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政法学院法学院
- 作品数:260 被引量:875H指数:13
- 相关作者:侯学勇李克杰丁延龄黄春燕都玉霞更多>>
-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山东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我国巡回审判的实践反思与制度构建被引量:6
- 2012年
- 巡回审判制度是人民法院特别是基层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诉讼制度。它所体现的"两便"和"三个面向"原则在化解基层纠纷、维护社会和谐、实现公平正义、提高审判效率等方面具有显著意义,在普法宣传方面也彰显了独特的辐射效应。但巡回审判制度在当前司法实践中的运行尚显粗放,存在着规范缺失、效果不理想、缺乏长效实施的动力机制等诸多问题,需要进行法治化的制度设计,也需要在人才管理、物质保障、部门联动等方面实现制度创新。
- 王德玲
- 关键词:巡回审判司法为民
- 中国法治的资源与发展趋向被引量:4
- 2019年
- 中国法治建设需要整合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和国外法治文化的资源。在这三方面资源中,马克思主义的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主体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底蕴支撑,国外法治文化的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有益滋养。这三方面资源殊途同归,共同汇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之中。
- 蔡卫忠刘晓然
- 关键词:法治融通
- 论中国传统司法实践中的比附定罪被引量:7
- 2015年
- 中国传统法律采用绝对法定刑的立法模式,法条的构成要件极为具体、细致,这种具体、细致的规定使得同一类案件的不同表现形态在立法中无法相应地表达,法律罪名的具体化导致其涵摄案件的范围狭窄,司法实践中会出现"罪无正条"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实践中运用比附的技术很合理地弥补了我国古代法律罪名涵摄力低的一面。比附定罪的思维本质是我国古代的推类思维在司法领域的运用。推类思维中的"类可推"是比附定罪思维合理性的基础,而"类不可必推"又使得比附定罪思维具有或然性的特征,"察类"则是比附定罪思维可靠性的保证。
- 黄春燕
- 关键词:或然性
- 秦汉基层秩序建构中的权力和权威——以统治介体为视角的剖析
- 2011年
- 国家对乡里统治介体选用主导权的把握,使得权力或官方政治权威成为秦汉基层权威构成的主体,从而也奠定了王权一元支配的基石;西汉中期后,乡族势力的壮大使其成为乡官里吏等职的主体,由此导致基层权威结构和秩序内核在一元化的前提下发生变化。
- 王爱清
- 关键词:秦汉时期权力
- 法官量刑的自由裁量权与量刑公正的实现——兼论人工智能在量刑中的定位与边界被引量:6
- 2021年
- 量刑公正是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有机统一,是刑罚的统一性与刑罚的个别性的有机统一。量刑公正的实现离不开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运用,应该避免恣意性裁量和机械性裁量两个极端。量刑思维的本质是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有机统一,人工智能的算法逻辑决定了其不能独立完成量刑思维的全部过程,人工智能介入量刑的领域是有限度的,不能成为量刑活动的主导。实现人工智能与法官在量刑领域的深度融合,必须遵循人工智能的算法逻辑和量刑运行的基本规律。
- 黄春燕
- 关键词:量刑公正自由裁量权人工智能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若干问题的思考被引量:2
- 2007年
-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它包括如何在一个职业领域中得到发展,打算取得什么样的成就等问题。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针对大学毕业生自身的特点,笔者从如何选择职业,培养职业技能,进入职业领域,如何更换职业等几个方面作简略阐述,力求使毕业生在职场中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与清晰的自我认识。
- 孙良泉
- 关键词:职业生涯设计自我认识社会关系网自荐材料求职意向
- 构建我国预防腐败体系——以制定《公务人员财产申报法》为视角被引量:4
- 2009年
- 公务人员财产申报制度是许多国家预防腐败体系的一种常见手段。从上个世纪中后期以来,许多国家都陆续制定了公务人员财产申报法。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结合我国国情以及财产申报的实际状况,制定我国的《公务人员财产申报法》,无疑是构建我国预防腐败体系的可行选择。
- 都玉霞
- 关键词:预防腐败公务人员财产申报
- 面向“三农”的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探析
- 2009年
- 乡镇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和必然要求,它也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新的突破口。本文试图阐述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重点探析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念、职能定位、民主政治和公务员队伍的建设问题。
- 来丽锋
- 关键词:政府职能民主政治
- 试论基层社会利益表达机制的完善与创新——以群体性事件的制度性预防为视角被引量:7
- 2012年
-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原有的制度框架在化解当前社会日趋复杂多元的各种利益矛盾的局限性。因此,必须分析当前我国制度内的主要的利益表达机制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提出完善和发展原有利益表达机制的对策建议,从而为群体性事件寻找一种更加现实和有效的制度化的预防路径。
- 管伟
-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
- “醉驾入刑”争议的立法学思考——兼及《刑法》第13条的逻辑解读被引量:4
- 2013年
- 犯罪概念的层次性决定了《刑法》第13条规定的一般犯罪概念只能是"立法依据"而非"司法标准"。罪刑法定和废除类推以及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的良好衔接,让《刑法》第13条的"但书"规定同时失去了立法和司法的适用空间。而依据我国违法行为社会危害程度分级和相应的违法处罚体系,"醉驾"是犯罪阶段的专用概念,属于严重违法,在这个层面上不可能存在一个连治安管理处罚都"应当减轻或者不予处罚"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之情形。
- 李克杰
- 关键词:犯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