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79001)
- 作品数:11 被引量:98H指数:7
- 相关作者:倪晋仁李秀霞李天宏高晓薇王伟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河流综合分类及其生态特征分析Ⅱ:应用被引量:8
- 2011年
- 基于作者提出的河流纪、系、统、类、型、境、群的综合分类方法,在该体系的层次结构中,各空间尺度的环境因子共同决定了河流生态特征,其中地理气候和地貌条件是决定淡水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的主要方面,而河水补给形式和河流平面形态则对个别物种的丰富度和分布具有一定影响。结合已有国内外研究资料,可以按照河流综合分类方法的层次递进分析对各类河流进行合理的划分,同时对不同类型河流特征河段的生境条件及其水生生物群落(如大型水生植物、浮游藻类、底栖动物和鱼类)组成和分布状况进行系统说明。本文通过对生物群落中部分广适种、气候种和典型地方种的辨识,将河流生态特征多数在"属"的水平上详细刻画,从而为河流生境的快速识别、分类和生态修复提供"生物基准"。
- 倪晋仁高晓薇
- 关键词:河流
- 黄河流域土壤侵蚀潜在风险及其转化分析
- 2010年
- 作者在前期研究中,基于流域最小图斑的划分,提出了土壤侵蚀快速评估方法,并在黄河流域的应用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论文以黄河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的评估结果为基础,评估了流域土壤侵蚀的脆弱性。以抗侵蚀年限表征流域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结合土壤侵蚀脆弱性分析了流域土壤侵蚀潜在风险。通过与土壤侵蚀强度的对比,指出在流域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中,同时考虑土壤侵蚀强度和水土流失潜在风险才能作出更合理的决策。最后,分析了黄河流域中游土壤侵蚀风险向下游洪水风险的转化关系,指出黄河中游高产沙区土壤侵蚀风险转化为下游更高的洪水风险,在泥沙灾害研究中应关注灾害的链式反应。
- 李秀霞倪晋仁杨琴李天宏
- 关键词:土壤侵蚀黄河流域
- 滑坡崩塌危险性多尺度编码及其蒙特卡罗解译方法被引量:3
- 2012年
- 编制了滑坡崩塌多尺度分类编码体系。针对滑坡崩塌灾害的特点,将不同尺度下影响滑坡崩塌发生与危害程度的多因子信息,通过编码形式赋予特定的滑坡崩塌单元。选取有灾害记录的单元作为参照组,利用蒙特卡罗模型对参照组单元的编码进行解译,其余大量单元的编码则可根据编码之间的相似性快速确定其危险度。该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不确定性小、对数据要求低、编码信息全面直观、减少数据冗余及降低运算量的特点,研究成果对于全面准确地识别滑坡崩塌特征、滑坡崩塌危险度预测和滑坡崩塌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王伟王伟李天宏
- 关键词:滑坡崩塌多尺度蒙特卡罗危险度
- 基于环境要素编码的泥石流沟道危险度快速识别被引量:2
- 2012年
- 泥石流沟道危险度识别是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础.关于泥石流沟道及其危险度的研究过去已有很多,但关于泥石流沟道防治对策的差异性研究尚不充分,对于类似的泥石流沟道可能导致的类似程度的泥石流危险度的研究更加缺乏.本文提出了基于环境要素编码的泥石流沟道危险度快速识别方法,将影响泥石流沟道危害程度的多个环境变量信息,通过编码形式赋予特定的泥石流沟道.选取灾害记录比较完备的沟道作为参照组,依据灾害记录将参照组中的沟道分为若干类别,其余沟道则可根据其编码与参照组沟道编码的相似性,快速确定其所属类别,预测其危险度.本文以太原市西山地区的泥石流沟道为例,初步探索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但由于参照组沟道较少且灾害的发生具有随机性,个别沟道预测结果与灾害记录存在差异,增加参照组沟道数量可以增加预测结果的可靠性.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全面快速地识别泥石流沟道特征、泥石流沟道危险度快速预测,进而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具有参考价值.
- 王伟王伟李天宏
- 关键词:泥石流沟道危险度
- Environmental risk and carbon footprint assessments of the paper industry in China
- China is the world’s largest paper producer. China’s paper industry is inefficient in its consumption of natur...
- Yilong Wang1
- 河流综合分类及其生态特征分析Ⅰ:方法被引量:7
- 2011年
- 随着人们对河流系统认识的深入,在新的发展时期亟需面向生态的河流分类方法。本文结合河流分类的已有成果,基于对河流生态系统形成背景和结构特征的深入分析,提出了河流综合分类方法体系,从河流的纪、系、统、类、型、境、群多个层次探讨了不同时空尺度上影响河流行为的环境因子及其生态响应关系,系统地阐述了现有分类方法在综合分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了目前各分类方法之间的关系及其适用范围,并进一步探讨了典型生境条件下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其时空分布特征,为指导河流系统保护、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 倪晋仁高晓薇
- 关键词:河流生态特征
- 基于最小图斑的土壤侵蚀快速评估方法被引量:9
- 2007年
- 土壤侵蚀评估预测是水土保持的重要基础.传统土壤侵蚀评估模型通用性较差,不能有效解决尺度转化的问题,而且对输入数据要求较高.本文通过引入快速评估的思想,基于遥感监测数据和最小图斑,建立了土壤侵蚀快速评估模型.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了土壤侵蚀特征指标(EI),用以表征图斑内的土壤侵蚀特征.评估的主要步骤包括:环境因子选择,数据完备区EI计算,数据缺乏区EI计算,数据空白区EI计算,EI与土壤侵蚀强度(E)之间关系的判别分析,以及土壤侵蚀强度评估结果的分级显示.该评估方法具有快速、高效、实用的特点,且能利用已有的资料合理处理数据缺乏和空白区的评估,提高了数据利用效率和模型评估效率,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水土保持工作.
- 倪晋仁李秀霞
- 关键词:土壤侵蚀特征指标
- 黄河流域土壤侵蚀快速评估被引量:8
- 2008年
-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将基于最小图斑的土壤侵蚀快速评估方法应用到黄河流域土壤侵蚀的评估中,建立了土壤侵蚀特征指标(EI)与土壤侵蚀强度E之间的判别分析关系,并根据判别函数判断EI的归属类别,从而获得每个图斑的土壤侵蚀强度.经敏感性分析,说明评估结果是稳定可靠的.应用表明,土壤侵蚀特征指标能够较好地表征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土壤侵蚀快速评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明显优势,不仅对输入数据和参数要求相对较低,而且能够提高模型的评估效率.
- 李秀霞倪晋仁李天宏
- 关键词:土壤侵蚀特征指标黄河流域
- 黄土丘陵区土壤抗水蚀能力变化的动态评估被引量:7
- 2007年
- 以黄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纸坊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土壤抗水蚀能力动态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1938~2000年间研究区域的土壤抗水蚀能力进行了动态评估。引入土壤相对抗水蚀能力指标,并采用生态系统健康和承载力相关概念,研究了流域土壤抗水蚀能力偏离理想状态程度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其健康状态变化、恢复力和可恢复程度;通过与土地利用结构状态变化过程与恢复特性的比较,揭示了土壤抗水蚀能力对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响应关系,指出了响应曲线中的滞后特点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与前人所得的结果吻合较好,说明研究中采用的方法能够有效预测土壤抗水蚀能力,也可为水土保持恢复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支持。
- 尹乐倪晋仁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健康承载力黄土丘陵区小流域
- 土壤侵蚀及其影响因素空间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2
- 2009年
- 土壤侵蚀是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它受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为寻找流域上土壤侵蚀的主导影响因子,收集了黄河流域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数据,通过引入信息熵原理分析了各个影响因子与土壤侵蚀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在黄河流域1∶10万地图比例尺条件下,各因子对土壤侵蚀影响的大小排序为:①水蚀区,加权降雨量>地形起伏度>植被覆盖度>土壤类型>沟壑密度;②风蚀区,地形起伏度>风蚀气候因子>植被覆盖度>土壤类型>沟壑密度;③冻融区,沟壑密度>地形起伏度>气温变化率>植被覆盖度>土壤类型。该研究在定性变量和定量变量之间建立了定量的空间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给出了影响黄河流域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的主导性因子,可为流域土壤侵蚀过程研究和水土保持决策提供参考。
- 李秀霞倪晋仁
- 关键词:信息熵土壤侵蚀黄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