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SH002)

作品数:37 被引量:536H指数:15
相关作者:文军杜玉华吴越菲沈东何威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红河学院常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经济管理
  • 24篇社会学
  • 9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社会
  • 7篇社会工作
  • 5篇社会结构
  • 5篇社会学
  • 4篇学科
  • 4篇主义
  • 3篇政治
  • 2篇地震
  • 2篇地震灾区
  • 2篇灾区
  • 2篇震灾
  • 2篇中国社会
  • 2篇社会结构理论
  • 2篇市民
  • 2篇市民化
  • 2篇农民
  • 2篇农业
  • 2篇前行
  • 2篇马克思社会结...
  • 2篇教育

机构

  • 35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常州大学
  • 2篇西南政法大学
  • 2篇红河学院
  • 2篇法国国家科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桂林电子科技...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上海电子信息...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学院

作者

  • 23篇文军
  • 6篇杜玉华
  • 5篇吴越菲
  • 4篇沈东
  • 2篇宗彩娥
  • 2篇何威
  • 2篇易臻真
  • 2篇保虎
  • 2篇王谦
  • 2篇郭洪亮
  • 1篇张方旭
  • 1篇陈锡喜
  • 1篇黄毅
  • 1篇吴晓凯
  • 1篇李国泉
  • 1篇江龙
  • 1篇刘昕
  • 1篇罗峰

传媒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江海学刊
  • 2篇社会科学
  • 2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河北学刊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学术月刊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社会学研究
  • 1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年份

  • 2篇2018
  • 6篇2017
  • 17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交互分析理论模式及其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被引量:5
2013年
交互分析模式自20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在西方社会工作领域运用较为广泛。本文旨在系统介绍该理论模式,从其理论基础出发重点分析该模式中映射人际关系的三个"自我状态",即父母、成人和儿童,及其相互污染和排斥的情况和互补、交叉、隐藏三种交互形态。由于交互分析理论的相关概念架构浅显易懂,其应用性颇广。近几年来,交互分析不断与时俱进,并伴随着其理论的发展,其模式运用也已不仅仅局限于个体内在心理层面的分析了,而是更多地关注和结合外在因素的作用,并致力于协助案主的自我重塑。
文军易臻真
关键词:交互分析自我状态
从“一体化”向“良性互动”发展:治理结构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演变被引量:4
2015年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全能型政府"逐步向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转变,"总体性社会"向利益分化和多元分散型社会转变,国家与社会也从"一体化"向逐步分离且"良性互动"的关系发展。这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嵌入和中国社会自身的特质使然,另一方面也在于政府职能改革和国家对社会的培育与保护,使得"现代社会"逐步形成并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基本前提。
文军桂家友
关键词:国家与社会关系良性互动全能主义
新流动范式:当代移民研究的理论转型及其论争被引量:19
2016年
工业化和全球化快速地改变着人口分布的格局,"流动"已经成为最鲜明的世界图景。与关注静态的社会事实不同,移民理论致力于在新的经验条件下重新理解人口迁移的复杂性、交互性、情境性以及多面性。在新流动范式的导向下,当代移民研究实现了理论与方法的整体转型,但却因研究对象、分析单位、分析路径的持续争议以及内在的价值纠葛,使移民研究蒙上了一层模糊的面纱。厘清移民理论发展的主要轴线,检视当代移民理论的转型及其未尽的理论讨论,可以为中国流动人口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借鉴。
吴越菲文军
超越分歧:社会工作整合理论及其应用被引量:30
2016年
日趋多元的社会工作理论并未真正带来社会工作的繁荣,反而因未能统一的多元性产生了知识传统和服务形态上的深刻分歧,继而使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有效性深陷囹圄。如何超越以往社会工作内部分割运行的专业发展困境,从而在复杂风险和问题的应对中提供更为积极有效的行动方案?整合理论既为社会工作带来一种全新的专业主义立场,也为专业社会工作带来一种更具有效性和系统性的服务思路。本文基于中西方社会工作整合理论的发展,廓清社会工作整合理论的提出缘由、一般特征以及理论应用上的处置原则。
文军吴越菲
关键词:社会工作
在反思中前行:中国社会工作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5
2014年
作为后发的中国社会工作,无论在理论成熟度还是实践模式的丰富度上都无法与西方已相对成型的社会工作专业体系相提并论,中国社会工作理论研究不仅严重滞后,而且本土性理论建构相当缺失。为此,中国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必须保持高度的文化敏感性和实务处置能力,在理论自觉中实现向本土性、独立性、资源共享性社会工作理论的转变。
文军
基础教育资源分配的城乡差异及其社会后果——基于中国教育统计数据的分析被引量:65
2017年
过去30年来,中国乡村基础教育发展迅猛,但基础教育的城乡差异状况及其负面效应,始终是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发展的瓶颈,极大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进步。本文主要基于国家教育统计数据,比较了2003年和2013年中国城乡基础教育资源分配的发展及其差异状况,重点分析了这种差异状况可能带来的社会后果。城乡基础教育资源分配折射了整个中国社会城乡利益的失衡格局,其负面效应的破解亟待整个社会城乡二元结构的打破。
文军顾楚丹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公平城乡差异教育资源分配
社区为本:灾害社会工作服务及其本土实践——以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为例被引量:16
2016年
一、问题的提出:非常态情境中的社会工作服务何以可能?在过去20年,全球平均每年受到灾害影响的人数超过2亿。预计到21世纪中叶,灾害所造成的破坏将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总和[1],如何降低灾害的破坏性影响,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迫切议题。社会工作已有相当长的时间来帮助受到灾害影响的人们处理灾害带来的社会性后果,尤其是在弥补传统救灾方式的被动性、消耗性和单一性等方面。
文军吴越菲
关键词:灾害社会学跨学科社会工作
“社会治理”的三维向度及其当代实践——基于价值理念、制度设计与行动策略的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社会治理"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得到政府、学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改革的高频词汇。不同语境中的"社会治理"蕴含着不同的实践取向,并在不同层面决定着"社会治理"的当代转向。从宏观层面来看,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在价值理念、制度设计以及行动策略等三个不同维度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分析"社会治理"的三维向度及其当代实践,不仅有利于深化"社会治理"的研究成果,增强社会治理的系统性,而且对推动"社会治理"的当代实践,促进各界人士形成治理共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沈东杜玉华
关键词:社会治理
如何理解“社会”:一种观念史的多维解析被引量:3
2016年
对"个体与社会"之关系的讨论构成了理解"社会"本体论之争的主要脉络。从这一关系视角出发,古典时期的思考成为本体论之争的萌芽,不断地形构和延展出"社会"的种种图像。近代则开启了基于机体隐喻与关系类型学的本体论之争,奠定了理解"社会"的不同取向。进入现代,关于"社会"的讨论在认识论及方法论的分歧中进一步分化。诠释论视角聚焦于个体行动与社会文本的阐释过程,将社会分解为个体,却搁置了形构意义的权力角色、冲突特性及背景条件等现实层面。实证论视角则坚持集体存在与社会事实的因果发现,强调社会的力量,导致个体仅是等待被理论形构。就当代社会研究而言,还需关注那些未能以经验框架来解释的"社会"的基本维度。
黄毅文军
关键词:社会实证论观念史
作为“命名政治”的中国社区建设:问题、风险及超越被引量:19
2015年
借用后现代理论中"命名政治"的概念进行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区建设实际上经历了从"社区服务"到"社区管理"再到"社区治理"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历史阶段的社区建设皆可被视为一种"命名政治"的产物:它首先是作为一种命名的象征符号提出来的,然后社区建设被赋予了理想价值,以此来对照现实和建构现实,又在实践上形成了不同面相和侧重点的社区建设。这种作为"命名政治"的社区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与风险,如理论准备的缺乏与碎片化实践并存、"命名"与现实之间存在过大落差、原有权力结构不断内卷化等等。应尽可能在进一步的社区治理实践中予以超越。
吴越菲文军
关键词:社区建设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