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作品数:1,625 被引量:3,140 H指数:17 相关作者: 李娜 李胜利 艾新港 何志军 周艳文 更多>> 相关机构: 东北大学冶金学院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沈阳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金属学及工艺 冶金工程 一般工业技术 化学工程 更多>>
冷轧51CrV4弹簧钢表面条状缺陷的分析及控制 分析了冷轧51CrV4弹簧钢表面条状缺陷的形成原因,提出了该缺陷的预防控制措施。 黄爱军 潘小成 王洪斌关键词:弹簧钢 烧结镁砂外加量对制备Mg-α/β-SiAlON复相材料的影响 2020年 以烧结镁砂粉、Al粉、Si粉及α-Al2O3粉为主要原料,Y2O3为助烧剂,采用高温氮化法经1550℃保温3 h制备了Mg-α/β-SiAlON复相材料。研究烧结镁砂粉的外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20%、40%、60%、80%和100%)对其显微结构和烧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镁砂外加量的增加,Mg-α-SiAlON相由等轴晶向片状晶转变,引入过量的烧结镁砂粉可以弥补Mg-α/β-SiAlON在氮化过程中镁蒸气的损失;烧结镁砂粉外加量为60%(w)时,Mg-α-SiAlON晶粒的长径比最大,为3.47,Mg-α/β-SiAlON复相材料的质量增加率最大,为16.6%,体积密度为2.30 g·cm^-3。 石航 刘新 王宇婷 曲殿利 罗旭东关键词:烧结镁砂 显微结构 烧结性能 K_(2)CO_(3)催化热解棉秆及其含钾半焦产物对焦油的催化降解 2024年 生物质热解过程中产生的焦油对设备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探究K_(2)CO_(3)催化棉秆热解生成焦油的影响机制以及含钾半焦对焦油的催化降解作用,对实现生物质能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在600℃条件下,采用卧式固定床催化热解实验装置研究棉秆的催化热解特性。结果表明:添加K_(2)CO_(3)能抑制焦油产生,K_(2)CO_(3)添加量为7.5%(质量分数)时,焦油产率由未添加K_(2)CO_(3)时的43%降至33%,且焦油中芳香烃含量增大。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半纤维素模型化合物4-O-甲基葡萄糖醛酸的分子热解计算结果表明,钾活化了4-O-甲基葡萄糖醛酸侧链基团,使—OH更易于脱除。进一步以甲苯作为焦油的模型化合物,开展棉秆半焦异相降解甲苯实验研究,发现添加K_(2)CO_(3)使热解半焦的比表面积增大、半焦表面吸附位点增多,增强了甲苯的降解缩合反应。可见,添加K_(2)CO_(3)能在热解初始阶段减少焦油产生,同时回收含钾半焦作为催化剂能够强化焦油降解,为提高棉秆资源利用率提供了新思路。 唐奕晨 潘一丹 程谦旺 孟繁锐关键词:热解 焦油 棉秆 课程思政在实习实践课程中的融入与探索——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2025年 文章通过分析辽宁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课程在思政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本专业实习教学的特点,总结了在企业参观实习过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优势,并发掘可供教学的相关思政元素。此外,突出工业博物馆对实习环节中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探索课程思政在实习课程中的实施与考核方法,为科学地加强思政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uring the practice course for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 and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actice teaching in this major,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dvantages of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visiting and practicing enterprises and explores the releva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for teaching. In addition, it highlights the important role of industrial museums in th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xplores the implementation and assessment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practice course. It can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cientifically. 朱庆岩关键词:实习课 教学改革 金属脱氧反应及氧化物夹杂二步形核机理 实验表明,钢液用金属(如铝、硅)脱氧反应难以达到生成固体氧化物夹杂的热力学平衡状态,即脱氧产物不能完全转变为最稳定结构的晶体或固体氧化物夹杂,部分脱氧产物以稳定性低于氧化物夹杂的亚稳相形式存在。亚稳相是熔体中处于原子与夹... 田钱仁 王国承 肖远悠关键词:脱氧 亚稳相 V2O5/MXene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储能性能 被引量:3 2020年 利用氢氟酸(HF)刻蚀MAX(Ti3AlC2)相获得一种新型二维层状材料MXene(Ti3C2Tx),利用液相插层法扩大MXene材料层间距,然后在MXene表面分别负载纳米片状(NSV)和纳米带状(NBV)的五氧化二钒(V2O5).利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试分析(BET)和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MXene层间距增加;且两种形貌的五氧化二钒均匀的负载在MXene表面.这两种纳米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比MXene高,意味着它们可以为电化学反应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利用多种电化学技术对V2O5,MXene和不同V2O5/MXene纳米复合材料在1.0 mol·L^-1 Na2SO4和1.0 mol·L^-1 LiNO3电解液中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1 A·g^-1时,在1.0mol·L^-1Na2SO4电解液中MXene,V2O5,NSV/MXene和NBV/MXene的比电容分别为8.1,15.7,96.8和88.5F·g^-1;在1.0 mol·L^-1 LiNO3电解液中NSV/MXene和NBV/MXene的比电容分别为64.6,46.7,180.0和114.0 F·g^-1.表明所制备的NSV/MXene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有研究和开发潜力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黄莹莹 李庚辉 赵博 路金林 亢淑梅 陈书文关键词:五氧化二钒 纳米复合材料 电极材料 超级电容器 改性活性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吸附Cr(Ⅵ)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 2023年 以Fe_(2)O_(3)和活性炭(AC)为原料,经行星球磨机混合后,在850℃、氢气气氛下进行气相还原,制备nZVIAC复合材料。对nZVI-AC进行SEM、EDS、XRD表征分析,并对水中Cr(Ⅵ)进行吸附实验,探究不同吸附材料、吸附剂投加量、pH值、反应时间和Cr(Ⅵ)初始浓度对Cr(Ⅵ)吸附能力的影响,并进行吸附动力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球磨混合方式和气相还原法能够使部分Fe~0达到纳米尺度,并负载到AC上,成功制备出nZVI-AC材料。球磨混合方式显著提高Fe~0对Cr(Ⅵ)的吸附作用。Cr(Ⅵ)浓度为20 mg/L、反应温度25℃时,nZVI-AC最佳投加量为0.4 g/L,最佳pH值为3,反应在50 min达到吸附平衡,去除率为99.5%。动力学分析表明,nZVI-AC对Cr(Ⅵ)吸附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Elovich动力学模型,是发生在非均匀表面的化学吸附。对反应后nZVI-AC的XPS分析表明,吸附机制主要是化学还原和共沉淀作用以及少量的直接吸附作用。 刘森萍 夏新珂 信博文 张洋榕 白玉 金辉 李成威关键词:高能球磨 纳米零价铁 改性 原位合成锆酸钙对镁锆材料性能的影响 2024年 为了研究原位合成锆酸钙对镁锆材料性能的影响,将碳酸钙和脱硅锆(合计加入量分别为10%、20%和30%)与电熔镁砂混合、成型、烘干后,分别于1 600、1 700℃保温3 h煅烧。检测烧后试样的体积密度、显气孔率、烧后线变化率、常温耐压强度、抗热震性、抗渣性,并分析试样的物相组成。结果表明:在同一煅烧温度时,随着锆钙合量增加,烧后试样的体积密度和常温耐压强度逐渐减小,显气孔率和线收缩率逐渐增大;在同一锆钙合量时,随着锻烧温度的升高,烧后试样的体积密度、线收缩率和常温耐压强度逐渐增大,显气孔率逐渐降低;当煅烧温度为1 600℃、锆钙合量为10%时,试样的抗热震性最好;当煅烧温度为1 700℃、锆钙合量为10%时,试样的抗渣性最优。 谷安琦 郑胜利 金梓萱 曹钟月 雷鑫 吴锋关键词:原位合成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验教学改革中的探索 文章针对大学生实验教学环节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专业基础课及主要专业课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知识整体化,提出提高本科实验教学质量的若干改革策略,进行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验教学中的改革与探索。 刘坤 冯亮花 郑红霞 刘颖杰 李丽丽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型人才 实验教学 并流与逆流竖炉垃圾焚烧工艺计算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3 2012年 对并流竖炉焚烧工艺的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进行了计算,并与传统的逆流竖炉焚烧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垃圾中灰分变化对临界热值的影响较小,而空气预热温度变化对临界热值的影响较大,当空气预热温度升高时,垃圾气化熔融所需的临界热值明显降低.在相同条件下,并流工艺允许的临界水分值远高于逆流工艺,逆流工艺对垃圾水分限制更为严格;同时并流工艺要求的垃圾临界热值远低于逆流工艺,两种工艺要求的临界热值平均相差4 500kJ/kg左右,说明并流工艺更适合熔融低热值的垃圾. 赵巍 汪琦 刘海啸 邹宗树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 气化 焚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