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27003)

作品数:17 被引量:95H指数:6
相关作者:高太长刘西川刘磊胡帅胡云涛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军内科研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微物理
  • 6篇降水
  • 5篇微物理特征
  • 4篇雨滴
  • 3篇雨量
  • 3篇GAMMA分...
  • 2篇雨量计
  • 2篇雨强
  • 2篇散射
  • 2篇均匀性
  • 2篇降雪
  • 2篇降雨
  • 2篇测量仪
  • 1篇订正
  • 1篇修正法
  • 1篇正则
  • 1篇正则化
  • 1篇散射函数
  • 1篇散射特性
  • 1篇双脉冲

机构

  • 11篇解放军理工大...
  • 5篇国防科技大学
  • 2篇西昌卫星发射...
  • 1篇酒泉卫星发射...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航天飞行...

作者

  • 12篇高太长
  • 11篇刘西川
  • 5篇刘磊
  • 3篇胡帅
  • 2篇王晓蕾
  • 2篇胡云涛
  • 2篇许平平
  • 1篇刘波
  • 1篇李云
  • 1篇李浩
  • 1篇杨长业
  • 1篇刘志田
  • 1篇江晓华
  • 1篇张征宇
  • 1篇陈锦源
  • 1篇苏腾

传媒

  • 4篇气象科技
  • 4篇气象与减灾研...
  • 2篇物理学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光学精密工程
  • 1篇气象
  • 1篇光散射学报
  • 1篇Instru...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esearch on the calibration method of precipitation micro-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sensor被引量:1
2015年
In order to diminish the effect of the ambient light and CCD pixel non-uniformity to the Precipitation Micr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Sensor,a modified calibration scheme was designed and calibration experiments in sunny,cloudy,night,different location of sample space were carried out. Firstly,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 images which affected by ambient light and different location of sample space were analyzed. Secondly,the relevance betw een particle image features and parameters of image processing were discussed. Finally,the parameter setting scheme were determined,the radium of median filtering algorithm is 3 pixels,the defocusing radius of point spread function( PSF) is 7 pixels,the radium of erosion is 3 pixels,and the binary threshold is obtained from the Area-thresh relationship.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scheme could deal with the image calibration well,the average errors of equivolumetric diameter was 0. 041 mm with standard deviation of 0. 115 mm,and the average errors of the axis ratio was 0. 011 with standard deviation of 0. 085. The new scheme works well in the field observation too,the observed axis ratio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 that proposed by Beard. The relative error of accumulation precipitation is-3. 06% after calibration,w hich is improved 1. 94% low er than the initial one without calibration.
SHU XiaojianGAO TaichangLIU XichuanHU Shuai
关键词:THRESHOLD
2014-2016年南京地区降雪微物理特征被引量:7
2017年
利用OTT激光雨滴谱仪观测的南京地区2014—2016年共六场降雪粒子谱资料,按仪器记录的降水类型将资料分为雨夹雪、小雪、中雪,利用Gamma和M—P函数对粒子的尺度谱进行拟合,拟合参量由阶矩法求出。线性拟合得出降雪粒子末速度的V—D曲线,并与经验曲线进行对比分析;μ、λ关系由拟合所得二项式表示。结果表明:南京地区降雪尺度谱分布更接近于Gamma分布;小雪、中雪粒子的下落末速度同粒子直径变化无较大关联,降雪粒子以湿雪为主;雨夹雪很好地满足μ、λ二项式关系,小雪和中雪的μ、λ二项式关系相对更差,利用此关系简化Gamma函数进行遥感反演降水参量时,对于不同凝结状态的降雪需采取不同的μ、λ函数关系来表示。
胡云涛高太长曾培培刘西川舒小健
关键词:降雪微物理特征GAMMA分布
基于粒子成像测速技术的降雪微物理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获取自然环境条件下的降雪的微物理特性,本文利用自主研制的降水微物理特征测量仪,研究基于雪花速度的完整俘获概率和空间谱反演算法,并通过外场观测试验研究了雪花的形状、尺度、速度、轴比、空间取向及其谱分布等微观物理特性.结果表明,雪花形状呈现针状、片状、粘连状、扁球状等多种形状,雪花速度随直径的增大而略有增大,轴比随直径的增大略有增大,空间取向易受环境风的影响,倾斜角的平均值在0.9°左右,标准偏差为13.2°;基于实测数据拟合了雪花速度和轴比随直径的变化关系,与国外已有模型相比,本文进一步得出了具有本地化特征的降雪微物理特性.所得到的结论对于云降水物理学研究、天气雷达地面定标、降水导致微波衰减评估等方面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刘西川高太长刘磊翟东力
关键词:自然环境降雪
Parsivel激光雨滴谱仪与雨量计观测降水的一致性分析被引量:16
2020年
利用南京市气象局在江宁布设的激光雨滴谱仪、称重式雨量计和翻斗式雨量计,整理2014-2018年期间2590h的降水观测资料,重点分析了Parsivel激光雨滴谱仪对降雨和降雪的测量性能。结果表明,与称重式雨量计结果相比,翻斗式雨量计测量的降水时数和累积降水量均偏低,激光雨滴谱仪测量的降雨时数偏低,但累计降水量偏高15.07%;激光雨滴谱仪能够有效跟踪降水强度的变化,但在雨强较小(<2.5mm·h^-1)时对雨强略有低估,在降雨强度较大(≥2.5mm·h^-1)时对雨强有不同程度的高估,最大可达近50%,而且雨强越大,一致性就越差;翻斗式雨量计无法有效测量降雪;激光雨滴谱仪则可以有效跟踪降雪的变化情况,但是受到测量原理的限制,对等效降水强度则有不同程度的高估。从5年数据来看,没有发现随着激光雨滴谱仪安装时间的增长,性能变差的问题。
吴宜刘西川张军胡鹏
关键词:雨量计降水强度降水量
基于粒子成像测速技术的雨滴微物理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为了获取自然环境条件下的雨滴形状、尺度、速度、取向等微物理特性,基于粒子成像测速的瞬态测量可视化技术,研究基于点扩散函数的图像复原算法和自相关图像的速度提取算法,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基于面阵电荷耦合元件的自然降水成像测速系统.通过外场观测试验研究了雨滴的直径、速度、轴比和空间取向及其谱分布等微观物理特性;雨滴的速度随直径的增大呈指数增大,轴比随直径的增大呈线性减小,空间取向易受环境风的影响,倾斜角的平均值在2.1?左右,标准偏差为11.5?;基于实测数据拟合了雨滴速度和轴比随直径的变化关系.与国外已有模型相比,本文进一步得出了具有本地化特征的雨滴微物理特性.所得到的结论对于云降水物理学研究、天气雷达地面定标、雨致微波衰减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刘西川高太长刘磊翟东力
关键词:雨滴
基于风廓线雷达资料的亮带识别订正算法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在降水过程中,固态降水粒子下落穿越0℃等温线的融化效应会引起雷达反射率因子增大,产生亮带。文章基于北京房山地区的边界层风廓线雷达的探测资料,对2014年8—10月四次典型的层状云降水和以层状云为主的混合性降水过程进行特征统计,提出了适用于该季节、该地区的0℃层亮带自动识别订正算法,并使用这种算法对一次层状云为主的混合性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识别研究,通过与探空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对比检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识别该季节、该地区的0℃层亮带,通过亮带订正,融化区的回波强度高值区得到了有效抑制,原亮带高度附近回波强度廓线的显著弯曲消失,融化区之外的回波强度基本没有变化。
张征宇薛震刚许丽人高太长
关键词:风廓线雷达
观测场内自然降雨的空间均匀性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以分辨率为1m的10m×20m和10m×10m观测网为研究对象,运用自制雨量杯开展自然降雨测试试验,结合克里斯琴森均匀系数、分布均匀系数、降雨偏差系数、降雨极值比系数、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数学方法对自然降雨的空间均匀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风、降雨量对空间均匀性的影响,并讨论了降雨测量仪器在动态比对试验中仪器的架设间隔问题。结果表明:观测场内自然降雨的空间均匀性良好,且各项均匀性指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风对该观测场内的降雨空间均匀性影响不大,而降雨量的差异对其空间均匀性有一定的影响;在动态比对试验中,降雨测量仪器的架设间隔应小于5m,且部分小型降雨测量仪器(如收集杯)架设间隔取1m可行。
宋海润罗仑王晓蕾杨会兵
关键词:自然降雨
基于PMCS图像数据的雨滴微物理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基于2015年降水微物理特征测量仪(PMCS)在南京地区获得的3次降水过程的雨滴图像资料,利用图像处理算法得到雨滴形状、尺度、轴比、倾斜角、垂直速度等特征参量,研究了雨滴的微物理特征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直径较小的雨滴轮廓呈圆环状,随着粒子直径增加,雨滴轮廓呈现出椭圆形和底部扁平顶部凸起状。PMCS测得的雨滴轴比—直径拟合关系同经验模型相比误差较小,雨滴轴比概率分布呈现高斯分布特征。雨滴倾斜角分布于0°两侧,方差为15.9°,小雨滴倾斜角受湍流影响较大,摆动范围较大。雨滴垂直速度随直径增大而增大,垂直速度拟合曲线同Atlas速度经验模型分布较为一致。
胡云涛刘西川高太长许平平江晓华杨查
关键词:雨滴图像处理微物理特征
联合降水微物理特征测量仪、激光雨滴谱仪和雨量计的降水对比观测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为了对降水微物理特征测量仪(PMCS)的测量性能进行评估,利用PMCS、激光雨滴谱仪(OTT)和雨量计(Gauge)在南京地区进行了降水对比观测实验,通过分析各仪器所测得的降水强度和累计降水量,研究了PMCS和OTT在不同降水强度条件下的尺度谱及其谱参数测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PMCS所测得的降水强度和累计降水量较OTT小,但更接近于Gauge所测得标准降水强度和累计降水量,3种仪器降水强度结果的相关性均在0.96以上。PMCS测得的谱均值、谱方差、雷达回波强度均小于OTT所测得结果,数密度均大于OTT所测得结果,两者所测得谱参数的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相同降水强度范围内,PMCS和OTT所测得的雨滴尺度谱分布趋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雨滴大尺度段,PMCS测得的雨滴数较OTT偏少,PMCS和OTT对于雨滴的捕获性能随着降水强度增加而增强,并在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弱。
胡云涛刘西川高太长许平平吕苗
关键词:降水观测仪器谱参数
基于雨强分级的夏季降水微物理特征分析被引量:16
2016年
利用南京地区2013—2014年夏季Parsivel激光雨滴谱观测资料,讨论了小、中、大、暴4种降水强度等级的微物理参量演变特性、雨滴谱形状因子μ与尺度参数λ关系、雷达反射率因子Z与降水强度R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强度等级降水的粒子平均直径差异较小,降水粒子数浓度、单位体积含水量、单位时间降水能量均随降水强度等级的增强而增大。2在小雨阶段,Gamma分布函数会高估D小于0.625mm的粒子数,在暴雨阶段会低估D小于1mm的粒子数;不同强度等级降水的μ-λ间均存在较好的二项式函数关系,小雨样本的拟合曲线与所有样本拟合曲线接近,中雨、大雨与R大于5mm/h样本拟合曲线接近,暴雨则高于R大于5mm/h样本拟合曲线。3夏季降水的Z-R间存在较好的指数关系,但如果采用所有样本拟合关系估计降水,会存在高估暴雨阶段降水强度的现象。
杨长业舒小健高太长刘西川
关键词:GAMMA分布Z-R关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