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怀化市一人民医院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谢桂安米令飞王瑞金龚红梅蒲丹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合作机构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肺
  • 3篇心肺复苏
  • 3篇药物
  • 3篇药物干预
  • 2篇低分
  • 2篇低分子
  • 2篇低分子肝素
  • 2篇乌司他丁
  • 2篇护理
  • 2篇分子
  • 2篇肝素
  • 1篇单腔
  • 1篇导管
  • 1篇心肺复苏患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加压素
  • 1篇血透
  • 1篇血液凝固
  • 1篇血液凝固障碍
  • 1篇炎症

机构

  • 7篇怀化市一人民...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4篇谢桂安
  • 4篇王瑞金
  • 4篇黄渊旭
  • 2篇米令飞
  • 2篇龚红梅
  • 2篇贺承英
  • 1篇赖洁
  • 1篇张义雄
  • 1篇蒲丹
  • 1篇刘继海

传媒

  • 3篇中华医学会急...
  • 1篇药物与人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当代护士(下...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单腔静脉留置导管在血透中的应用
2014年
目的:探讨单腔静脉留置导管在血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血透患者按留置导管的单双腔不同随机分为单腔静脉留置导管组(观察组)48例和双腔静脉留置导管组(对照组)52例.观察对比两组的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留置导管的平均保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单腔静脉留置导管在留置时间及保证血流量方面明显优于双腔静脉留置导管.
赖洁
关键词:单腔留置导管血透
乌司他丁在保护心肺复苏患者重要脏器中的意义:13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在保护接受心肺复苏患者的重要脏器中的作用。方法131例CPR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n=41),在开始心肺复苏同时开始应用乌司他丁(20万单位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1次/12h,共8次);B组(n=46),心搏恢复后立即开始应用乌司他丁(20万单位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1次/12h,共9次);C组(n=44),在心肺复苏时和以后均不用乌司他丁。观察各组的存活率,住院时间,全身炎症综合征(SIRS)发生率。存活≥24h的患者于24h抽取外周血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肌酐(Cr)。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检查血液内的上述因子水平。结果3组患者外周血IL-6、TNF—α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A组患者IL-6、TNF-α的水平,以及CK、AST、AIJrr、和Cr值均明显低于B,C组(均P〈0.05),B组的上述指标亦显著低于C组(均P〈0.05)。A组的SIRS发生率为33%,显著低于B和C组(47%和68%,均P〈0.05),A组的住院时间为(10.60±6.67)d,显著短于B和C组f(15.62±9.47)d和(2t.33±9.77)d,均P〈0.05),A组患者的24h后死亡率为12%,显著低于B和C组(28%和47%,均P〈0.05);B组的上述指标亦均显著低于C组(均P〈0.05)。24h内死亡率在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地抑制CPR时机体炎症反应并保护患者重要脏器的功能,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尤其是在心肺复苏时同时应用乌司他丁时。
黄渊旭刘继海谢桂安王瑞金米令飞贺承英
关键词:心肺复苏乌司他丁
乌司他丁在心肺复苏期间临床价值
本文旨在观察心肺复苏(CPR)全身炎症综合征(SIRS)的发生,探讨乌司他丁在心肺复苏期间的临床价值。将CPR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在心肺复苏同时立即开始应用乌司他丁20万单位溶于20m1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每12h一次...
黄渊旭谢桂安王瑞金米令飞蒲丹贺承英
关键词:心肺复苏药物干预
文献传递
两种低分子肝素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比较及其护理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低分子肝素对糖尿病(DM)患者高凝滞状态的疗效及临床护理。【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内分泌科的DM合并高凝状态患者60例,分成A、B两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A 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0.4 mL (4250 AxaIU)、B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0.4 mL (4100 AxaIU),均脐周腹部皮下注射,每12 h 1次,连用7 d。观察用药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ime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D-Dimer降低、APTT延长,总有效率92%,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种低分子肝素引起的局部疼痛及皮下出血也无明显不同。【结论】两种低分子肝素对改善糖尿病患者高凝状态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注意心理护理及注射操作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龚红梅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
低分子肝素不同注射方法的护理体会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采用两种不同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合并高粘滞血症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法,观察组采用垂直皱褶注射法。观察标记两组患者注射疼痛程度及皮下瘀斑程度。结果观察组注射疼痛程度及皮下瘀斑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直皱褶注射法优于传统注射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龚红梅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护理
血管加压素在心肺复苏期间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管升压素不同用法在心肺复苏期间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心脏骤停(CA)的患者,排除慢性消耗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终末期,孕妇等疾病,共160人.分为四组:A组40例,先使用血管加压素0.5u/kg,3-5分钟后使用肾...
黄渊旭谢桂安王瑞金
关键词:心肺复苏药物干预血管加压素
文献传递
注射用复合辅酶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注射用复合辅酶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将52例SIR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复合辅酶治疗组(32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以及丙二醛(MDA...
王瑞金张义雄谢桂安黄渊旭
关键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药物干预临床疗效复合辅酶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