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作品数:3,724 被引量:34,086H指数:82
相关作者:陈天祥冯增俊郭忠华郭小聪肖滨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53篇期刊文章
  • 22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45篇政治法律
  • 1,198篇经济管理
  • 468篇社会学
  • 315篇文化科学
  • 136篇哲学宗教
  • 85篇医药卫生
  • 42篇历史地理
  • 3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篇建筑科学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语言文字
  • 6篇军事
  • 5篇文学
  • 4篇天文地球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水利工程
  • 2篇生物学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农业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15篇政府
  • 304篇行政
  • 294篇政治
  • 189篇社会
  • 148篇公共
  • 143篇主义
  • 136篇地方政府
  • 133篇民主
  • 127篇公共管理
  • 124篇城市
  • 96篇教育
  • 96篇公共行政
  • 96篇公民
  • 87篇公共服务
  • 84篇权力
  • 80篇财政
  • 75篇绩效
  • 69篇文化
  • 66篇企业
  • 64篇福利

机构

  • 3,573篇中山大学
  • 38篇华南师范大学
  • 3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5篇暨南大学
  • 25篇清华大学
  • 24篇华南理工大学
  • 21篇北京大学
  • 20篇武汉大学
  • 17篇广州大学
  • 17篇中共广东省委...
  • 16篇广东商学院
  • 16篇广东外语外贸...
  • 16篇广东财经大学
  • 15篇长沙理工大学
  • 14篇山东大学
  • 13篇中国海洋大学
  • 12篇复旦大学
  • 12篇南京大学
  • 12篇广东技术师范...
  • 1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134篇岳经纶
  • 121篇陈天祥
  • 97篇郭忠华
  • 87篇郭小聪
  • 86篇张紧跟
  • 77篇任剑涛
  • 75篇肖滨
  • 67篇何艳玲
  • 67篇朱亚鹏
  • 62篇倪星
  • 50篇刘亚平
  • 48篇马骏
  • 47篇谭安奎
  • 45篇叶林
  • 44篇郭巍青
  • 40篇蔡立辉
  • 35篇景怀斌
  • 31篇唐兴霖
  • 30篇陈瑞莲
  • 28篇郭正林

传媒

  • 196篇中山大学学报...
  • 161篇公共行政评论
  • 123篇中山大学研究...
  • 111篇学术研究
  • 86篇中国公共政策...
  • 75篇中国行政管理
  • 68篇武汉大学学报...
  • 49篇政治学研究
  • 49篇岭南学刊
  • 48篇广东行政学院...
  • 47篇中山大学学报...
  • 42篇人民论坛
  • 42篇公共管理学报
  • 37篇开放时代
  • 34篇行政论坛
  • 33篇云南行政学院...
  • 32篇社会学研究
  • 31篇广东社会科学
  • 30篇中国人民大学...
  • 30篇甘肃行政学院...

年份

  • 70篇2024
  • 108篇2023
  • 106篇2022
  • 147篇2021
  • 140篇2020
  • 120篇2019
  • 178篇2018
  • 154篇2017
  • 124篇2016
  • 108篇2015
  • 107篇2014
  • 142篇2013
  • 127篇2012
  • 127篇2011
  • 154篇2010
  • 166篇2009
  • 218篇2008
  • 209篇2007
  • 206篇2006
  • 187篇2005
3,7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政策合作的发展进程及演进逻辑
2024年
社会政策事关人民福祉。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政策合作对创造湾区优质生活圈、提升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建设湾区人才高地和促进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跨域政策合作的视角切入,把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政策合作的发展分为前伙伴型合作、伙伴联盟型合作和整合型合作三个阶段。粤港澳大湾区概念提出之前,粤港澳三地的社会政策合作属于前伙伴型合作,其特征是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属非正式伙伴关系。粤港澳大湾区概念提出后,粤港澳社会政策合作进入伙伴联盟型合作阶段,其特征是在一些政策领域中出现了以行政协议为主要形式的正式合作关系。展望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政策合作将进入整合型合作阶段,其特征是基于正式科层体制的更深层次的合作。
岳经纶陈沁
服务购买中的政府—非营利组织关系:分析视角及研究方向被引量:21
2013年
自上而下推动的政府向非营利组织购买服务的体制创新,会如何重塑我国的政府—非营利组织关系,现在依然是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现有文献为我们认识这一关系的性质提供了四种可用的分析视角:契约主义视角将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看作买家和卖家的市场交易关系,法团主义视角强调两者关系的组织依附性质,合作治理视角注意到某些合作关系的平等伙伴特性,分类控制视角则强调政府会依据不同情境权变地构建两者间关系。但是,已有视角都没有考虑我国非营利组织之间"身份差异"的影响,并且对两者可能存在的目标不一致现象重视不足。今后的研究方向,应当是以本土经验为基础,探索一种既能促进不同理论之间对话、又能体现政府在不同情境下权变选择的综合性分析框架。
郭小聪聂勇浩
关键词:政府购买服务
论宁夏引黄移民扶贫
2008年
贫困的缘由多种多样,但人口压力大,资源环境条件差是最基本的原因。宁夏南部山区的贫困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土地人口承载力低下。目前通过以扶贫扬黄灌溉工程为主的多种扶贫方式,极大的改善和解决了宁夏山区的贫困问题。
武锋万莉莉
关键词:贫困扶贫
慎言、深刻:面对自由主义——评任剑涛《中国现代思想脉胳中的自由主义》
2006年
黎汉基
关键词: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学说
我国公共管理中的“官僚制”问题浅议
2008年
在中国,一提起“官僚制”,总会引起一片唉叹嘘声:工商业者埋怨它对商业活动的过度干预,一般公民埋怨它人浮于事和无能,往往以参与和自我管理的名义为所欲为,对应该管理的公共事务却推诿扯皮。以上,其实更准确地说是在斥责中国的“官僚主义”。韦伯提出的现代意义的理想型官僚制并不等同于上述的官僚主义。
林忻
关键词:公共管理官僚主义自我管理公共事务工商业
以“准入制度”代替户籍制度——农民工身份转变的新探索被引量:3
2006年
随着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农民工这一特殊身份群体充分暴露了农民进行职业和身份转化的制度性约束和身份性困境。如果改革进一步深入,这样的困境和约束将对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形成重要的制度性困境和现实性障碍。本文提出农民工身份转变的新探索:以“准入制度”代替户籍制度。
王新勇
关键词:农民工城镇化准入制度户籍制度
政府组织绩效指标多维集成开发模型的构建
2007年
政府绩效评估是指对政府组织运行过程以及运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是政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是绩效评估的核心问题,其构建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估的有效性、准确性和评估本身的价值取向。本文在分析现有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弊端的基础上,借鉴逻辑框架模型、"3E"原则、利益相关者理论、平衡记分卡理论、作业活动理论,设计出一种能够反映诸种影响因素、并能容纳不同维度要求的政府组织绩效评估指标多维集成开发模型,为根据不同政府组织的情境设计与之相应的高效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奠定了基础。
陈琦
关键词:绩效评估指标
定性研究方法及其在现代公共政策研究中的规范应用被引量:3
2007年
研究方法对社会科学研究至关重要,它影响着社会科学知识的生产方式,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所生产的公共知识的质量。定性研究的界定相当复杂,通过与质的研究、思辩研究、定量研究相比较,在将构成要素尽量囊括的基础上,我们能获得比较清晰的定性研究定义。在面临政策失败的困境及对传统实证主义的批判,需要对现代公共政策研究方法论进行重构,以后实证主义和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定性研究方法在现代公共政策研究中凸显出一定的优势,但其在现代公共政策研究中的规范应用应当注意一些重要的问题。
雷志宇
关键词:公共政策研究中国公共政策行政实践公共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公共
比较视野下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基于世界结构性原则的论述被引量:10
2021年
“百年未有之变局”是执政党对当今世界形势做出的重要判断,但学术界对于这一判断存在着诸多不同的理解,亟待进行完整阐释。“百年”反映了大变局的时间参照范围,“变局”则反映了世界格局的结构性原则转换。20世纪是一个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极化格局、以民族国家为主导的国民经济格局、以西方自由民主价值为主导的文化格局和以传统工业主义为主导的技术格局。当今之大变局体现在:从以西方国家为主导转向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和世界格局趋于均衡;从国家经济转向全球化、金融化经济;从自由民主的表面性胜利转向文化多元化和自由民主价值的式微;从传统工业主义转向智能化和数字化。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是导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根本原因,它既为中国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郭忠华
关键词:结构性原则
数字经济如何赋能生态韧性——基于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的实证分析
2023年
运用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在测算数字经济与生态韧性综合发展值的基础上,实证探析数字经济对生态韧性的作用机制并验证其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对生态韧性呈现“U”形非线性影响关系,即数字经济前期阶段产生一定“负能”效应,发展超过拐点值后,其“赋能”效应逐渐显现;(2)技术创新在数字经济赋能生态韧性的提升中产生显著的中介效应;(3)居民收入在数字经济赋能生态韧性的提升过程中产生一定的调节效应,当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时,数字经济对生态韧性的影响效应更大;(4)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生态韧性的“负能”与“赋能”效应均大于东部地区。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与数字产业化对生态抵抗力、恢复力产生显著的赋能效应。数字经济对生态韧性的赋能效应会随着生态韧性的增强而愈发明显。基于此,未来需要推进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居民增产增收,鼓励技术创新,注重生态保护,从而推动生态韧性的整体提升。
刘丁蓉孙仕杨新辉
关键词:数字经济中介效应
共35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