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00069)
-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3
- 相关作者:马艳玲董文罗娜李贺何春秋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西安瑞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铜绿假单胞菌降解烃类污染物的泛基因组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烃类降解菌,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泛基因组对1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析以深入了解其泛基因组特征、生物降解潜力及芳香族化合物降解中心途径.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的核心基因组大约包含4923个基因,占泛基因组的56.2%.泛基因组分析表明其泛基因组即将闭合,说明分析的铜绿假单胞菌通过HGT获得新基因的能力较弱.核心基因组包含了大量ABC转运蛋白和双组分调节系统相关基因,氨基酸代谢(合成和降解)、鞭毛组装和生物膜相关基因也是核心基因组的一部分.核心基因的KEGG注释表明,铜绿假单胞菌主要通过4条中心途径来降解芳香族化合物:β-酮己二酸酯、高儿茶酸、尿黑酸和龙胆酸途径,同时还具有相对完整的烷烃羟化酶系统.根据GC含量及侧翼转座酶和整合酶可以得出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可通过HGT获得芳香族化合物降解相关因.本文对10株菌的泛基因组分析表明铜绿假单胞菌虽然通过横向转移获得新基因的频率较低,但是已拥有完整的烃类降解系统.该分析结果有助于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群体的基因组成及基因组分特征,提供对其生物修复潜力及降解机制更进一步的认识.
- 潘金程李艳冰李晶马艳玲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核心基因生物降解
- 油烟污染对土壤假单胞菌种群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确定油烟污染土壤中假单胞菌种群结构的组成情况。方法采用未培养技术直接从长期受油烟污染的土壤样品中提取微生物基因组总DNA,构建基于假单胞菌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的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通过HaeⅢ限制性内切酶对基因文库的克隆进行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ARDRA)。结果随着油烟污染的加剧,油烟污染区土壤中假单胞菌多样性指数显著升高,其优势种群主要是P.putida,P.stuzeri,P.fluorescens和P.aeruginosa。结论在长期污染胁迫下,4种假单胞菌分别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富集,推测可能与油烟的自然降解有一定的相关性。
- 马艳玲陈邦
- 关键词:假单胞菌种群多样性
- 一株荧蒽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特性被引量:5
- 2013年
- 采用富集培养方法,从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能以高分子量的多环芳烃荧蒽为惟一碳源和能源且生长状况良好的菌株DN002。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指标及16S rRNA同源序列分析比对,结果表明,该菌株为木糖氧化产碱菌(A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最适生长温度为32℃,最适生长pH为7~7.5。该菌株对荧蒽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在14 d内对500 mg/L的荧蒽的降解率为92.8%。菌株细胞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经荧蒽诱导后,在分子量为18~66 kDa范围内有显著的差异蛋白条带。
- 周惠娟马艳玲
- 关键词:荧蒽生物降解
- 高效吸收CO_2的光合细菌的筛选及性能分析
- 2014年
- 筛选出高效利用CO2的光合细菌,与固定化技术相结合,制备简易CO2回收装置。采用富集培养方法,从土壤样品中筛选高效利用CO2的细菌,通过菌落形态、生理生化指标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菌株;经活性炭固定化处理,以非固定化处理为参照,运行简易CO2回收装置,测定装置对CO2的吸收率。得到一株能高效吸收CO2的橙红色菌株E,鉴定为光合细菌中紫色非硫细菌科红球形菌属(Rhodopila);固定化处理的装置对CO2的吸收率为83.90%,非固定化处理的装置对CO2的吸收率为75.38%。在实验室条件下,活性炭吸附固定化处理的光合细菌具备较好的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 齐晶童婷马艳玲
- 关键词:光合细菌固定化吸收CO2
- 土壤中高分子量多环芳烃污染微生物修复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6
- 2013年
- 近年来高分子量PAHs所造成的环境威胁日趋严峻,因而受到环境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目前微生物修复是去除土壤中高分子量PAHs的主要措施,但同时也存在局限性。在寻求修复PAHs污染土壤有效途径的过程中,生物修复技术应运而生。本文以微生物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理论基础及其难点为主线,全面综述了土壤中高分子量PAHs的微生物降解机理,同时结合当前研究进展以及作者所在实验室前期的研究工作,展望了基于多种修复措施相结合的多环芳烃污染土壤联合生物修复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 李贺
- 关键词:微生物修复降解机理生物修复技术
- 一株降解荧蒽的铜绿假单胞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特性被引量:11
- 2015年
- 荧蒽是一种疏水性极强的高分子量多环芳烃,在环境中能持久存在且难以被微生物降解.本研究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能够以荧蒽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而生长良好的菌株,命名为DN1.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及16S rRNA gene同源序列分析,鉴定其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研究发现,菌株DN1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4-37℃,最适p H为5.5-7.5,并具有良好的产鼠李糖脂能力,摇瓶培养7 d内最高产量可达22.90 g·L-1.DN1这一特性有利于荧蒽乳化进而促使其生物降解,0.50 g·L-1荧蒽14 d内的降解率达到90.2%.酶活检测显示,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活性显著高于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活性,表明其在荧蒽生物降解中起主导作用.
- 路薇罗娜董文马艳玲
- 关键词:荧蒽生物降解铜绿假单胞菌鼠李糖脂双加氧酶
- 基于转录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DN1降解荧蒽特性被引量:2
- 2020年
- [背景]铜绿假单胞菌DN1是一株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到的具有广谱降解功能的菌株。[目的]深入了解荧蒽胁迫条件下铜绿假单胞菌DN1降解污染物过程中重要的降解相关基因信息。[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铜绿假单胞菌DN1进行转录组测序,对其所有的转录本进行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分类和Pathway注释、GO (gene ontology)分类和富集分析。[结果]转录组测序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荧蒽诱导组检测到6 189个基因,其中1 919个基因上调表达,1 603个基因下调表达。KEGG注释分析显示差异上调表达基因匹配到了112个KEGG代谢途径,注释到"代谢途径"的1 408个基因(约占总差异基因的73.4%)中有317个基因参与了碳氢化合物代谢及含有苯环结构的异源生物质的生物降解,占"代谢途径"的16.53%,暗示了菌株DN1降解荧蒽可能与这些途径有密切关系。另外,主要代谢途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ABC转运系统、氨基酸生物合成、双组分系统及碳代谢,这些途径大多数参与了底物的识别转运、信号转导及基因表达调控。[结论]进一步拓展了铜绿假单胞菌DN1在荧蒽胁迫条件下的代谢途径和逆境反应,也为微生物修复环境污染物研究夯实了理论基础。
- 李艳鹏田越欣郝志丹马艳玲
- 关键词:转录组荧蒽降解基因表达
- 响应曲面法优化铜绿假单胞菌DN1的产鼠李糖脂条件被引量:1
- 2017年
- 鼠李糖脂是近年来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之一,因应用范围广和环境友好等特点,使其成为潜在的合成表面活性剂的替代品。本研究以一株能产生鼠李糖脂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DN1为研究对象,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曲面方法(RSM)对其产鼠李糖脂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表明,磷酸盐、C/N比和p H值对鼠李糖脂的产量具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RSM对3个显著因素的最佳水平范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磷酸盐为1.71 g/L、C/N比为15.5、p H值为6.5时,其理论最佳鼠李糖脂产量为40.4 g/L,与实测鼠李糖脂产量39.84 g/L非常接近。摇瓶优化后的鼠李糖脂产量较优化前的22.9 g/L提高了73.97%。
- 董文黄朝李艳鹏何春秋马艳玲陈富林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鼠李糖脂PLACKETT-BURMAN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