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大理大学药学与化学学院云南省昆虫生物医药研发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0 被引量:110H指数:7
相关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3篇理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学成
  • 6篇化学成分
  • 5篇色谱
  • 5篇相色谱
  • 5篇化学成分研究
  • 4篇质谱联用
  • 4篇气相色谱
  • 4篇气相色谱-质...
  • 3篇脂溶性
  • 3篇脂溶性成分
  • 3篇美洲大蠊
  • 3篇兰科
  • 2篇傣药
  • 2篇多糖
  • 2篇石仙桃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纤维化
  • 2篇小鼠
  • 2篇挥发油

机构

  • 20篇大理大学
  • 2篇云南大学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东省微生物...
  • 1篇好医生
  • 1篇广东粤微食用...
  • 1篇无限极(中国...

作者

  • 2篇蔡乐
  • 1篇丁中涛
  • 1篇谢意珍
  • 1篇苏冀彦

传媒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动物医学进展
  • 2篇化学研究与应...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中成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食用菌学报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肿瘤药学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8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傣药黑蚂蚁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研究傣药黑蚂蚁(学名双齿多刺蚁)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为科学利用黑蚂蚁资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回流提取并用石油醚萃取得脂溶性成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从黑蚂蚁脂溶性成分中鉴定39个成分,其中油酸(25. 1%)和6-十八碳烯酸(17. 93%)相对含量居高;从挥发油中鉴定41个化合物,以油酸(6. 15%)和二十五烷(5. 85%)较多。结论:油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胆甾醇和3,5-胆甾二烯为黑蚂蚁油脂的特征性成分;黑蚂蚁的脂溶性成分以脂肪酸类为主,而挥发油则以烃类物质为主。
罗建蓉刘姗尚文宏李文平
关键词:傣药脂溶性成分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云南松松塔多糖的单糖组成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测定云南松松塔多糖中单糖组成及含量。方法:采用三氟乙酸(TFA)水解松塔多糖,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化水解单糖产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松塔多糖的单糖组成;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水解条件,比较了不同衍生反应时间和加入不同量Na OH时单糖衍生物的峰面积大小变化,从而确定最佳水解条件和最佳衍生化条件。结果:松塔多糖由甘露糖(Man),鼠李糖(Rham),葡萄糖醛酸(Glc UA),半乳糖醛酸(Gal UA),葡萄糖(Glc),半乳糖(Gal),木糖(Xyl),阿拉伯糖(Arab),岩藻糖(Fuc)组成,其含量比为1.10∶0.04∶0.63∶0.14∶1.00∶1.11∶1.80∶0.60∶0.09。最优水解条件为TFA浓度1 mol·L-1,水解温度100℃,水解时间6 h。衍生化过程中加入0.3 mol·L-1Na OH,衍生时间为40 min。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为云南松松塔多糖中单糖的测定提供了一种可靠方法。
张海珠史志婷王莹刘熙周萍
关键词:柱前衍生化正交试验
傣药黑蚂蚁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傣药黑蚂蚁(学名双齿多刺蚁Polyrhachis dives)油脂及挥发油的成分和组成,为科学利用黑蚂蚁资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黑蚂蚁,所得醇提液用石油醚萃取得到脂溶性部位;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罗建蓉刘姗尚文宏李文平肖怀张艺
关键词:傣药脂溶性成分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肝龙胶囊联合水飞蓟宾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Col-Ⅰ和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为了探讨肝龙胶囊联合水飞蓟宾对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Ⅰ型胶原(Col-Ⅰ)、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猪血清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大鼠肝组织中Col-Ⅰ、TIMP-1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与空白组相比,水飞蓟宾组、肝龙胶囊中剂量组、水飞蓟宾+肝龙胶囊高剂量组能降低Col-ⅠmRNA的表达,分别降低了0.36、0.65、0.25倍(P<0.05);水飞蓟宾组、肝龙胶囊中剂量组和肝龙胶囊高剂量组能降低TIMP-1mRNA的表达,分别降低了0.62、0.49、0.35倍(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水飞蓟宾组,肝龙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水飞蓟宾+肝龙胶囊低剂量组,水飞蓟宾+肝龙胶囊高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大鼠肝组织中Col-ⅠmRNA的表达,分别降低了4.44、3.95、4.73、2.62、3.77、4.33倍(P<0.05);水飞蓟宾组,肝龙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水飞蓟宾+肝龙胶囊低,高剂量组均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TIMP-1 mRNA的表达,分别降低了15.73、15.09、15.6、15.46、14.02、15.05倍(P<0.05)。中浓度的肝龙胶囊和水飞蓟宾具有显著抗猪血清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肝组织中Col-Ⅰ、TIMP-1mRNA的相对表达量有关。另外,肝龙胶囊联合水飞蓟宾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Col-Ⅰ、TIMP-1mRNA的相对表达量呈现低、高浓度抑制,中浓度促进的调节作用。
邵明园赖泳
关键词:肝龙胶囊水飞蓟宾肝纤维化I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滇产小百部化学成分研究
2020年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层析、ODS反相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滇产小百部的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 NMR、13C NMR、MS等波谱学技术对所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小百部中共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2-deoxy-20-hydroxyecdysone(1),20-hydroxyecdysone(2),ajugasterone C(3),ajugasterone C-2-ethyl ester(4),calonysterone(5),2-deoxyecdysone(6),ergosterol(7),胡萝卜苷(8),小百部苷A(9),小百部苷B(10),filiasparoside B(11),filiasparoside C(12),filiasparoside D(13),asparagusin A(14)。研究表明小百部中主要以甾酮和甾体皂苷类化合物为主,其中化合物1、3、4、6、7为首次从小百部中分离得到。
付欢王家鹏朱丽蔡乐杨明惠
关键词:甾体皂苷
美洲大蠊抗肿瘤组分CⅡ-3在肿瘤化疗中的增效减毒作用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为研究美洲大蠊抗肿瘤活性组分CⅡ-3联合环磷酰胺(CTX)治疗H22荷瘤小鼠的增效减毒作用,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测定了抑瘤率、脏器指数、外周血细胞数量、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免疫球蛋白A(IgA)的含量、肝脏组织中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的活性指标。结果显示,CⅡ-3与CTX联合用药时可以显著提高CTX的抑瘤率和血清中TNF-α、IL-2和IgA的含量,可明显改善由CTX所致荷瘤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数和骨髓有核细胞数的减少,而对H22荷瘤小鼠肝脏ALT、AST活力并无显著影响。说明CⅡ-3联合CTX治疗H22荷瘤小鼠可以显著增强CTX的抗肿瘤作用,同时降低CTX的毒性作用,保护机体的免疫系统。
金家瑞郭美仙张冰清刘光明彭芳刘晓波
关键词:美洲大蠊联合给药增效减毒
石仙桃属植物菲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8年
石仙桃属植物化学成分主要有菲、联苄、二苯乙烯、三萜、木脂素、甾体和酚酸等类化合物,其中以菲类化合物为主要成分。菲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如抗炎、抗氧化活性等作用,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目前,从石仙桃属植物中已鉴定出菲类化合物64个,结构类型包括简单的菲类、9,10-二氢菲类、9,10-二氢菲二聚体、菲类其他衍生物。本文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对石仙桃属植物菲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为石仙桃属植物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胡军郭洁晏和贵伏雪梅陆安梅秦泽敏杨明惠
关键词:菲类化学成分
岩生石仙桃化学成分研究
2018年
采用柱色谱方法首次对岩生石仙桃8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岩生石仙桃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棕榈酸甲酯(1),油酸甲酯(2),正癸烷(3),1-十二醇(4),β-谷甾酮(5),香草醛(6),4-羟-3,5-二甲氧基苯甲醛(7),3,5-二甲氧基-4-羟基-苯丙酮(8),对羟基苯丙酸甲酯(9),2,5-二甲氧基苯醌(10),ephemeranthoquinone(11)。化合物(1~11)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和9,10首次从石仙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胡军郭洁秦泽敏付欢朱秀英杨明惠
关键词:兰科化学成分
川牛膝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3
2019年
通过柱色谱法对川牛膝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并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对分离所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川木香内酯(1),α-菠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2),胡萝卜甙(3),头花蒽草甾酮(4),杯苋甾酮(5),28-epi-杯苋甾酮(6),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7),18β-H-甘草次酸-30-β-吡喃葡萄糖酯(8),齐墩果酸-3-O-β-D-葡萄糖醛酸苷(9).其中,化合物1~2,7~9均为首次从川牛膝中分离得到.
王家鹏付欢史晨赵家誉丁中涛蔡乐
关键词:川牛膝化学成分
脑肿瘤靶向纳米递药系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脑肿瘤中恶性肿瘤较为常见,脑瘤发展快、治疗难导致了较高的死亡率。采用化学药物治疗时,药物进入脑肿瘤组织必须通过血脑屏障和血-脑瘤屏障。一些有潜力的抗肿瘤药物由于自身物理化学性质的限制,不能有效到达肿瘤。针对脑肿瘤形成和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目前脑肿瘤靶向递药有3种策略:跨血脑屏障(BBB)转运递药、跨血-脑瘤屏障(BBTB)转运递药和利用实体瘤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EPR效应)递药,已被广泛研究的纳米递药载体有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聚合物胶束、树枝状聚合物、碳纳米管、聚合物纳米粒、磁性纳米粒等。控制载药纳米微粒粒径大小以及对其表面进行修饰可改善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与滞留,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多级靶向纳米递药系统有潜力成为治疗脑肿瘤的重要辅助方式。
杜雯雯吴俊珠李贵轲张汉超张成桂
关键词:脑肿瘤靶向纳米给药系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