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品数:216 被引量:533H指数:10
相关作者:张跃华张皖菊程丙贵李婷婷李智慧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苏州大学沙钢钢铁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9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2篇金属学及工艺
  • 80篇一般工业技术
  • 26篇电气工程
  • 23篇化学工程
  • 15篇建筑科学
  • 13篇文化科学
  • 9篇冶金工程
  • 9篇理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机械工程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29篇合金
  • 18篇离子
  • 16篇力学性能
  • 16篇力学性
  • 15篇电池
  • 13篇锂离子
  • 13篇锂离子电池
  • 13篇离子电池
  • 13篇负极
  • 11篇氧化物
  • 11篇纳米
  • 11篇金属
  • 9篇电化学
  • 9篇显微组织
  • 8篇有限元
  • 8篇韧性
  • 8篇热轧
  • 7篇电化学性能
  • 7篇负极材料
  • 6篇高强钢

机构

  • 215篇安徽工业大学
  • 11篇马鞍山钢铁股...
  • 7篇钢铁研究总院
  • 6篇东南大学
  • 6篇教育部
  • 5篇安徽马钢重型...
  • 4篇东北大学
  • 4篇常州大学
  • 3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南京工业大学
  • 3篇苏州大学
  • 2篇广东工业大学
  • 2篇南京理工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江西省科学院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东北特殊钢集...
  • 2篇中冶华天工程...
  • 2篇安徽马钢表面...
  • 2篇国网冀北电力...

作者

  • 8篇张世宏
  • 5篇斯松华
  • 4篇黄贞益
  • 4篇江鹏
  • 4篇方俊飞
  • 4篇崔冰
  • 3篇冉松林
  • 3篇冒爱琴
  • 3篇赵海
  • 3篇晋传贵
  • 3篇王瑞珍
  • 3篇邢军
  • 3篇蔡飞
  • 3篇史晓斌
  • 2篇吕耀辉
  • 2篇何孝军
  • 2篇张跃华
  • 2篇张毅
  • 2篇王波
  • 2篇肖红军

传媒

  • 43篇安徽工业大学...
  • 7篇金属热处理
  • 7篇热加工工艺
  • 6篇新型建筑材料
  • 6篇功能材料
  • 5篇稀有金属材料...
  • 5篇金属学报
  • 5篇精细化工
  • 4篇过程工程学报
  • 4篇安徽工业大学...
  • 3篇化工时刊
  • 3篇机械工程学报
  • 3篇硅酸盐学报
  • 3篇理化检验(物...
  • 3篇化学学报
  • 3篇机械工程材料
  • 3篇中国表面工程
  • 3篇材料热处理学...
  • 3篇金属功能材料
  • 2篇焊接学报

年份

  • 22篇2024
  • 27篇2023
  • 19篇2022
  • 26篇2021
  • 18篇2020
  • 13篇2019
  • 19篇2018
  • 22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12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2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连铸辊硬面层工作状态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根据连铸辊尺寸建立有限元模型,测定其工作周期及表面温度,确定20 s为1个工作循环周期。采用ANSYS软件计算连铸辊硬面层工作状态下的温度场、应力及应变场,分析多次循环周期中硬面层温度、应力和应变变化规律及失效风险,提出延长连铸辊硬面层使用寿命的措施。结果显示:连铸辊1个工作周期内,硬面层最高和最低温度分别为742,132℃,最大温差为610℃;硬面层的表面层最大应力可达1 030 MPa,表面层先后产生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应变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50次循环形变量可达0.007 mm;近表面层产生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晚于表面层,50次循环最大形变量可达0.004 7 mm;硬面层的表面层与近表面层在50次循环中均受到较大应力,产生较大应变,但表面层受到的应力和产生的应变程度更大,失效风险较大。建议从材料本身入手如通过添加Nb,Ti,V等元素改善硬面层的综合性能,延长硬面层使用寿命。
赵士光李奇王成高安阳斯庭智
关键词:连铸辊温度场应力场应变场
FeSi磁粉添加量对FeSiAl/FeSi磁粉芯性能的影响
2023年
将由气雾化法制得的FeSiAl磁粉(Fe-9.6%Si-5.4%Al,D_(50)=32.46μm)和FeSi磁粉(Fe-6.5%Si,D_(50)=19.76μm)绝缘包覆处理后,再将两者复配制备FeSiAl/FeSi复合磁粉芯,研究FeSi磁粉添加量对复合磁粉芯微观形貌和磁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磁粉表面经绝缘工艺处理可形成包覆紧密的绝缘层;向FeSiAl磁粉中添加适量的FeSi磁粉,可提高复合磁粉芯的容积密度和有效磁导率,明显改善复合磁粉芯的直流叠加特性,但功率损耗有不同程度的增加;FeSi磁粉质量分数为20%时,复合磁粉芯的磁学性能最佳,在100 kHz频率下有效磁导率为59.4,在7962 A/m直流磁化磁场下直流叠加特性为64.3%,在50 kHz与100 mT下功率损耗为181.5 mW/cm^(3)。
鲁书潮许欣蓓蹇汉杰赵利明冒爱琴方道来郑翠红
关键词:软磁材料FESI磁性能
高纯Ti2AlC粉末的无压制备及其在Ag基电触头材料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Ag基电触头是低压开关的“心脏”,触头无Cd化一直困扰着人们,寻找新型环保电触头材料是目前低压开关领域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从Ag基电触头增强相材料设计入手,利用简单快速的无压技术合成了高纯Ti2AlC粉末(99.2%),制备的Ag/Ti2AlC复合电触头材料组织均匀、Ti2AlC颗粒与Ag基体结合紧密、相对密度高(95.7%)、硬度适中(96HV)、导电性好(电阻率低至79.5 nΩ·m)、抗电弧侵蚀性能优良(5610次电弧放电后触头质量损失仅为4.4wt%)。Ag/Ti2AlC优良的结构和性能主要归因于Ti2AlC本身的导电导热性能和Ag/Ti2AlC之间的润湿性。该复合材料在进一步深入研究后,有望大面积应用并替代传统电触头材料。
丁健翔黄培艳查余辉汪丹丹张培根田无边孙正明
关键词:TI2ALC电触头润湿性
(1-x)NaNbO_(3-x)(0.3Bi_(0.5)Na_(0.5)TiO_(3)-0.7BiFeO_(3))陶瓷的介电以及储能性能研究
2024年
采用常规固相法制备(1-x)NaNbO_(3-x)(0.3Bi_(0.5)Na_(0.5)TiO_(3)-0.7BiFeO_(3))[NN-x(BNT-BF)](x=0.05,0.1,0.15,0.2)陶瓷并对其物相组成、微观形貌、介电与储能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BNT-BF含量的增加,NN-x(BNT-BF)陶瓷逐渐由正交反铁电P相和R相共存(x<0.1)转变为单一反铁电R相(x≥0.1),弛豫行为增强.BNT-BF掺杂显著改善了陶瓷的致密度,且陶瓷的平均晶粒尺寸随着掺杂量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同时取代NaNbO_(3)的A位和B位可破坏NN原有的铁电长程有序结构,优化陶瓷的储能性能.在410 kV/cm的击穿场强(Eb)下,NN-0.2(BNT-BF)陶瓷的有效储能密度(W_(rec))和储能效率(η)分别为2.54 J/cm^(3)和89.24%,且在20~120℃的温度范围内具有高的温度稳定性.同时,高功率密度(PD=49 MW/cm^(3))、大电流密度(CD=406 A/cm^(2))和超快放电速度(t0.9=35 ns)使得NN-0.2(BNT-BF)陶瓷在脉冲功率系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郭云凤王俊贤王泽星李家茂刘畅
关键词:介电性能温度稳定性充放电性能
氢分离合金冷轧成膜组织演变及透氢性能研究进展
2023年
VB族难熔金属(Nb、V、Ta)与商用Pd相比,不但具有较高的氢渗透率而且价格低廉,成为备受青睐的新一代可替代Pd的新型氢分离膜材料。为了规模化制备高通量的氢分离合金膜,研究者们对铸锭合金先进行冷轧变形以获得大尺寸平面膜,然后通过退火处理提高渗透率从而达到提升合金膜通量效率的目的。从合金的冷轧成形性、轧态及后续退火态组织演变以及透氢性能3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了冷轧成膜的成分效应,阐述铸态、冷轧态和退火态的微观组织与渗透率的关系。讨论了通过轧制结合后续退火改善组织结构,进而开发高通量氢分离合金膜研究所面临的问题,最后对通过冷轧成膜及后续退火实现低成本可规模化制备低厚度、高渗透率氢分离合金膜的前景进行展望。
杨波杨波唐柏林孟野顾亦诚史晓斌江鹏史晓斌
关键词:冷轧渗透率高通量
FeSiBPCu系非晶纳米晶合金的制备及软磁性能的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主要采用元素替代的方法对合金进行成分设计,应用单辊旋淬法和非晶晶化法制备了六种Fe_(83)Si_4B_(12-x)P_xCu_1(x=0,2,4,6,8,10)非晶纳米晶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XRD)并结合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表征了非晶态软磁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热稳定性、晶化过程。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非晶合金和纳米晶合金的磁性能,系统研究了合金元素和退火工艺对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获得了具有高饱和磁化强度和低矫顽力的软磁合金材料。
于忠卡张正李维火王磊磊
关键词:铁基非晶合金非晶形成能力晶化过程软磁性能
T6热处理对选择性激光熔化AlSi10Mg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采用选择性激光熔化(SLM)技术制备AlSi10Mg合金试样,分析了T6热处理工艺对AlSi10Mg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前的微观组织由α-Al和(α-Al+Si)的共晶组织组成,合金抗拉强度达到483 MPa,T6工艺可以改变AlSi10Mg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T6热处理后,AlSi10Mg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都发生了明显的下降,伸长率显著提升。
袁广辰卢云郑学儒
关键词:力学性能
高容量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厚膜成型技术和性能被引量:1
2020年
为了缓解硅基负极材料的体积膨胀并改善其电化学性能,以Mg、SiO和石墨(G)为原料,成功制备出一种多相Si-MgO-G复合材料。探讨了不同高能球磨工艺对Mg和SiO反应程度的影响及厚膜成型技术的应用。结果表明,当高能球磨(1+5)h后,Mg和SiO原位反应生成Si-MgO产物,将反应产物与石墨混磨制备成多相Si-MgO-G复合材料。用XRD、SEM和TEM等手段对制得材料的结构、形貌和成分进行分析,证实了复合材料是由Si、MgO和石墨组成,其中Si(220)//MgO(200)之间存在晶面共格关系。用CV和EIS等对捏合开炼厚膜技术制得负极极片进行电化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捏合开炼工艺制备的厚膜极片的厚度、活性物质载量和首圈面积比容量分别约为薄膜极片的7.4倍、6.0倍和6.2倍。简单、绿色的厚电极制备技术可提高锂离子电池的面积比容量。
丁波蔡振飞马扬洲马扬洲宋广生
关键词:高能球磨锂离子电池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薄膜自清洁玻璃被引量:4
2016年
介绍了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乙醇为溶剂、二乙醇胺为络合剂,使用乙酸调节p H,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多孔TiO_2薄膜自洁净玻璃。通过改变镀膜层数、醇酯比、热处理温度,考察不同工艺因素对润湿角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醇酯比为1∶0.12,涂膜层数为5,经500℃热处理制备的薄膜具有最佳的亲水性和光催化活性。
林娜刘军庆倪梦军
关键词:TIO2薄膜润湿角光催化性
不同t_(8/5)条件下NM400耐磨钢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及性能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NM400耐磨钢在不同热循环条件下进行焊接热模拟试验,研究了从800℃至500℃的冷却时间t8/5对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和临界粗晶区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次热循环时,随着t8/5的增大,粗晶区硬度逐渐下降,而-20℃冲击吸收功先增加后下降;t8/5为10 s时,粗晶区冲击吸收功最高(64 J),这是因为形成了板条马氏体和下贝氏体的混合组织,且马氏体发生了自回火;二次热循环时,随着t8/5的增大,临界粗晶区硬度和冲击吸收功下降,且均低于单次热循环粗晶区的,这是由于不完全重结晶形成了粒状贝氏体和粗大上贝氏体组织;此钢焊接时,t8/5应控制在10 s左右。
斯松华徐震霖方俊飞
关键词:耐磨钢焊接热影响区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