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707300)

作品数:13 被引量:78H指数:5
相关作者:郑楚光柳朝晖章星李芳芳杨胜来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经济管理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燃烧
  • 4篇低渗
  • 4篇富氧
  • 4篇富氧燃烧
  • 3篇低渗透
  • 3篇锅炉
  • 3篇捕集
  • 2篇低渗透油藏
  • 2篇油藏
  • 2篇渗透率
  • 2篇气藏
  • 2篇CO
  • 2篇CO2捕集
  • 1篇低渗气藏
  • 1篇低渗透气藏
  • 1篇低渗油藏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封存
  • 1篇电站
  • 1篇电站锅炉

机构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德克萨斯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篇郑楚光
  • 5篇柳朝晖
  • 4篇杨胜来
  • 4篇黄勇理
  • 4篇刘杰
  • 4篇李芳芳
  • 4篇章星
  • 3篇陈浩
  • 3篇聂向荣
  • 2篇丁景臣
  • 1篇文博
  • 1篇肖建新
  • 1篇高旺来
  • 1篇章玲
  • 1篇马琎晨
  • 1篇赵海波
  • 1篇田兴有
  • 1篇刘敬樟
  • 1篇曾荣树
  • 1篇陈胜

传媒

  • 3篇动力工程学报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燃烧科学与技...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中国电力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洁净煤技术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Scienc...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渗油藏CO_2混相驱启动压力梯度实验研究被引量:18
2013年
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存在启动压力梯度,CO2混相驱过程复杂,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将CO2混相驱过程分为原始油相带、注气前缘带、混相油带和注气后缘带,主要采取短岩心驱替实验测定启动压力梯度。研究表明,低渗透岩心的压力梯度与流量关系图都呈凹型分布,存在非线性流动和线性流动。启动压力梯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流体粘度、有效渗透率、流体密度和气油比等。启动压力梯度与岩心渗透率成幂函数变化,指数为-0.482。
章星杨胜来文博李芳芳陈浩聂向荣丁景臣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渗透率
可视装置中CO_2与正戊烷或原油接触特征和表征方法被引量:15
2017年
CO_2混相驱油过程复杂,其中包括传质、对流和相变等问题,有些机理尚不明确,需要进行深入研究。采用联合研制的CO_2混相可视驱油实验装置,恒定不同的实验压力,研究CO_2在不同相态下与正戊烷、原油的垂直静态变化特征。CO_2和正戊烷、原油在不同压力下表现为不同的接触形态,正戊烷、原油相对高度-时间曲线为幂函数关系,低压时曲线也可为近似线性变化。提出了"溶解膨胀速率",不同压力条件下CO_2-正戊烷、原油溶解膨胀速率随着时间变化呈减小趋势,变化曲线均为负对数关系;影响正戊烷、原油相对高度和CO_2-正戊烷、原油溶解膨胀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压力和流体。
章星王珍珍王帅李芳刘红现
关键词:正戊烷原油油田开发
富氧燃烧电站锅炉运行监控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验证富氧燃烧技术的可行性、运行的安全性、装备的可用性以及系统的可靠性,采用特征对比、定性分析的方法,对传统空气燃烧系统、国内已有富氧燃烧示范项目工程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实际运行过程经验进行分析,提出富氧燃烧系统区别于空气燃烧的主要技术特点和运行监控要求。
黄勇理刘杰柳朝晖郑楚光
关键词:闭式循环富氧燃烧
典型富氧风烟燃烧系统稳态建模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针对以CO_2减排为主要目的的富氧燃烧电站锅炉,对其风烟燃烧系统稳态过程循环烟气量和烟气组分体积分数进行建模分析,给出了风烟燃烧系统运行工艺参数和烟气调节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由模型所得烟气各组分体积分数与实测数据的吻合度较高,两者误差在5%以内;该模型为富氧燃烧系统的工艺设计和运行优化提供了合理有效的定量依据,同时也为风烟燃烧系统相关运行参数的测点配置、仪表选型、变量调节和设备操控提供参考.
刘杰黄勇理曾天成柳朝晖郑楚光
关键词:CO2捕集稳态模型富氧燃烧
煤化工产业与二氧化碳地质封存被引量:1
2014年
CO2在地下深部封存可有效减少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向大气层的排放。然而,现在碳捕集成本高、能耗大,在CO2捕集与封存(CCS)链条中碳捕集成本占60%,成为实施CCS的瓶颈。煤化工厂排放高浓度CO2可能为中国实现全链条的CCS提供早期的机会。目前经过国家发改委批准的煤化工企业排放的高浓度CO2总量已达亿吨规模,如果这些企业能够实现CO2封存,对于中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沉积盆地拥有适合CO2地质封存的储盖层组合,其中有些油田适合利用CO2驱油来提高石油采收率(EOR),高浓度CO2排放源靠近封存场地将有效减少运输成本和工程操作的复杂性。高浓度CO2气源与EOR或深部咸水层封存的耦合将给中国提供在全球率先实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的机会。
曾荣树石晓闪肖建新田兴有
关键词:煤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沉积盆地
典型富氧燃烧锅炉风烟系统稳态过程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以典型富氧燃烧锅炉风烟燃烧稳态模型为基础,对35MW富氧燃烧系统稳态运行工况下的风烟燃烧过程数据进行仿真,并对系统运行中涉及的配风、注氧、漏风控制和CO_2捕集工艺优化等主要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改进运行特性和工艺参数的调节手段.结果表明:系统漏风率限制在3.6%以下时,干循环烟气理论上可获得80%以上的CO_2体积分数;高效的烟气水分脱除有利于系统运行和循环烟气中CO_2的捕集;不同的供氧配风方式将会造成燃烧优化、系统安全和控制调节的性能差异.
黄勇理刘杰任健柳朝晖郑楚光
关键词:运行优化漏风
2.5MW煤粉氧燃烧旋流火焰数值计算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准确地数值预报煤粉旋流火焰特征和主要烟气成分,比较扩展的涡耗散模型在多湍流模型下的预测性和影响,针对IFRF(国际火焰研究基地)2.5MW煤粉氧燃烧和空气燃烧实验,利用组分输运方程,结合7步改进的总包反应,对炉内煤粉氧燃烧进行数值计算,并与实验结果和空气燃烧基况对比.结果表明:氧扩散率、发射率和比热容等物性参数修正后,湿循环、氧预混二次流的煤粉氧燃烧扩散火焰温度场与空气燃烧总体一致,火焰稳定且为Ⅱ型火焰结构;EDC模型(涡耗散概念模型)对组分预测更为准确,尤在可实现k-ε模型下的缓慢反应CO生成和IRZ(中心内回流区)高温预测;而FRED模型(有限速率涡耗散模型)在多湍流模型下对炉内温度、组分、火焰结构预测亦较准确.
刘敬樟陈胜柳朝晖郑楚光
关键词:旋流火焰反应速率烟气
富氧燃烧电站锅炉风烟燃烧过程控制方案设计被引量:5
2015年
以富氧燃烧技术的可行性、运行的安全性、装备的可用性以及系统的可靠性等方面为基点,探讨并提出了富氧燃烧电站锅炉风烟燃烧过程控制方案的若干设计原则.结果表明:富氧燃烧系统与空气燃烧系统运行控制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锅炉侧风烟子系统和燃烧子系统的控制,并涉及到几个主要过程:模式切换过程、供氧配风过程、燃烧调控过程、风烟循环过程和排烟压缩过程;所提出的控制原则和策略能够切实满足系统涉及的各个工艺过程的运行控制需要.
黄勇理刘杰柳朝晖郑楚光
关键词:电站锅炉模式切换二氧化碳捕集
低渗透气藏克氏渗透率影响因素室内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含有二氧化碳的低渗透气藏的岩石物性及流体物性具有特殊性,无法准确分析气体滑动效应对克氏渗透率和渗流能力的影响。为此,采用室内单相气体渗流实验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气体在岩心渗流过程中存在克氏效应,岩心类型、围压、气体类别和温度是影响其克氏渗透率的主要因素。孔隙型岩心的克氏渗透率远大于微裂缝—孔隙型岩心的克氏渗透率。随着实验围压的增大,气测渗透率与气体平均压力倒数关系曲线的斜率不变,但是克氏渗透率及其变化幅度逐渐减小。由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二氧化碳的克氏渗透率大于天然气和氮气的克氏渗透率。在相同的实验围压和实验岩心条件下,实验温度越高,其对气体渗流的影响越小,即20℃时岩心的克氏渗透率大于50,80和140℃下岩心的克氏渗透率。
章星杨胜来章玲李芳芳王一晗
关键词:低渗透气藏影响因素
吉林油田火山岩特低渗气藏应力敏感性及成因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以吉林油田长岭火山岩气藏基质岩心、裂缝充填岩心、裂缝-基质岩心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油藏条件下的应力敏感实验,以储层原始有效覆压下的渗透率为基准渗透率评价了该火山岩气藏的应力敏感程度,并与传统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火山岩裂缝-基质岩心具有中等偏强的应力敏感性,基质岩心和裂缝充填岩心应力敏感程度较弱.这与用传统方法评价的3类岩心均具有极强应力敏感性的结果偏差较大,火山岩中天然缝和人工缝的闭合是造成应力敏感性的主导因素.由于有效覆压变化引起的渗透率损失主要在低有效覆压范围内(<20 MPa),而这种情况在整个油气藏开发期内可能并不会存在,因此认为新评价方法更加具有应用价值.
李芳芳杨胜来廖伟伟高旺来章星陈浩聂向荣
关键词:应力敏感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