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5063042)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陈彪蔡彦宁刘姝关云谦谢淑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鼠肝
  • 2篇小鼠
  • 2篇小鼠肝
  • 2篇C57
  • 1篇胸腺
  • 1篇胸腺组织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时钟基因
  • 1篇实时定量PC...
  • 1篇实时荧光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昼夜节律
  • 1篇小鼠肝脏
  • 1篇节律
  • 1篇基因
  • 1篇甲基
  • 1篇甲基化
  • 1篇甲基化分析

机构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刘姝
  • 2篇蔡彦宁
  • 2篇陈彪
  • 1篇谢淑
  • 1篇关云谦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C57小鼠肝、肾、脾、胸腺组织时钟基因的表达特点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测不同脏器组织中时钟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波动性。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57小鼠肝、肾、脾和胸腺中4种重要时钟基因mBMAL1、mPER1、mCRY1和mCRY2的表达。结果肝和肾中4种时钟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有显著波动(P<0.01);而脾中仅mBMAL1、mPER1、mCRY1的节律性表达明显(P<0.01,P<0.001,P<0.05),并且波动振幅较为平和;胸腺中4种时钟基因的表达均不具备昼夜波动的特征,同时表达水平也与其他3种组织存在显著差异(P<0.01)。时钟基因所构成的环路在不同组织中也不尽相同,mPER1的负反馈效应在肝中较为主要,mCRY1和mCRY2的负反馈效应在肾和脾中较为主要。结论不同周围组织的分子时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相关正负反馈元件和环路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刘姝蔡彦宁谢淑关云谦陈彪
关键词:昼夜节律时钟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
C57 BL/6J小鼠肝脏中mPer1基因CpG岛甲基化分析
2009年
目的建立分析C57BL/6J小鼠肝脏组织mPer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亚硫氢酸修饰法,检测mPer1表达峰、谷对应的甲基化状态。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mPer1基因表达时相特点,并利用亚硫氢酸修饰法对小鼠肝脏组织mPer1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和E-box甲基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C57BL/6J小鼠肝脏组织mPer1基因表达有显著波动性,表达高峰位于ZT13,低谷位于ZT01。序列分析显示mPer1基因启动子区含有CpG岛,并且该CpG岛覆盖与mPer1波动性表达密切相关的顺式元件E-box1和E-box2。亚硫氢酸修饰测序结果显示,mPer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和E-box均呈低甲基化或非甲基化状态。不同时间点mPer1基因CpG岛甲基化频率无显著变化(P=0.458)。结论肝脏中mPer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和E-box均为开放状态,可以与时钟相关转录因子结合。甲基化不参与调节mPer1基因的节律性表达。
刘姝蔡彦宁陈彪
关键词:CPG岛甲基化实时定量PC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