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 作品数:209 被引量:397H指数:9
- 相关作者:杜毅谭晓静司春霞陈曲张洁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法学院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人类学视域下的美丽乡村建设——以重庆万州龙沙镇推行“联户保洁”制度的实践为例
- 2018年
- 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之一,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研究主要以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为主导,极少有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学科的参与。人类学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可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利用参与式调查方法获取当前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的第一手资料;遵循民族志的基本原则,以民族志调研报告的形式客观陈述农村环境卫生的真实状况;综合主位与客位的观点,分析美丽乡村建设及"联户保洁"制度的主要经验和问题;在村民参与、多方对话与合作中探索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路径。
- 陈兴贵李虎
- 关键词:人类学家美丽乡村田野调查
- 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与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重庆市某贫困县为例被引量:5
- 2015年
-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构建完善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对于缓解贫困、促进贫困地区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贫困地区的农村合作医疗社会满意度较低,农村居民的参保意愿不强,其可持续发展缺乏坚实的基础。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应对之策,促进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 杜毅
- 关键词:贫困参保意愿可持续发展
- 公共选修课培养小语种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路径——以重庆三峡学院“韩国语入门”课程为例
- 2024年
- 随着我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影响力不断向外辐射,具备“国际视野+语言能力+专业技能”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基于当前高校的教学运行框架,利用公共选修课进行小语种教学是小语种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储备的重要补充手段。公共选修课培养小语种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具备自主选择性、全专业性和线上线下多平台运行等优势,也面临持续学习效果不足、学习深度不够、学生参与度低、学习背景、水平差异大等挑战。鉴于此,该研究提出了完善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机制和管理制度、优化小语种教育资源与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培养路径,为高校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多种语言能力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提供可行性建议。
- 杨洋
- 关键词:小语种公共选修课
- 一个汉族宗族的认同符号——重庆永川松溉罗氏宗族个案研究
- 2016年
- 宗族是以血缘关系为依据而联系起来的一种基层社会组织和人群聚合方式。宗族创立了以族谱为代表的外在物化文本以记录血缘的传承关系.族谱成为宗族认同的重要物化文本。在民间社会里,除族谱外,宗族还依靠诸如姓氏、字辈、祖源、世系、祖先留下的凭证等符号作为认同的重要依据。重庆永川松溉罗氏宗族也不例外,它正是依靠完整的一脉相承的族谱记载,将分散于川、滇、黔、渝等各地的罗氏族人凝聚为一个世系源流清晰、连贯的庞大族群。
- 陈兴贵
- 关键词:宗族个案汉族基层社会组织血缘关系
- 人往低处迁:武陵山区土家族自愿搬迁移民的理性选择——基于重庆石柱县汪龙村的调查被引量:3
- 2015年
- 自愿搬迁是没有列入政府计划,没有享受政府财政补助的农户,为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机会而自愿实施的迁徙。居住在武陵山区海拔较高的土家族人,因自然地理环境与道路交通状况的限制,在经济、教育、择偶、就医、养老等方面面临困境,部分民众自愿选择从山上向山下搬迁。这一搬迁实践是迁移者基于"经济理性""生存理性"和"社会理性"综合考量的结果。当然,自愿搬迁后出现的某些问题,如迁出地的发展与规划、搬迁者的户籍及搬迁后的生存发展问题不容忽视,需要政府从政策的宣传和实施多元等方面进行介入、引导和帮扶,以达到迁出地和迁入地科学发展,及搬迁户生活水平提高的综合效果。
- 田阡李虎
- 关键词:土家族
-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探讨被引量:17
- 2016年
-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备产业化开发的先天条件和良好的政策优势,同时也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产业化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之一,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文化效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不但能够带动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而且能够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资金,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增强传承人的文化认同与信心,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 陈兴贵
- 关键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三峡库区太安农村社区乡村旅游发展中生计方式的转型被引量:5
- 2016年
- 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了农村社区生计方式的转型,使其由传统的"农、桑、茶"并用的传统农耕生计格局转向旅游、打工、务农并行的多元复合型生计方式。生计方式的转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政府组织的引导、农户对于改善生活水平的理性追求是重要的推动力量。以乡村旅游为载体的生计方式转型带来的不仅是物质生产方式的变化,它更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社区人口思想观念的转变。
- 李霞
- 关键词:乡村旅游生计方式
- 论金钱板在小学教育中的传承模式与启示--以龙驹赶场小学为个案
- 2018年
- 近年来,非遗保护与传承从"娃娃抓起"的呼声高涨。随之,非遗进小学校园被再次提及。小学教育的优势体现在教学压力小、受众面广、参与者多、学习时间持续长、展演机会多等。金钱板在赶场小学的传承模式、传承效果均得到了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及社会民众的肯定和认可。其理论探究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理念与方法值得推广和借鉴。
- 谭晓静
- 关键词:金钱板小学教育传承模式
- 特色产业发展在精准扶贫中的优势、问题及对策被引量:5
- 2019年
- 产业扶贫是我国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之一,不仅能够有效巩固脱贫效果、降低返贫风险,并且也是弥补精准扶贫识别缺陷的有效途径。随着脱贫攻坚战略的不断实施,各地的特色产业发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目标,但就目前来看,仍然存在着缺乏劳动力、缺乏技术以及产业同化等问题,有待改善。
- 王翠
- 关键词:产业扶贫
- 边贸集市与宗教关系研究——以重庆市万州区龙驹镇为个案
- 2020年
- 龙驹集市发端于北宋,南宋已成规模,清代及民国中期达繁盛顶峰。随之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相继传入,与道教及本地民间信仰共生共存。清末民初,受“庙产兴学”的影响,寺庙不仅参与集市交易,还承担娱乐、议事、处理纠纷等空间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乡村集市与宗教发展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空心化迫使龙驹转向发展特色小镇之路。其间,宗教信仰有一定程度的复兴,但与集市发展形成了两条毫无交集的轨道。
- 谭晓静祝方林
- 关键词:集市贸易宗教发展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