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7045) 作品数:9 被引量:11 H指数:2 相关作者: 黄文艳 蒋必彪 杨宏军 张东亮 薛小强 更多>> 相关机构: 江苏工业学院 常州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化学工程 理学 更多>>
支化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合成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5 2010年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t-BBiB)为引发剂,二乙烯苯(DVB)为支化单体,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支化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用核磁共振(^1H—NMR)、凝胶渗透色谱-多角激光散射(GPC-MALLS)和黏度测试方法对聚合反应过程和聚合物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初期生成带有悬垂双键的初级链,在单体转化率达到40%后悬垂双键参加反应生成支化聚合物;随着单体转化率的提高,支化结构更为完善,聚合产物Zimm支化因子变小;同一聚合物样品中,分子质量较高的组分具有相对较高的支化程度,表现出相对更小的Zimm支化因子。 黄文艳 杨宏军 龚海丹 刘春林 张东亮 杨扬 叶颖 蒋必彪关键词: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二乙烯苯 苯乙烯 丙烯腈 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制备支化聚丙烯酸甲酯的研究 被引量:3 2012年 以丙烯酸2-(2-溴异丁酰氧基)乙酯(BIEA)为引发剂单体(inimer),丙烯酸甲酯(MA)为单体,Cu0/CuBr2和N,N,N',N″,N″-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PMDETA)为催化体系,二甲亚砜(DMSO)为溶剂,在常温(25℃)下通过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ET-LRP)合成支化聚丙烯酸甲酯.聚合反应过程中,采用气相色谱(GC)、核磁共振(1H-NMR)和三检测体积排除色谱(TD-SEC)等测试手段跟踪分析和表征支化聚合物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SET-LRP方法,铜粉作为催化剂,常温下聚合反应就能快速进行,130 min之内MA的转化率已达99%以上,制备出高分子量支化聚合物.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聚合物支化程度不断提高,相比较同分子量下的线型聚合物其黏度不断下降,Mark-Houwink特征常数α最小可达0.290.此外,低分子量聚合物组分随着反应不断减少,在高单体转化率下,聚合体系中以高支化度的聚丙烯酸甲酯为主. 郑逸良 薛小强 黄文艳 朱剑 蒋必彪双马来酰亚胺为支化单体合成支化聚苯乙烯 被引量:1 2011年 以六次甲基双马来酰亚胺(BMIH)为支化单体,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t-BBiB)为引发剂,CuBr/N,N,N′,N″,N″-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PMDETA)为催化体系,苯甲醚为溶剂,在80℃下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支化聚苯乙烯。用气相色谱(GC),三检测凝胶渗透色谱(TD-GPC)和核磁(1 H NMR)等测试方法对反应过程,聚合物结构以及残留初级链进行分析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因为苯乙烯和双马来酰亚胺之间存在电子转移络合物效应,所以BMIH在反应早期很快消耗。但是由于位阻效应使得悬垂双键表现出相对较为平缓的转化率,而不是在反应初期就很快参加聚合,因此得到无规支化聚合物,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星状聚合物。支化聚合物分子质量分布较宽是因为体系中残留不含悬垂双键的初级链。 孙倍佳 黄文艳 张岩 蒋必彪关键词:支化聚苯乙烯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双马来酰亚胺 ATRP“一步法”合成支化聚苯乙烯支化发展过程 被引量:2 2010年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为引发剂,溴化亚铜CuBr/2,2′-联二吡啶为催化体系,双甲基丙烯酸二缩三乙二醇酯为支化单体,甲苯为溶剂,在90℃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支化聚苯乙烯。用气相色谱仪(GC)、核磁共振(1H-NMR)、三检测凝胶渗透色谱仪(TD-GPC)对聚合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反应体系内存在三种分子量和支化程度明显不同的组分:初级链、由两条初级链偶联而成的简单支化分子和三条以上初级链偶联而成的高度支化分子的混合物;随单体转化率的上升,支化分子的含量逐渐增加,线性结构减少但始终存在。 杨宏军 王士峰 黄文艳 郑逸良 蒋必彪关键词:支化聚苯乙烯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支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合成及表征 2009年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t-BBiB)为引发剂,CuBr/2,2′-联吡啶(Bpy)为催化体系,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支化单体,苯甲醚为溶剂,在90℃下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合成支化聚合物。用气相色谱(GC)、凝胶渗透色谱(GPC)、多角激光散射仪(MALLS)等分别对聚合反应过程和聚合物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反应初期主要生成含有悬垂双键的初级链,后期悬垂双键被引发使初级链偶合生成支化聚合物。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分子质量增大,Zimm相对支化因子g′变小,支化程度变大。 姜扣琴 黄文艳 刘静 任强 蒋必彪关键词:支化聚合物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 双烯化合物为支化单体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研究 2011年 分别以双甲基丙烯酸二缩三乙二醇酯和二乙烯苯为支化单体合成支化聚苯乙烯.用GC、1H-NMR和三检测体积排除色谱(TD-SEC)对聚合反应过程、支化发展和聚合物的支化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表征.两个聚合反应体系内单体转化速率几乎一样,相同单体转化率下,初级链的分子量近似相等.但是由于双甲基丙烯酸二缩三乙二醇酯与苯乙烯单体之间存在给体-受体(donor-acceptor)相互作用,双甲基丙烯酸二缩三乙二醇酯的转化速率比二乙烯苯的要快得多,其结果是该反应体系表现出更快的支化发展速度,在相同单体转化率下显示出更高的支化分子含量,但支化单体结构的不同并未对支化分子的支化结构形态产生明显的影响. 黄文艳 孙倍佳 薛小强 蒋必彪 张东亮 陈建海 杨扬关键词:支化聚合物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二乙烯苯 支化聚苯乙烯碳卤末端的稳定化改性 2010年 用十八羧酸钠为反应试剂,对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TRP)合成的支化聚苯乙烯(BPS)进行碳卤末端稳定化改性。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多角激光散射(MALLS)、差示扫描量热(DSC)以及热重法(TG)对改性反应过程及改性前后的聚合物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十八羧酸钠可以和BPS的碳卤末端反应,将不稳定的碳溴末端转变成热稳定的酯键,改性后聚合物的分子质量和支化程度均有所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Tg)升高了23.3℃,并且TG结果证实改性后聚合物热稳定性提高。 王彤 杨宏军 黄文艳 江孝成 姜扣琴 张东亮 蒋必彪关键词:支化聚苯乙烯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二乙烯苯为支化单体的支化聚苯乙烯合成反应 被引量:1 2012年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t-BBiB)为引发剂,二乙烯苯(DVB)为支化单体,在90℃的条件下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支化聚苯乙烯。用气相色谱(GC)、核磁共振(1H-NMR)和三检测体积排除色谱(TD-SEC)对聚合反应过程和聚合物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在聚合体系中少量带有贫电子双键的共聚单体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存在下,能提高引发剂效率,可以在高单体转化率下(>95%)保证聚合反应体系不交联,合成得到高分子量的支化聚苯乙烯,而且分子量分布相对较窄。 潘会立 薛小强 黄文艳 刘云 蒋必彪关键词:支化聚苯乙烯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二乙烯苯 支化聚苯乙烯-丙烯酸叔丁酯的合成及表征 2010年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t-BBiB)为引发剂,溴化亚铜CuBr/五甲基二乙基三胺(PMDETA)为催化体系,二乙烯苯(DVB)为支化单体,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支化聚苯乙烯和丙烯酸叔丁酯共聚物。采用核磁(1H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多角度激光散射(MALLS)对聚合过程及产物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单体转化率小于70%时,主要生成带有悬垂双键的初级链;随反应进行,悬垂双键参与反应形成支化大分子,分子质量快速增加。 时晓晓 黄文艳 杨宏军 任强 蒋必彪关键词:支化聚合物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苯乙烯 二乙烯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