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79024)

作品数:4 被引量:43H指数:4
相关作者:赵群韩鸿胜杨华赵洪波左书华更多>>
相关机构: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天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水利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悬沙
  • 2篇遥感
  • 2篇近岸
  • 2篇波浪
  • 1篇悬沙浓度
  • 1篇悬移质
  • 1篇悬移质浓度
  • 1篇遥感分析
  • 1篇遥感图像
  • 1篇三维数值模拟
  • 1篇沙量
  • 1篇水体
  • 1篇图像
  • 1篇泥沙
  • 1篇平面二维数学...
  • 1篇破碎波
  • 1篇骤淤
  • 1篇卫星遥感
  • 1篇卫星遥感图像
  • 1篇含沙

机构

  • 3篇交通部天津水...
  • 1篇天津大学

作者

  • 3篇赵群
  • 2篇韩鸿胜
  • 1篇李世森
  • 1篇左书华
  • 1篇赵洪波
  • 1篇杨华

传媒

  • 2篇泥沙研究
  • 1篇水道港口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年份

  • 3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黄骅港骤淤机理的分析以及波浪作用下近岸含沙量场的三维特性被引量:6
2007年
通过卫星遥感图片、现场实测和室内实验,对黄骅港外航道的大风骤淤机理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黄骅港大风骤淤是由于外航道两侧破波带附近滩面泥沙大量悬扬、落淤造成的,沿堤流不是外航道骤淤的主要因素。在波浪作用下,泥沙运动存在明显的三维特征,应重视现场实测工作并尽可能采用三维数值模型,谨慎对待采用遥感卫片和二维数值模型得到的计算结果。
赵群韩鸿胜
关键词: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卫星遥感图像
温州海区近岸表层水体悬沙分布及运动规律的遥感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利用Landsat-5/7卫星影像资料和实测含沙量资料,建立温州海区悬沙遥感模式,对表层水体悬沙分布及泥沙运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海区水体表层平均含沙量较高,为0.1~0.3kg/m^3,受落潮流和N—NE向风浪作用及江浙沿岸流的影响,泥沙有自北向南沿岸输移的趋势,并在距浙江沿岸30~40km范围内有一条明显的泥沙浑浊带,其范围由北向南逐渐减少,表层水体含沙量也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对浙江沿岸的泥沙运动产生重要影响。
左书华杨华赵群赵洪波
关键词:悬沙遥感
破碎波作用下粉沙悬移质浓度垂向分布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通过水槽实验对破碎波作用下驴驹河粉沙和黄骅粉沙悬沙浓度的沿程分布和垂向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初步分析。实验中发现:在波浪破碎前近底有高浓度含沙水体层,而在波浪破碎后高浓度含沙水体层消失;断面平均悬沙浓度在破碎点附近达到最大,在破碎点前,断面平均悬沙浓度沿程增大,而在破碎点后,断面平均悬沙浓度沿程减小;在波浪破碎前附近,上层水体紊动较强,从而悬起比平坡情况下更多的泥沙,使悬沙浓度不但在下层水体高,而且在上层水体也较高,因此在计算泥沙输移时,应对此更加注重。
韩鸿胜李世森赵群赵冲久
关键词:粉沙垂向分布悬沙浓度破碎波
基于SWAN和ECOMSED模式的大风作用下黄骅港波浪、潮流、泥沙的三维数值模拟被引量:21
2007年
根据黄骅港外航道淤积问题的具体情况,本文采用三维细颗粒泥沙的ECOMSED模式对黄骅港海域的潮流、泥沙进行了模拟。数值计算结果与潮流为主要动力条件的现场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SWAN风浪模型和ECOMSED对黄骅港骤淤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收集到的现场实测资料进行比较,也得到较好的结果。数值模拟显示,波浪是造成黄骅港外航道泥沙淤积的主要动力因素;在以波浪为主的动力条件下,含沙量在波浪破碎带达到最大,并且沿水深变化梯度较大。破碎带当地的泥沙跨过航道落淤是黄骅港外航道淤积的主要原因,岸边泥沙随落潮流下泻不是黄骅港外航道大风骤淤的主要原因。
赵群
关键词:SWAN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