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4AA649010)
-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3
- 相关作者:徐浩东张永王学谦宁平高红更多>>
- 相关机构:昆明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酸碱改性碳吸附脱除黄磷尾气中的H_2S和PH_3被引量:9
- 2007年
- 为综合利用黄磷尾气中的CO,通过钢瓶配气模拟和气相色谱GC-14C测定的方法,研究了酸碱改性碳吸附净化PH3和H2S的相关问题。结果表明:H2S在碱改性碳上平均吸附活化能为23.77 kJ/mol,为负一级吸附反应,PH3在酸改性碳上平均吸附活化能为61.3 kJ/mol,为负二级吸附反应,吸附时以先物理吸附后化学吸附的顺序进行;TG/DTA和孔径分布初步证明吸附质主要为硫和硫氧化物或磷和磷氧化物,酸碱改性碳孔径<1.5 nm的微孔对H2S和PH3的吸附贡献较大,吸附质质量损失主要发生在0—100℃阶段;由机理推导的吸附模型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 张永宁平王学谦高红徐浩东邓春玲户朝帅
- 关键词:吸附脱除黄磷尾气
- 改性活性碳吸附净化黄磷尾气中的磷化氢被引量:12
- 2007年
- 为综合利用黄磷尾气中的高浓度CO气体,通过钢瓶配气模拟和气相色谱GC-14C测定的方法,研究了HCl改性活性碳吸附净化黄磷尾气中PH3的相关问题。结果表明:较适宜的改性剂为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无氧时较适宜温度为20℃,有氧时较适宜温度为70℃;较适宜氧体积分数为1%;孔径和热重差热分析初步证明吸附质主要为磷和磷氧化物,酸改性活性碳上孔径<1.5 nm的微孔对PH3的吸附反应贡献较大,吸附质失重主要发生在0—100℃阶段。
- 张永宁平王学谦徐浩东杨月红高红朱文杰沈武艳
- 关键词:黄磷尾气磷化氢
- 改性活性炭吸附净化黄磷尾气中的PH_3被引量:9
- 2007年
- 通过钢瓶配气模拟和气相色谱GC-14C测定的方法,研究了改性活性炭吸附净化黄磷尾气中PH3的相关问题。得到了吸附反应的最佳吸附温度、氧含量、气体流量、改性液浓度、活性炭粒径和焙烧温度。再生方法可行,可通过再生液回收磷酸。热重差热分析和孔径分布初步证明吸附质为磷和磷氧化物。
- 张永宁平徐浩东户朝帅王学谦邓春玲
- 关键词:改性活性炭黄磷尾气磷化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