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作品数:44 被引量:100H指数:5
- 相关作者:李先平王中华范晓军杜建国高雪英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省石门电厂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艾滋病防治社会动员经费项目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中国全球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情况观察及微生物检验意义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 对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情况和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探讨,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疾控中心2018年1月~2019年6月接报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50例开展研究,给予50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微生物检验.结果 50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接受微生物检验共计检出菌株数480株,检出病原菌数200株,其中最为多见的为副溶血性孤菌,其次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结论 临床中对于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为其提供微生物检验,可以为临床医生准确判断病原菌菌数、菌种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从而帮助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措施,显著提升细菌性食物中毒临床治疗效果.
- 李芳
- 关键词:细菌性食物中毒微生物检验
- 抗结核药物对高危险因素人群肝损害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高危险因素人群肝损害的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结核病防治科抗结核治疗128例存在高危因素人群患者,依据治疗过程中是否采用护肝治疗措施分为未干预组63例,干预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时间及临床症状的差异,对比两组间肝损害发生率、肝损情况、引起肝损的原因。结果未干预组肝损害发生率及肝功能受损害程度较干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引起药物性肝损的原因中以利福平为主,出现药物性肝损的时间高峰为服药4周以内、而引起肝损的三种药物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人、长期饮酒者、乙肝病毒感染者、营养不良等高危险因素人群抗结核治疗时给予干预方案,可以减少肝损发生。
- 吴先见
- 关键词:抗结核药物高危人群
- 石门县2005-2006年狂犬病门诊暴露人群调查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分析石门县动物伤人及接种狂犬疫苗的情况,为制定狂犬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方法。方法对2005-2006年县CDC门诊狂犬病暴露人群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06年石门县因被动物伤及而到县CDC门诊就诊的人数为2791人次。就诊者40岁以下的1945人,伤及下肢者1696人占60%;就诊前伤口未自主处理者2286人,暴露后24h内就诊者2260人占81%。结论犬伤及人群主要为儿童和青壮年,当前犬咬伤人群中存在综合预防措施不及时、不完整。存在者发生狂犬病病例的隐患。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人们防病意识和能力,做好宠物的管理,规范狂犬疫苗接种工作,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 吴先见范晓军杜东初
-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病学
- 石门县2001-2006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分析石门县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石门县2001-2006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6年石门县共报告病毒性肝炎197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7.27/10万,其中,乙型肝炎占总病例数的77.62%,甲肝及未分型肝炎20.96%,丙肝占1.42%,戊肝无,发病年龄以20~岁及40~岁为主,分别占48.61%和36.05%,职业以农民为主,占发病数的51.19%,其次为工人和学生分别占8.25%和5.62%,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42:1,乙肝以5-8月为发病高峰季节,甲肝以3-6月为发病高峰季节。结论石门县病毒性肝炎仍维持较高水平,应进一步做好甲、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以提高人群的免疫力。
- 杨淑珍范晓军杜东初
- 关键词:肝炎病毒性流行病学发病率
- 石门县娱乐场所暗娼行为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提高娱乐场所暗娼艾滋病知识水平,转变其高危行为。方法加强对娱乐场所业主和从业人员艾滋病预防知识教育,在场所确立同伴宣传员,培训并指导同伴宣传员对同伴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和安全套倡导。结果干预后娱乐场所暗娼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上升,最近一次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最近3个月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均提高,连续3年对娱乐场所暗娼监测,未发现艾滋病感染。结论加大对娱乐场所暗娼干预力度,推广使用安全套,能有效改变娱乐场所暗娼的高危行为,预防性病艾滋病的发生。但对于城郊接合部、出租房的暗娼,应动员社会力量,加大宣传和干预力度。
- 范晓军李先平杜东初杜建国王中华
- 关键词:艾滋病暗娼行为干预
- 石门县食品从业人员HBsAg携带率分布情况调查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了解石门县不同地区食品从业人员中HBsAg携带情况及分布特点,进一步落实切断乙型肝炎经口传染途径的措施,制定农村卫生防制措施和加强农村食品生产、销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方法查阅2007年全县不同地区食品从业人员体检HBsAg检测调查,分析全年5 466例体检结果。结果城镇与农村,与丘陵、山区食品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分别为2.54%、2.13%、2.42%、1.51%。不同地区之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每年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全面健康检查非常必要,同时要加强对乙型肝炎病人、HBsAg携带者的卫生管理。
- 曾祥欣
- 关键词:HBSAG阳性
-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Vero细胞)分别与乙肝、乙脑疫苗联合接种的免疫原性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评价、探索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灭活疫苗与免疫规划疫苗中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live-attenuated Japanese encephalitis vaccine,LJEV)联合接种的效果及可行性,为EV71灭活疫苗与免疫规划疫苗联合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的研究方法,通过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给符合标准的对象分配研究编号入组,评价各组6/8月龄婴儿EV71灭活疫苗第1剂与重组HepB第3剂、LJEV第1剂联合接种的免疫原性及可操作性。结果EV71灭活疫苗与重组HepB第3剂联合免疫组(HepB:3+EV71组)和重组HepB单独接种组(HepB:3组)的HBsAb浓度的中位数免疫前分别为575.19 mIU/mlh和592.97 mI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两组中位数分别为2766.11 mIU/ml和2153.63 mI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71灭活疫苗与LJEV联合免疫组(LJEV+EV71组)和LJEV单独接种组(LJEV组)乙脑中和抗体滴度几何均值免疫前分别为1∶5.00和1∶5.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两组乙脑中和抗体滴度几何均值分别为1∶11.55和1∶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pB:3+EV71组HBsAb阳转率为48.08%,HepB:3组HBsAb阳转率为51.8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JEV+EV71组乙脑抗体阳转率为67.92%,LJEV组乙脑抗体阳转率为59.2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试验组(联合接种组)和EV71灭活疫苗单独接种组(EV71组)免疫后EV71中和抗体均阳转,免疫前EV71组的EV71中和抗体滴度几何均值为1∶4.21,HepB:3+EV71组为1∶4.6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JEV+EV71组为1∶4.16,与EV7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EV71组的EV71中和抗体滴度几何均值为1∶612.93,HepB:3+EV71组为1∶1169.45,LJEV+EV71组为1∶1156.49,均高于EV7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V71灭活疫苗单独接种及EV71灭活疫苗分别与重组HepB、LJEV联合接种,其免疫后EV71中
- 张尚孝夏伟高立冬占代红张秀梅宋立新李放军
- 关键词:EV71灭活疫苗联合接种免疫原性
- 石门县安全用血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估
- 2008年
- 目的改善石门县血液安全状况,控制艾滋病、丙肝、乙肝、梅毒等疾病经过输血途径传播。方法调查有偿献血员和无偿献血员的HIV、HBsAg、丙肝、梅毒感染状况;分别对卫生管理人员、医院管理人员、临床医生、检验人员、血库工作人员、政府领导和普通居民开展安全用血健康教育;倡导医院用血来自无偿献血。结果有偿献血员丙肝感染率是无偿献血员的14倍;2007年与2002年相比,住院病人输血率由10.86%下降为3.47%;居民输血风险知识知晓率由以前的54.1%上升为94.7%;医院取缔了输血队,所有临床用血均来自无偿献血。结论通过安全用血健康教育干预项目实施,建立了安全用血机制,转变了医务人员用血观念和行为,确保了临床用血安全,有效地控制了艾滋病等输血性疾病传播。
- 王中华李先平范晓军
- 关键词:安全用血健康教育干预
- 县级职防机构在职业健康体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为了进一步规范职业健康体检工作,分析石门县2004年—2008年的职业健康体检中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对体检中信息采集不全、体检结果不准确、原始资料管理不当等一些突出问题,通过加强单位领导重视,增加投入,提高专业队伍业...
- 甘备芳
- 文献传递
- 石门县煤粉尘作业工人2011年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分析煤矿工人体检报告,探讨煤矿工人总体健康状况,为职业防护和健康保健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县疾控中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于2011年对笔者所在县1502例煤矿接触粉尘人员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体检项目异常306例,总检出率20.4%;检出疑似煤工尘肺93例,检出率6.2%。职业禁忌67例,心电图异常71例,血压异常35例,其他40例(血尿常规异常、转氨酶升高)。结论:应掌握接触煤粉尘职工易患的疾病,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 吴先见
- 关键词:煤粉尘职业健康检查尘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