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作品数:2,724 被引量:11,157H指数:40
相关作者:吕世华李国平范广洲张小玲周筠珺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46篇期刊文章
  • 47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32篇天文地球
  • 33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2篇农业科学
  • 61篇文化科学
  • 39篇经济管理
  • 38篇自动化与计算...
  • 34篇医药卫生
  • 33篇水利工程
  • 26篇电子电信
  • 13篇生物学
  • 13篇建筑科学
  • 9篇理学
  • 8篇电气工程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航空宇航科学...
  • 4篇机械工程
  • 3篇化学工程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社会学

主题

  • 630篇降水
  • 394篇气象
  • 349篇气候
  • 336篇青藏
  • 332篇青藏高原
  • 237篇暴雨
  • 222篇夏季
  • 170篇气象学
  • 170篇污染
  • 167篇环流
  • 142篇气候变化
  • 142篇气温
  • 130篇盆地
  • 125篇水汽
  • 117篇雷达
  • 115篇低涡
  • 112篇值模拟
  • 111篇四川盆地
  • 108篇数值模拟
  • 93篇降水量

机构

  • 2,716篇成都信息工程...
  • 250篇中国科学院大...
  • 213篇南京信息工程...
  • 145篇中国气象局
  • 128篇中国气象科学...
  • 111篇兰州大学
  • 105篇中国科学院大...
  • 98篇中国气象局成...
  • 92篇中国科学院
  • 72篇四川省气象局
  • 69篇中国科学院西...
  • 46篇成都军区
  • 28篇中国气象局国...
  • 27篇中山大学
  • 26篇四川省气候中...
  • 25篇中国人民解放...
  • 25篇四川省农业气...
  • 24篇成都市环境保...
  • 2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2篇国家气象信息...

作者

  • 227篇李国平
  • 166篇范广洲
  • 164篇肖天贵
  • 86篇朱克云
  • 84篇王式功
  • 80篇周筠珺
  • 80篇华维
  • 75篇巩远发
  • 61篇倪长健
  • 60篇陈权亮
  • 53篇袁淑杰
  • 50篇白爱娟
  • 50篇周定文
  • 49篇张杰
  • 48篇毛文书
  • 41篇肖国杰
  • 40篇吕世华
  • 33篇赖欣
  • 33篇郑佳锋
  • 30篇李谢辉

传媒

  • 255篇成都信息工程...
  • 231篇高原气象
  • 157篇成都信息工程...
  • 126篇高原山地气象...
  • 92篇大气科学
  • 86篇自然科学
  • 56篇气候变化研究...
  • 52篇中国环境科学
  • 49篇干旱气象
  • 45篇沙漠与绿洲气...
  • 43篇环境科学学报
  • 41篇热带气象学报
  • 40篇气象科学
  • 40篇兰州大学学报...
  • 39篇气候与环境研...
  • 36篇气象
  • 34篇第33届中国...
  • 34篇第34届中国...
  • 33篇地球科学前沿...
  • 29篇气象科技

年份

  • 124篇2024
  • 179篇2023
  • 221篇2022
  • 226篇2021
  • 222篇2020
  • 229篇2019
  • 226篇2018
  • 229篇2017
  • 192篇2016
  • 157篇2015
  • 128篇2014
  • 115篇2013
  • 106篇2012
  • 127篇2011
  • 72篇2010
  • 59篇2009
  • 46篇2008
  • 21篇2007
  • 35篇2006
  • 2篇2005
2,7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时间演变特征及其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关系被引量:6
2011年
为深入了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与中国天气系统之间的联系,利用1961-2007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AR/NCEP)再分析月资料和同期中国596站的降水资料,运用经一纬向急流轴和区域平均两种定义方法分析了西风急流的时间演变特征及其与中国东部降水型的关系,结果表明:(1)两种方法对西风急流东西、南北位置转折时段的分析很接近,分别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和70年代;对西风急流强度、南北位置周期的表征也很一致,分别为10-15年和5-10年。(2)当西风急流位置偏北(南)时,东部地区整层大气环流呈“南北上升中间下沉(南北下沉中间上升)”的形势,850hPa的流场和水汽通量输送都有利于华北地区(江淮河流)的降水,易于形成“南北多中间少(南北少中间多)”的雨带分布,推测这两种反相位雨型的间隔时间为2.5-5年;相比之下,急流东西位置和强度的周期性变化与东部局地降水存在一定联系。
张驰范广洲周定文华维
关键词:气象学副热带西风急流夏季降水
基于TRMM资料的高原涡与西南涡引发强降水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8
2015年
利用TRMM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卫星探测结果结合NCEP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17日四川、重庆地区的一次西南涡强降水系统和2008年7月21日四川东部的东移高原涡强降水系统的三维结构特征、雨顶高度以及降水廓线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两次降水过程均是发生在西南—东北向的水汽辐合带中,且降水云群均位于低涡的东南方.(2)两次强降水在水平结构上均表现为由一个主降水雨带和多个零散降水云团组成,高原涡强降水过程比西南涡强降水的降水强度和范围都要大.降水雷达探测到的两个中尺度降水系统均以降水范围大、强度弱的层云降水为主,但对流性降水对总降水量的贡献较大,其中西南涡降水中对流降水所占比例比高原涡的大,对总降水率的贡献也大.(3)垂直结构上:两次强降水的雨顶高度均是随地表雨强的增加而增加,且最大雨顶高度接近16km,但西南涡强降水中的雨顶高度比高原涡更高,说明西南涡降水过程中对流旺盛程度强于高原涡.(4)两次强降水中雨滴碰并增长过程以及凝结潜热的释放主要集中在8km以下,但8km以上西南涡降水变化大于高原涡,且前者在8~12km高度层的降水量对总降水量贡献百分比大于后者.
蒋璐君李国平王兴涛
关键词:TRMM卫星降水结构
大气科学类研究生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探索被引量:1
2019年
我校大气科学学科群依托局校共建平台,充分整合校内和气象行业资源,构建了包括气象预报实践中心、大气探测技术实践中心、气象信息化实践中心、气象图形处理实践中心和大气污染防控实践中心在内的,环节完备、功能齐全的大气科学类研究生校内实践基地,为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业务熟练、具有良好创新精神和科技研发能力、能够适应大气科学未来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奠定了基础。
华维
关键词:气象行业
成都市龙泉驿区近37a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2020年
针对研究成都市龙泉驿区的气候变化特征,以龙泉驿区地面气象站观测数据为基础,选用气温和降水2个主要气象要素指标,采用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对1980-2016年龙泉驿区气候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1)龙泉驿区呈现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2)年平均气温主要呈增长趋势,在1986年后有明显的降温趋势,高温年份为2006年、2007年、2013年、2014年、2015年;低温年份为1984年、1989年、1996年、1988年、1992年.从1997-2016年的龙泉驿区平均气温基本都高于平均值,而在1997年前的平均气温都普遍低于平均值.(3)年平均气温具有准5 a的显著主周期且较稳定,此外,还具有准9a和17~18a的次周期.(4)龙泉驿区年降水量有明显的减少趋势,且在1996-1998年发生突变,减少趋势显著,有准3a主周期和准10 a、准22 a的次周期,年和各季降水量的准周期变化在所研究的时域中分布较均匀,周期震荡显著.
霍雅姝肖天贵毛世杰高楷祥张媛
关键词:大气科学气候变化线性倾向估计小波变换
2020年1—3月四川地区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利用2018—2020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公布的监测点数据以及中国气象局气象站点的同期地面观测资料,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对2020年1—3月四川地区大气污染物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2020年1—3月人为排放源管控政策的实施,成都、绵阳、宜宾和攀枝花的NO_(2)和PM_(10)浓度相比2018—2019年同期平均下降幅度达到30%,而O_(3)质量浓度在四座城市的日均值却分别上升了15.21%、10.32%、5.03%和0.42%。同时,O_(3)与相对湿度成负相关关系,与温度、风速和降水成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都超过了0.7。O_(3)的反常增长不仅是受到气象要素的影响,较低的氮氧化物和PM_(10)浓度也间接维持了O_(3)的存在。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对主要污染物排放影响较大,但对臭氧等次生污染物的影响较小,次生污染物污染的防治依旧面临严峻挑战。
李伟杰赵胡笳陈权亮安林昌张婕王绪鑫
关键词:臭氧二氧化氮
2015~2018年南疆盆地大气污染状况及其与气象因子关系研究
2019年
本文利用2015~2018年南疆地区重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观测数据及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多种统计分析方法,探明南疆重点城市的大气污染时空分布规律;分析气象要素与污染物间的关联性,探究各类气象因素对污染的影响;并着重分析和田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前后,气象条件对其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 南疆污染整体呈“春季高夏季低”的季节分布;2) 南疆重点城市的PM2.5、PM10呈“春高夏低”型,SO2、NO2、CO呈“冬高夏低”型,O3-8h呈“冬低夏高”型。3) 南疆主要大气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呈现出:西部重于东部、南部重于北部。4) 就2016年2月15日~20日和田一次典型重污染过程而言:稳定的天气形势不利于垂直运动发展;逆温层的存在抑制污染物在垂直方向上的扩散;地面高压抑制垂直上升运动,使污染物垂直扩散受阻。近地面风速小、大气层结稳定的静稳天气导致空气污染时间持续较长。
黄婷
关键词:大气污染新疆南疆气象因素
云贵高原雨季降水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20年
为对云贵高原雨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利用云贵高原68个站点1962-2017年5-10月逐日降水量资料,并采用一元线性回归、EOF分解以及Morlet小波法等多种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云贵高原雨季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呈西北部向东部和南部递增。EOF分解得到,云贵高原雨季降水分布呈现为全局一致性和东北-西南差异型,降水量逐旬变化呈现单峰型,月降水量整体呈东北向西南递增的分布,高值区位于云贵高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近56年来,云贵高原雨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现波动减少趋势,高原东部的雨季降水量呈现增长趋势。大雨日数呈现减少趋势,暴雨日数呈现增长趋势。雨季降水量存在着28年的显著振荡周期和15年、10年次振荡周期。
薛媛毛文书张涵斌巩远发
关键词:大气科学气象学云贵高原雨季降水EOF
四川7.9暴雨中孟湾大气河作用初探
2013年7月7-11日,四川盆地大部出现了持续性强降雨天气(简称四川“7.9”暴雨).此次过程的降水中心稳定少动、降水强度及总量大、持续时间长,累积降水量最高达到了1000mm以上,造成严重灾害.本研究利用常规观测资料...
岳俊李国平
关键词:持续性暴雨孟加拉湾水汽输送
青藏高原-热带印度洋地区大气热源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11年
为了寻求青藏高原一热带印度洋地区大气热源空间变化的敏感区,进一步深入研究季风的形成、变异和预测,利用NCEP1979-2008年的再分析资料计算分析了青藏高原一热带印度洋地区30年来不同季节大气热源分布的气候特征,并且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研究了该区大气热源在夏、冬季的时空变化特征。结论如下:春季大气热源有明显的经向差异;夏季的热源明显比春季的热源强度强,范围广,热源最强中心在孟加拉湾北部大陆边缘;秋季热源区域明显南缩,热源强度较夏季明显减弱;冬季大气热源呈西西南一东东北方向分布,大气热源位置继续南移。对于夏季,前3个模态分别反映了青藏高原一热带印度洋地区大气热源的纬向差异型、经向差异型、西北一东南分布型。对于冬季,前3个模态分别反映了青藏高原一热带印度洋地区大气热源的经向差异主导型、经向差异型、纬向差异型。
蒋贤玲巩远发马柱国张元
关键词:气象学大气热源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时空变化特征
成都市及周边地区严重臭氧污染过程成因分析被引量:40
2020年
结合天气形势,地面观测资料和WRF-CMAQ模式,分析了2017年7月8~15日成都市一次罕见持续O3污染过程的特征及成因,量化了各个物理化学过程对此次污染过程的相对贡献,并通过敏感性实验分析了四川盆地内O3及其前体物的区域传输和本地光化学反应对此次污染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O3持续污染过程主要是因为四川盆地内盛行偏东风,导致盆地东部城市群的O3及其前体物经区域输送到成都及周边地区,加之成都市出现小风、气温升高等气象条件进而形成,属于典型的传输性爆发污染.持续污染形成的主要物理化学机制体现为日间气相化学过程贡献为稳定的正值,加之输送过程贡献出现爆发式升高,进而导致近地面O3小时净增量迅速上升且高达50μg/(m^3·h),随之O3浓度迅速响应,产生爆发式增长.此外,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此次成都市O3持续污染的形成受区域输送影响较受本地光化学反应影响更为明显.O3污染爆发前上游地区高浓度O3及其前体物沿流场输送并在成都及周边地区不断积累,导致日间O3浓度不断升高.
杨显玉易家俊吕雅琼刘志红王式功吕世华张小玲吴锴王浩霖
关键词:臭氧CMAQ持续污染
共27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