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作品数:3,536 被引量:21,077H指数:50
相关作者:石庆华曾勇军徐小彪魏洪义刘勇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984篇期刊文章
  • 511篇会议论文
  • 15篇科技成果
  • 2篇标准

领域

  • 2,910篇农业科学
  • 329篇生物学
  • 105篇轻工技术与工...
  • 94篇经济管理
  • 69篇文化科学
  • 43篇医药卫生
  • 42篇环境科学与工...
  • 37篇化学工程
  • 19篇理学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天文地球
  • 5篇历史地理
  • 4篇建筑科学
  • 4篇社会学
  • 2篇矿业工程
  • 2篇水利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语言文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554篇水稻
  • 253篇基因
  • 203篇杂交
  • 176篇猕猴桃
  • 173篇果实
  • 151篇性状
  • 131篇土壤
  • 130篇植物
  • 113篇栽培
  • 95篇胁迫
  • 92篇活性
  • 92篇柑橘
  • 86篇不育
  • 82篇早稻
  • 82篇贮藏
  • 77篇病原
  • 72篇晚稻
  • 71篇施肥
  • 70篇害虫
  • 63篇种质

机构

  • 3,512篇江西农业大学
  • 135篇江西省农业科...
  • 55篇南京农业大学
  • 40篇广东省农业科...
  • 39篇华南农业大学
  • 39篇中国科学院
  • 37篇萍乡学院
  • 35篇湖南农业大学
  • 31篇江西省红壤研...
  • 28篇中国农业科学...
  • 27篇浙江大学
  • 27篇中国农业科学...
  • 2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1篇上海市农业科...
  • 20篇华中农业大学
  • 19篇宜春学院
  • 19篇江西省棉花研...
  • 17篇中国科学院上...
  • 16篇井冈山大学
  • 16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11篇潘晓华
  • 204篇贺浩华
  • 189篇石庆华
  • 162篇陈金印
  • 154篇徐小彪
  • 139篇陈小荣
  • 138篇李保同
  • 138篇朱昌兰
  • 133篇魏洪义
  • 132篇傅军如
  • 128篇程建峰
  • 125篇蒋军喜
  • 115篇彭小松
  • 108篇刘宜柏
  • 103篇贺晓鹏
  • 97篇范淑英
  • 97篇刘勇
  • 92篇辜青青
  • 91篇黄春辉
  • 87篇陈明

传媒

  • 880篇江西农业大学...
  • 151篇生物灾害科学
  • 82篇江西农业学报
  • 82篇江西植保
  • 58篇中国南方果树
  • 55篇核农学报
  • 52篇中国农学通报
  • 51篇果树学报
  • 48篇安徽农业科学
  • 47篇杂交水稻
  • 40篇现代园艺
  • 39篇江西农业科技
  • 39篇分子植物育种
  • 38篇作物学报
  • 31篇北方园艺
  • 30篇中国水稻科学
  • 28篇中国农业科学
  • 28篇江苏农业科学
  • 28篇园艺学报
  • 22篇植物保护学报

年份

  • 13篇2025
  • 83篇2024
  • 105篇2023
  • 105篇2022
  • 116篇2021
  • 90篇2020
  • 106篇2019
  • 129篇2018
  • 110篇2017
  • 145篇2016
  • 131篇2015
  • 176篇2014
  • 181篇2013
  • 179篇2012
  • 164篇2011
  • 155篇2010
  • 115篇2009
  • 105篇2008
  • 109篇2007
  • 103篇2006
3,5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西桑树害虫的区系结构及为害程度剖析
1994年
本文归纳分析了江西桑虫在世界动物地理区中的归属及所占比重,江西桑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中的归属及所占比重,以江西为分布南北限的桑树害虫种类及江西桑虫为害程度简析。
尹益寿沈荣武詹根祥魏洪义吴德龙
关键词:桑树害虫区系结构为害程度
机耕对双季稻病虫草发生及产量的影响(摘要)被引量:1
2013年
为探索不同翻耕栽植方式对双季稻病虫草发生和产量的影响,对旋耕-机插、旋耕+牛耕-机插、牛耕-机插、旋耕-手插等4种翻耕栽植方式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种翻耕栽植方式早稻主要病虫草为纹枯病、稻纵卷叶螟、鸭舌草和稗草,晚稻主要病虫草为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鸭舌草和稗草,
张建中李保同吴建富潘晓华
关键词:病虫草双季稻稻纵卷叶螟机耕
0.5%吡蚜酮·杀虫双缓释粒剂对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效及蜘蛛消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为探究0.5%吡蚜酮·杀虫双缓释粒剂对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及对稻田天敌蜘蛛的影响,采用撒施法研究0.5%吡蚜酮·杀虫双缓释粒剂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田间防效及对天敌蜘蛛消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药剂1125、 1500a.i.g/hm^2处理在水稻移栽前撒施,对早稻和晚稻二化螟防效分别为66.99%~81.80%和69.36%~81.63%,对稻纵卷叶螟防效分别为55.13%~77.75%和51.23%~73.14%,优于或显著优于750 a.i. g/hm^2处理和对照药剂2%吡蚜酮颗粒剂400 a.i. g/hm^2、3.6%杀虫双颗粒剂1 500 a.i. g/hm^2、3%克百威颗粒剂1 350 a.i. g/hm^2处理;供试药剂1 125、1 500a.i.g/hm^2处理药后75 d对早稻稻飞虱防效为91.37%~98.04%,药后60~75 d对晚稻稻飞虱防效为54.65%~96.66%,优于或显著优于750 a.i. g/hm^2处理和对照药剂3.6%杀虫双颗粒剂1 500 a.i. g/hm^2,与对照药剂2%吡蚜酮颗粒剂400 a.i. g/hm^2和3%克百威颗粒剂1 350 a.i. g/hm^2处理相比,无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供试药剂对稻田蜘蛛有一定的杀伤作用,750~1500a.i.g/hm^2处理药后45d对早稻和晚稻蜘蛛的杀伤率分别为20.64%~34.12%和30.52%~35.50%,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药剂2%吡蚜酮颗粒剂400 a.i. g/hm^2和3%克百威颗粒剂1 350 a.i. g/hm^2处理,与对照药剂3.6%杀虫双颗粒剂1 500 a.i. g/hm^2处理无显著差异;药后90 d早稻和晚稻蜘蛛密度均恢复到空白对照水平。0.5%吡蚜酮·杀虫双缓释粒剂适用于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治,对稻田天敌蜘蛛安全。
吴亚坚徐赛李保同
关键词:吡蚜酮杀虫双蜘蛛防效
棉花柱头外露性状的遗传规律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综述被引量:11
2002年
棉花柱头外露种质主要来源于陆地棉和海岛棉种间杂交后代 ,它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 ,自交或异交都能结实 ,在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应用潜力 ,到目前为止 ,已转育成四个柱头外露系。棉花柱头外露种质的生物学特性表现出远缘种后代的多样性。株高可分为矮杆和中杆 ;叶形有鸡爪叶和掌状叶 ;花器形态表现出蕾期花蕾有一小孔、花柱异长、花色多样、种子大小不一 ;其发育特性集中表现为种质的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期 ;主要产量性状中霜前皮棉产量超高优势的幅度为 - 2 8.8%~ 13.17% ,平均为 - 3.0 6 %。
邱东萍
关键词:棉花生物学特性转育
大豆喷施多效唑的生理效应被引量:10
1993年
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能有效降低株高和秕荚率,增加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多效唑能调节植株体内的碳—氮代谢,促进根瘤的形成,增加伤流量,提高伤流液中细胞分裂素的效价。
李培庆张美凤陈善坤
关键词:大豆多效唑生理效应
红壤旱地综合利用及其与沟埂工程相结合的效应
1996年
概述了红壤旱地农、桑、草三带综合利用与沟埂工程相结合的模式,沟埂工程的修建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沟埂工程的蓄水拦泥抗旱保墒效应,农、桑、草综合利用与立地条件匹配的种植结构及其经济效益。
陈家正丁瑞桂何小武肖金香
关键词:红壤旱地
响应面法优化糙米总黄酮提取工艺
2024年
以胚芽糙米为材料,采用乙醇溶液提取总黄酮,先后开展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考察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液料比4个因素对糙米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提取糙米总黄酮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20∶1、乙醇浓度80%、提取温度40℃和提取时间16 min,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2.550%,与预测得率2.591%相比,相对误差仅为1.58%。优化后的方法比优化前更科学准确、操作简单、高效快捷和环保廉价,适用于大批量糙米总黄酮的提取。
李悦程建峰罗彤段依婧
关键词:糙米黄酮响应面法
南昌市郊黄瓜棒孢叶斑病病原菌分离鉴定
2025年
以南昌市郊具有典型棒孢叶斑病症状的黄瓜病叶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致病性测定、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观测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方法,研究了南昌市郊黄瓜棒孢叶斑病病原菌种类,以期为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田间快速诊断和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从黄瓜病叶中共分离获得32个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一致的菌株,其对黄瓜叶片均具有致病性。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正面灰白色至灰褐色,背面黄褐色,菌丝体致密,绒毛状。菌落平均生长速率10.0 mm·d^(-1)。分生孢子梗粗壮,直立或稍弯曲,单生,浅褐色,有隔膜;分生孢子圆柱形、倒棍棒形、纺锤形或“Y”字形,有多个假隔膜,大小为(22.8~137.8)μm×(4.1~12.9)μm,常单生,偶串生。菌株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与已报道的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相符。3个代表性菌株具有完全相同的rDNA-ITS、ACT和EF-1α基因序列,且与GenBank中C.cassiicola对应序列的同源性均为100%。在基于rDNA-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代表菌株与多主棒孢霉(C.cassiicola)菌株聚为同一支,且支持率为100%。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基因序列分析,将南昌市郊黄瓜棒孢叶斑病病原菌鉴定为多主棒孢霉(C.cassiicola)。
张金艺程淑媛王全兴刘冰蒋军喜熊桂红
关键词:黄瓜棒孢叶斑病病原鉴定
广聚萤叶甲对豚草的控制作用
豚草是世界性恶性杂草,20世纪30年代入侵我国,目前在我国的20多个省市疯狂肆虐,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人民健康和农牧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广聚萤叶甲(Ophraella communaLeSage)是豚草一种重要的专一性...
郑兴汶周忠实郭建英万方浩王建国
关键词:豚草生物防治广聚萤叶甲农达
文献传递
果园土壤理化性状与猕猴桃果实品质关系的多元分析及优化方案
探讨果园土壤理化性状对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 C.F.Liang et A.R.Ferguson)‘金魁'果实品质的影响和土壤理化性状水平优化方案,为指导科学施肥及优质高效猕猴桃园建设与栽培管...
刘科鹏黄春辉冷建华陈葵严玉平涂贵庆李帮明徐小彪
关键词:猕猴桃土壤理化性状果实品质
文献传递
共35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