、低父亲在位组共577名初中生,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CAMHQI)进行调查。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高父亲在位组初中生应对风格(2.84±0.52)、自我(2.87±0.56)、归因风格(2.85±0.56)、适应(2.92±0.56)得分均高于低父亲在位组(2.80±0.60,2.79±0.59,2.78±0.55,2.85±0.59)(F值分别为4.32,5.27,7.13,8.62,P值均<0.05)。简单效应分析显示,高(2.87±0.45)/低(2.86±0.48)父亲在位组女生个性素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父亲在位组男生个性素质得分(2.93±0.34)高于低父亲在位组(2.85±0.40)(F=5.93,P<0.05)。结论高质量的父亲在位与初中生更健康的应对风格、自我、归因风格、适应和个性素质相关,且对个性素质的影响表现出性别差异。
- 刘阳谢姗珊闻素霞
- 关键词:父亲精神卫生方差分析
- 少数民族乡村学前儿童汉字早期书写能力发展及其相关认知技能研究
- 2020年
- 本文采用汉字仿写测验任务,考察了南疆乡村少数民族学前儿童汉字早期书写能力发展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认知技能,为南疆乡村幼儿园更好地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提供依据。结果发现:(1)相比城市学前儿童,南疆乡村学前儿童的汉字早期书写能力显著落后(p<0.001);(2)数字听觉短时记忆、汉字听觉短时记忆和视觉运动知觉认知技能中,只有视觉运动知觉认知技能显著预测南疆乡村学前儿童汉字早期书写能力。最后分析了影响南疆乡村少数民族学前儿童汉字早期书写能力发展的因素,并阐述了视觉运动知觉类游戏与学前教育语言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 伊力扎提·麦麦提古丽格娜·艾塔洪买合甫来提·坎吉
- 关键词:少数民族
- 族际内隐态度对维哈大学生面孔识别本族偏好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考察了族际内隐态度对维哈大学生面孔识别本族偏好的影响。方法:以144名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学习-再认"范式测试面孔加工的本族偏好,依据情感错误归因程序测量他们对彼此的内隐态度。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维吾尔族大学生对维哈面孔再认正确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哈萨克族大学生对哈面孔的再认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维面孔的判断(F=8.93,P<0.01);维哈大学生均对本民族积极判断比例显著高于对异族的判断[(F=54.92,6.93;P<0.01);启动效应幅度对本族偏好幅度回归系数显著(F=4.28,P=0.05)。结论:与哈萨克族被试不同,维吾尔族被试并未表现出本族偏好,群体规模可能是影响面孔加工本族偏好的重要变量;群际内隐态度能稳定预测面孔加工的本族偏好。
- 刘阳闻素霞
- 关键词:面孔识别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