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8JJD790123) 作品数:3 被引量:39 H指数:2 相关作者: 郑志刚 何平 汪勇祥 许荣 向文华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更多>>
我国的央行票据发行与公开市场操作 被引量:14 2011年 央行票据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用以对冲外汇占款的短期债券,是我国实施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工具。它是我国外汇大量持续流入、国债市场不发达、央行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的产物。央行票据这种替代性操作工具和国债相比,利息成本的承担机制不同。央行票据的利息支付构成了新的货币扩张因素,呈现"反对冲"效应,增大通胀压力,其对冲操作效率也不断降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还不存在成熟的公开市场操作,未来我国应努力建设多层次发达的国债市场,以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效率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何平关键词:央行票据 公开市场业务 国债 对公司治理内涵的重新认识 被引量:25 2010年 现有文献对公司治理内涵的认识存在分歧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的争论。本文在回顾现代企业理论对企业的基本认识和公司治理面临的主要任务的基础上重新探讨了公司治理的内涵。我们认为,与现代企业理论关于现代公司同时面临合约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认识相一致,对于现代公司利益冲突两方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公司治理一方面需要通过产权安排向投资者提供投资的激励,以解决合约不完全的问题;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治理机制的设计和实施向经营者提供努力工作的激励,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公司治理因此可以区分为治理结构(产权安排)和治理机制(各种公司治理机制的设计与实施)两个层次。两个层次的划分和逻辑关系的合理构建完整体现了Coase提出的治理作为"权威的分配和实施"的原意。 郑志刚关键词:企业理论 公司治理 最终控制人对公司价值影响研究述评 2011年 La Porta et al(1999)的开创性工作改变了研究者普遍接受的公司股权分散不存在最终控制人的命题,公司金融的研究重点之一开始转向研究最终控制人行为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本文拟从几个方面对这一方向的研究进展进行述评:首先,最终控制人通过哪些方式对上市公司实施控制;其次,最终控制人的不同行为对公司价值产生的多重影响机制;再次,最终控制人不同行为造成控制权价值和一般股权价值如何变动,以及中小投资者为什么愿意投资于存在最终控制人的上市公司。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讨论了建立相关理论模型和对最终控制人行为动机进行区分研究的重要性。 许荣 汪勇祥 向文华关键词:最终控制人 侵占 融资约束 相互保险 关联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