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吉林省委政策研究室
- 作品数:33 被引量:43H指数:3
- 相关作者:郭凤城徐崇恩毛健高伟付百臣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长春黄金研究院长春理工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 2020年
-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主题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专门召开一次全会来研究制度建设,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次全会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研究如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好、巩固好、完善好、发展好,使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全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
- 李林
-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建设新型工业基地
- 2004年
- 一、吉林省产业结构的现状 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基本形成了以汽车、石化为支柱,以农产品加工、医药、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优势,冶金、建材、轻纺等传统产业共同发展、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吉林省作为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曾经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但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从所有制结构看,国有经济比重过高,企业活力不足。目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所占比重为8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6个百分点,国有经济比重大,战线长,领域宽。
- 张晓虹
- 关键词:产业集群经济比重所有制结构东北老工业基地先进适用技术
- 应该把城市化作为“十五”时期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 2001年
- 我刊作为中共吉林省委党校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理论刊物,为省委和政府决策服务,理应是我们的重要责任。因此,从这一期起,我们将在“省情建议”一栏中,陆续发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理论工作者对我省社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一些理论及实践问题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和工作设想,以为振兴吉林、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 付百臣
- 关键词:省情城市化中共党校
- 社区:“后单位制”时代城市社会整合的新机制被引量:1
- 2013年
- 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行政性的"单位"整合机制,依赖国家对资源的垄断,使个人依附于单位、单位依附于国家,建立了以单位为基础的"社会联结",实现了对社会成员及社会生活领域全面组织与控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打破了原有的资源配置模式,国家体制外的资源形式增多,这种分散性的配置模式解放了个人对单位和国家的依附,游离于"单位"之外的个体越来越多,行政性的"单位"整合能力逐渐弱化。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利益与观念的日益多元等社会转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了社会整合难度,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整合机制,将分化的社会再度组织起来。社区,曾被边缘化的地方层次的社会整合载体,再次受到关注,并日益成为社会整合的重要机制。
- 兰亚春兰峤
- 关键词:单位制社会转型社会整合
- “十五”吉林省经济结构调整思路及对策研究
- 1999年
- 吉林省经济结构的基本框架是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已明显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所有制结构方面,打破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格局。
- 李小刚吴景森张翼霄
- 关键词:所有制结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非公有制非国有经济优势产业
- 加强分工协作与协调 推进东北经济一体化被引量:1
- 2005年
- 加强东北地区的分工协作,加快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东北三省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围绕东北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和原则、主要内容、推进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
- 郭凤城邸焕双
- 关键词:协调发展
-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 2009年
-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纲领性交件。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在现实工作中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 徐崇恩
- 关键词:《决定》精神党的建设中共中央党中央
- 全面准确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支撑吉林全面振兴
- 2024年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结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准确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锚定改革方向、细化改革举措,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注入澎湃动力。
- 于亮
- 关键词:三中全会精神
-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传统文化意蕴被引量:3
- 2005年
-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 发展,同时也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 弘扬。具体说来,“一国两制”建构中华大文化的理念,体现了传统的“多元一体”的政治文化本质的时 代价值,展示的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实践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和平的渴望、 对统一的追求,与传统的“大一统”思想的理想模式产生共振效应,表现了“和而不同”、容纳百川的气 概,集中体现了中华和合文化精神,让中华和合文化大放光彩;“一国两制”对一国四地全体人民福祉的 深切关照既与传统的民本思想的合理内质相互贯通,又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能在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中找到源头活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文 化和民族形式的最完美的结合。
- 孔祥文
- 关键词:和合文化大文化优秀文化传统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 坚定信心搞好国有经济
- 1997年
- 坚定信心搞好国有经济李树效益下降,亏损严重,停产半停产企业和拖欠职工工资企业日渐增多,全国除西藏外29省市已有27省市国有企业盈亏相抵后出现亏损。面对如此严峻的事实,如何对待搞好搞活国有经济问题,需要改革者、理论家和政府官员做出正确的科学的评价和回答...
- 李树
- 关键词:国有企业企业经济国有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