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ZW052)
- 作品数:8 被引量:4H指数:1
- 相关作者:耿振东更多>>
- 相关机构: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 《弟子职》用韵及清代学者的相关研究
- 2017年
- 《弟子职》是上古时期的有韵之文。由于汉语语音的变化,后人读起来已有许多地方失韵。于是有人提出叶音说、方音说,牵强附会以使其合韵,这些方法在之前有可能得到认可。但随着近现代音韵学的发展,人们不仅对上古语音系统产生更全面的了解,还可以利用国际音标对上古音进行拟音。而拟音的结果,完全证明了其上古有韵之文的事实,从而也证明了叶音说、方音说是错误的。清代学者对《弟子职》用韵问题做出一些探索,但良莠混杂,需要我们进一步辨析。
- 耿振东
- 关键词:用韵
- 陈奂弟子丁士涵《管子》著述新发现——论上图、南图所藏三部《管子》校诂残稿
- 2018年
- 清代学者丁士涵一生撰成三部《管子》研究专著。上海图书馆现藏有丁氏《〈管子〉案》残稿上部,潘承弼、郭沫若认为这是历经太平兵燹后丁氏仅存的《管子》著述。南京图书馆现藏有几乎不为学者知晓的署名丁士涵的两部《管子》研究残稿:《〈管子〉校本》和《〈管子〉校议》。经作者考证,《〈管子〉校本》是丁氏的《〈管子〉案》,书名被误题,它是上图《〈管子〉案》残稿的下部;《〈管子〉校议》是上图丁氏《〈管子〉案》残稿自叙中提到的《〈管子〉注》,其书名亦被误题。《〈管子〉注》大部分内容完好,而《〈管子〉案》上、下部残稿合起来几为全本。《〈管子〉案》《〈管子〉注》均为校诂之作,其撰著时间一前一后,相互之间是"案"与"补案"的关系。
- 耿振东
- 论《管子》财政思想与现实价值被引量:2
- 2017年
- 《管子》认为,国家财政收入的目的是让政府成为经济活动的最大受益者,借"利出于一孔"使"民力可得而尽",最终达到"其国无敌"。其所主张的获取财政收入的原则是"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方法有四种:国家产销盐铁、国家敛轻散重、国家组织放贷、国家垄断铸币。体现出三个特征:垄断、强制、抑商。《管子》财政思想不但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在今天依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 耿振东
- 关键词:《管子》财政思想
- 朱熹《管子》研究的历史考察被引量:1
- 2013年
- 《管子》研究中,唐尹知章、明刘绩等人的相关成果已得到应有的关注,但从《管子》学史的角度看,还有一批学者的研究成果亟待挖掘。以朱熹而论,他对《管子.弟子职》的注解和对《管子》的辨伪便显示了其在《管子》史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价值。
- 耿振东
- 关键词:《管子》注解辨伪
- 《管子》托名管仲的历史意蕴
- 2018年
- 刘向领校群籍,遵循了以人名书的命名方式。以人名书,仅指其书为一家之学,非指其书为某人所作。以《管子》论,则仅指《管子》为管仲一家之学,并无《管子》为管仲所作之意。后世学者不明白以人名书的学术意蕴,惑于既以人名书则书必为其人撰的错误认识,纷纷展开《管子》中是否存在管仲思想、在多大程度上存在管仲思想、有哪些思想与管仲本人相对应的古籍真伪之辨。虽然真伪之辨稍有"辩乎其所不必辩者"的徒劳倾向,但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角度看,却代表了《管子》研究的深入。为了坐实《管子》的作者,当代学者提出管子学派说。此说虽有合理性成分,但比起《管子》为管仲一家之学的说法来,仍有逊色。《管子》以管仲为名,衍生出诸多可探讨的学术问题,这些均是《管子》托名管仲的历史意蕴在《管子》研究中的表现。
- 耿振东
- 关键词:《管子》托名辨伪
- 司马迁否定轻重论质疑被引量:1
- 2012年
- 许多学者认为司马迁提倡宏观经济管理的善因论,而否定国家干涉主义的轻重论。从司马迁对汉初盛世"物盛而衰"的历史记述可知,他对经济上的善因政策并非完全肯定。分析武帝政府实施轻重论的缘起及这种理论所带来的经济、政治实效,司马迁对轻重论是持赞同态度的。轻重论与善因论具有互补性,它是在特殊社会形势下采取的一种特殊政策。
- 耿振东
- 关键词:善因论轻重论经济政策
- 主、从文献语境下的《论语》“三归”
- 2015年
- 训释古籍语词,不仅要考虑该语词第一次出现时的主文献语境,更要将随后出现的较为可信的其他从文献语境作为考察对象。对《论语》中"三归"含义的考察也是如此。综合考察《论语》"三归"的主文献语境及其在东汉以前的从文献语境可知,"三归"一词内含财富来源的意思,占有"三归"是悖礼的行为。而对其在从文献语境中的不同说法进行比较归纳后发现,"三归"可以合理训释为:齐大夫在自己采邑内征敛的农、工、商三种租税。
- 耿振东
- 关键词:古汉语《论语》租税
- 西学和古谶对章太炎的学术纠缠
- 2018年
- 论章太炎学术之一隅,可以三隅反。考其朴学著作《〈管子〉札记》《〈管子〉余义》,将有助于其治学得失的辨析。他将民族革命、种性传承的政治使命融入学术研究,发扬了司马谈所言百家学术皆"务为治"的求实为公精神。他在文本训诂中继承王氏父子声训之法,并融入自己的转注理论,深得王氏嫡传又有独得之见。他援引西学诠解本土典籍,虽为传统学术指出新的发展方向,却因牵强出现方枘圆凿之弊。他以古谶释读古籍,使被考据文本披上诡谲怪异的外衣,阻碍了"清代正统派殿军"科学、求是的学术追求。
- 耿振东
- 关键词:章太炎声训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