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3KJ261)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何先弟段立彬余刚汪华学更多>>
相关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急性肺损伤
  • 3篇肺损伤
  • 2篇细胞
  • 1篇炎性
  • 1篇炎性细胞
  • 1篇炎性细胞因子
  • 1篇烧伤
  • 1篇鼠肺
  • 1篇烫伤
  • 1篇脓毒
  • 1篇脓毒血症
  • 1篇中性粒细胞
  • 1篇中性粒细胞凋...
  • 1篇洗液
  • 1篇粒细胞
  • 1篇粒细胞凋亡
  • 1篇灌洗
  • 1篇灌洗液
  • 1篇核因子
  • 1篇核因子ΚB

机构

  • 3篇蚌埠医学院第...

作者

  • 3篇何先弟
  • 2篇段立彬
  • 1篇汪华学
  • 1篇余刚

传媒

  • 3篇蚌埠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烫伤致兔急性肺损伤早期肺泡灌洗液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烫伤致兔急性肺损伤早期肺泡灌洗液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其中1组为对照组(A组),背部脱毛37℃水浸浴;另5组均为烫伤组(B组),均建立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烧伤模型,分别于烫伤后2、4、8、12、24 h时间点处死动物,作为B1、B2、B3、B4、B5组。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进行肺损伤评分,计算肺湿干质量比(W/D),并应用双抗夹心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肺泡灌洗液中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8的变化。结果:B组中所有兔子处死后经病理证实均达到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B1-B5组均可见到肺泡腔及间质内白细胞渗出、浸润,肺泡腔内见渗出液,肺泡隔增厚,肺泡及间质充血,部分肺泡塌陷、不张,透明膜形成,且随时程延长病变加重,肺损伤评分增加,B1-B5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3-B5组肺W/D均较A组明显升高(P〈0.01);B1-B4组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1β、IL-8水平较A组均升高(P〈0.05-P〈0.01),其中TNF-α、IL-8均在12 h达到高峰(P〈0.01),IL-1β在8 h达到高峰(P〈0.01),而24 h时IL-8、IL-1β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烫伤后早期,肺泡灌洗液中的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8水平明显升高,与急性肺损伤的发生有关。
段立彬何先弟汪华学
关键词:烫伤肺损伤白介素
中性粒细胞凋亡在烧伤兔急性肺损伤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PMN)凋亡在急性肺损伤(AL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烧伤组30只;烧伤组又随机分为5组,分别在烧伤后2、4、8、12、24 h 5个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每次6只;共计6组,每组6只。观察烧伤组不同时间点兔肺组织病理,进行肺损伤评分,计算肺湿干重比(W/D),分离纯化肺泡灌洗液中的PMN,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PMN凋亡和坏死细胞和呼吸爆发。结果:烧伤组各时相点均可见到肺泡腔及间质内白细胞渗出、浸润,肺泡腔内见渗出液,肺泡隔增厚,肺泡及间质充血,部分肺泡塌陷、不张,透明膜形成,且随时间延长病变加重,肺损伤的半定量评分增加(P<0.01),尽管各时间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烧伤组肺W/D也随时程延长而升高(P<0.01),8 h后高于对照组(P<0.01);兔烧伤后2~12 h,肺灌洗液中PMN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PMN坏死率在烧伤后2 h显著升高(P<0.05),4 h达峰值(P<0.01),8 h后下降至对照组水平(P>0.05);烧伤组PMN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MN呼吸爆发在烧伤2 h后升高,8 h到达峰值(P<0.01),后下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ALI兔PMN从血管游出到达肺组织,在肺泡中大量聚集,且凋亡途径发生障碍,致PMN持续处于活化状态,与ALI的发病相关。
何先弟段立彬
关键词:肺损伤中性粒细胞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脓毒血症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对脓毒血症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A)组、脓毒血症ALI(B)组、脓毒血症ALIω-3PUFA干预(C)组,每组10只,对B、C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建立脓毒血症ALI模型,C组通过颈静脉置管给予含ω-3 PUFA的营养支持。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3组动物肺组织中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A组大鼠的肺组织中见少量散在的NF-κB细胞;在B组气道黏膜、肺间质、肺泡腔以及内皮细胞中均可见大量的NF-κB细胞;C组中NF-κB阳性细胞的分布情况与B组相类似,但较B组却有明显减少(P<0.01),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3组大鼠肺组织中NF-κB蛋白均表达。结论:ω-3 PUFA能减少NF-κB在脓毒血症所致ALI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ω-3 PUFA通过抑制NF-κB途径而减轻脓毒血症所致大鼠ALI的炎症程度。
余刚何先弟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核因子ΚB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