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北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

作品数:104 被引量:452H指数:11
相关作者:张克斌魏永平沈林胡木林陈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西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保护系西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9篇生物学
  • 3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8篇同翅目
  • 33篇蝉科
  • 16篇亚科
  • 15篇叶蝉科
  • 13篇叶蝉亚科
  • 8篇分类学
  • 7篇新属
  • 7篇缨翅目
  • 7篇角蝉
  • 6篇新记录种
  • 6篇蓟马科
  • 6篇记录种
  • 6篇角蝉科
  • 5篇星天牛
  • 5篇缘脊叶蝉亚科
  • 5篇天牛
  • 5篇昆虫
  • 5篇蜡蝉
  • 5篇黄斑星天牛
  • 5篇害虫

机构

  • 104篇西北农业大学
  • 3篇河南省农业科...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天津市农业科...
  • 1篇陕西省农业科...

作者

  • 38篇袁锋
  • 21篇张雅林
  • 20篇周尧
  • 14篇雷仲仁
  • 12篇冯纪年
  • 7篇张克斌
  • 7篇李莉
  • 7篇张志勇
  • 6篇沈林
  • 6篇魏永平
  • 5篇田润刚
  • 5篇刘惠霞
  • 5篇董应才
  • 5篇王敏
  • 5篇王应伦
  • 5篇张文珠
  • 4篇陈波
  • 4篇花保祯
  • 4篇胡木林
  • 3篇刘绍友

传媒

  • 51篇Entomo...
  • 11篇西北农业大学...
  • 10篇昆虫知识
  • 7篇西北农业学报
  • 6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国土与自然资...
  • 2篇昆虫学报
  • 2篇动物分类学报
  • 2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植物保护
  • 1篇昆虫天敌
  • 1篇酿酒科技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农药
  • 1篇陕西林业科技
  • 1篇中国烟草学报
  • 1篇全国生物防治...

年份

  • 3篇2000
  • 10篇1999
  • 9篇1998
  • 10篇1997
  • 10篇1996
  • 19篇1995
  • 14篇1994
  • 5篇1993
  • 12篇1992
  • 11篇1991
  • 1篇1990
1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片胫杆蝉属二新种(同翅目:叶蝉科:杆叶蝉亚科)
1995年
片胫杆蝉属二新种(同翅目:叶蝉科:杆叶蝉亚科)沈林,张雅林(西北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陕西省杨陵区712100)关键词同翅目,叶蝉科,杆叶蝉亚科,片胫杆蝉属,新种,中国TWONEWSPECIESOFTHEGENUSBALALADISTANT(HOMOP...
沈林张雅林
关键词:同翅目叶蝉科
温度对黄斑露尾(虫甲)生长发育及存活的影响被引量:5
1991年
在适宜温度范围内,黄斑露尾(虫甲)的卵期、幼虫期、预蛹期、蛹期及全世代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直线相关;成虫产卵前期发育速率与温度呈“S”形曲线关系。卵期、幼虫期、预蛹期、蛹期和成虫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2.3,10.2,12.1,11.5,17.6℃和19.6,124.9,22.9,81.5,20.2日度;全世代分别为11.8℃和279.6日度。在35℃时,各虫态的生长发育即受抑制,当40,45和50℃时,各虫态100%致死时间分别为48,24和6h;0℃时其幼虫、预蛹、蛹和成虫100%致死时间分别为5,15,0.75和10d.
刘绍友仵均祥魏建华翟锁奎罗锁勋
关键词:JIA生长发育温度
角蝉前胸背板的形态学与组织学研究被引量:2
1995年
角蝉科昆虫发达的前胸背板遮盖住身体背面的大部分面积,形成各种奇异的形状,但前胸的体腔却非常短,仅限于前胸胝以下的部分。前胸胝的内面是前胸背板的内脊,着生有前足的背源运动肌。前胸背板的表面一般具有刚毛和刻点,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这些结构在种间有明显的形态差异。组织学研究表明,前胸背板是一个双层的几丁质结构,实质上是前胸背板连同体腔一起延伸的结果。外层体壁上有丰富的毛状感受器,内层体壁内面有极小的锥状小齿;两层体壁上各有一层真皮细胞,但内层的皮细胞较稀疏;两层体壁的中间有气管和神经分布。研究还发现前胸背板有极好的力学结构和强度,作者认为机械保护作用和感觉功能是角蝉前胸背板的两个基本功能。
田润刚袁锋
关键词:角蝉前胸背板组织学
槐树三刺角蝉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2000年
槐树三刺角蝉 Tricentrussophorae Yuan et Yan是国槐上发现的新害虫 ,在山东商河 1年发生 2代 ,以卵在国槐枝条内越冬。本文报道了该虫的生活史、生活习性、活动规律及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用 10 %高效氯氰菊酯 2 0 0 0 ,30 0 0倍稀释液和甲基 16 0 5的 10 0 0倍稀释液喷雾防治 ,若虫死亡率达 10 0 %。
闫家河袁锋朱传祥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
斑须蝽三代卵块的空间分布和田间抽样技术研究被引量:5
1994年
通过田间调查和计算,明确了斑须蝽三代卵块呈聚集分布,且以负二项分布为主。理论抽样数当t=1.00,D=0.3时,n=13.091/+63.878,如果防治指标定为百株虫卵块12块时,则最大抽样数为173株,序贯抽样的累积虫卵块数量界限为:T0(N)=0.12N±0.4735。田间随机取样以平行线和Z字形为最佳。
袁锋冯纪年贾传宝东随练
关键词:斑须蝽卵块烟草
烟青虫和棉铃虫在陕西烟区的地理分布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6
1996年
调查表明,烟青虫Helicoverpaassulta(Guenee)在陕西仅分布于关中和陕南;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虽在陕西各地烟田均有发生,但主要分布于陕北和关中。从地理上看,棉铃虫在陕北延安等地严重危害烤烟;在关中则主要危害烤烟留种田和晒烟留种株;在陕南发生极少,仅开花后在花上有少量幼虫。从生育期上看,在两种害虫混发的关中地区,团棵至旺长期主要是烟青虫,而棉铃虫仅在干旱的渭北旱塬上发生,开花后则逐渐过渡到棉铃虫为主,9月以后留种田发生的全为棉铃虫。推测棉铃虫起源于北方干旱地区,烟青虫则起源于湿润的东洋区。讨论了这两种夜蛾分布区差异以及造成中关烟田早、中晚期区系组成差异的原因。初步提出了烟青虫和棉铃虫在陕西当地蜜源植物间转移的可能规律.并提出了防治对策的建议。
花保祯袁锋杨从军王利国雷耀先赵淑芳
关键词:烟青虫棉铃虫烟草
陕西秦岭蝗属一新种(直翅目:斑腿蝗科)被引量:2
1991年
秦岭蝗属Qinlingacris已记述2种,本文记录一新种,并对属内的两个已知种的雄性外生殖器做了补充描述。
李孟楼冯纪年吴定坤
关键词:斑腿蝗科
斑蝥素资源价值的综合评判被引量:7
1999年
在对斑蝥类昆虫药用价值及营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考察斑蝥类昆虫的生态效益。以国家药典收录的大斑芫菁、眼斑芫菁、欧洲常用药用昆虫绿芫菁和我国习见的中华豆芫菁为例,运用模糊数学方法首次对斑蝥类昆虫的资源价值进行综合评判探讨。结果表明:大斑芫菁综合利用价值最高,后3种综合价值相当。中华豆芫菁在我国分布广、数量大,多在豆科植物上取食危害,发生期长,易采收,具有明显的资源生态优势,值得重视;此种评价方法较为可行。
张志勇袁锋
关键词:斑蝥
不同地区黑蚱蝉的形态结构与鸣声比较研究被引量:4
1994年
黑蚱蝉的鸣声和其发音器,具有基本的构造和特性,即种性。但也有一定的地理差异,鸣声有单音色,复合声,主峰频率高低等变化,这和形态的大小,发音器及其辅助发音器的变化相一致。黑蚱蝉的召唤声和求偶声是鸣声分类较理想的类型,而群鸣声不能用于种下分类。
雷仲仁李莉闵一健徐经平
关键词:黑蚱蝉鸣声分析
果树授粉蜂—凹唇壁蜂人工应用技术被引量:3
1997年
果树授粉蜂—凹唇壁蜂人工应用技术魏永平袁锋(西北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80年代以来,我国果树生产发展很快,但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自然界传粉昆虫数量明显减少,引发果树授粉不良,产量低,品质下降。传统的人工授粉耗时费工;蜜蜂授粉由于...
魏永平袁锋
关键词:果树凹唇壁蜂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