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荆州市科技攻关项目(2006ZDE01-41)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王虹朱华龚悌宁浩勇陈红梅更多>>
相关机构: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荆州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大细胞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癌
  • 1篇导管内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判断
  • 1篇乳腺
  • 1篇乳腺导管
  • 1篇乳腺导管内
  • 1篇乳腺疾病
  • 1篇组织学
  • 1篇组织学分级
  • 1篇细胞
  • 1篇浸润性
  • 1篇浸润性导管癌
  • 1篇肥大
  • 1篇肥大细胞

机构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荆州市第二人...

作者

  • 1篇樊小明
  • 1篇张玲
  • 1篇彭涛
  • 1篇王嘉羚
  • 1篇黄顺东
  • 1篇陈红梅
  • 1篇宁浩勇
  • 1篇龚悌
  • 1篇朱华
  • 1篇王虹

传媒

  • 1篇职业与健康

年份

  • 1篇2008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肥大细胞在乳腺导管内上皮瘤变与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MC)在乳腺导管内上皮瘤变(DIN)与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该2类疾病诊断及远期预后判断的意义,并探讨该2两类患者发现年龄方面的变化状态,以揭示其流行病学特点。方法MC检测用MC和胶原纤维组合染色法,组织学分级用Patley和Scarff方法。结果2类75例患者(DIN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55例)MC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08,P<0.01);5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Ⅰ、Ⅱ、Ⅲ级患者的MC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9.12,P<0.01)。2类75例患者的病变发现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6.68,P<0.01)。结论MC数量与组织学分级结果,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即两类患者的MC数量是DIN>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Ⅰ、Ⅱ、Ⅲ级患者的MC数量是Ⅰ>Ⅱ>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12,P<0.01)。说明MC数量可作为该两类疾病诊断及远期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龚悌朱华黄顺东宁浩勇樊小明张玲王虹彭涛陈红梅王嘉羚
关键词:乳腺疾病组织学分级肥大细胞预后判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