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ZJ036)
- 作品数:15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程群涂敏华更多>>
- 相关机构:闽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温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道教舞蹈中仙踪神迹之钩沉
- 2017年
- 在道教舞蹈中,舞蹈者所塑造的角色多数为神灵神仙或仙境灵物等。舞蹈者是以鲜明的动态肢体语言向所有观舞者诉说有关神灵神仙的点点滴滴。那些舞蹈包孕着丰富的神灵仙家之历史传说,凝结有厚重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道教舞蹈在民间社会的广泛演绎,使道教文化在民间社会中的影响力得到不断扩张与播撒,也于无形之中令道教思想文化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大厦的方方面面,确立起道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民间民俗文化体系中的灵魂性地位。
- 程群
- 关键词:传说
- 道教舞蹈中的传统武术文化元素考辨被引量:2
- 2015年
- 道教舞蹈与中国传统武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渗透或融合关系,道教斋醮仪式舞蹈表现了鬼神之间激烈战斗的内容,其中包含的传统武术成分尤其显著,它们大多数包含拳术、剑术、掌术、刀术成分。"癫道士醉舞"、"散仙醉卧逍遥山"等舞蹈中融有大量"醉拳"的成分。"烛龙噀雨舞"融入大量"龙形拳"、"蛇形拳"成份。"祭五公"舞蹈中融入有"猴拳"、"虎形拳"等成分。"神仙戏鸭"、"白凤伴仙"等舞蹈融入有"凤形拳"、"鸭形拳"成分。"道士斩旱魃"、"钟馗驱瘟鬼"、"道公耍剑驱邪"等舞蹈则包含丰富的"剑术"成份。道教舞蹈是"舞"、"武"混融的动态身体之艺术,呈现出刚柔相济、文武互彰的审美特色。
- 程群
- 关键词:道教舞蹈武术考辨
- 道教法术世界中的古代人生愿景
- 2014年
- 道教法术常被简称为"道术"、"道法",它是中国古代民众生活之精神积淀的折射,其中隐匿着包括道门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古代民众面对种种生活困境而激生出的人生愿景。这些人生愿景之内容包括:超越与征服死亡的梦想,驱除与避免疾病的渴望,赢得富足物质生活的希翼,化解农业灾害取得农业丰收的憧憬,以及获得便利交通方式与出行条件的期待等等。道教经典中关于各种法术的功用与操作方法的记录以及道门高道对法术娴熟运用之事迹的记载,完整传递出中国古代民众所怀抱的种种人生愿景之具体消息。
- 程群涂敏华
- 关键词:法术道教
- 道教舞蹈之宗教哲学内涵考察
- 2015年
- 道教舞蹈被称作"身体化道经"或者是"动态版道经",属于道教思想理论的形象化、动态化表达形式,其中积淀的宗教哲学意蕴尤为厚重。道教舞蹈是以动态形象对"天堂实存""神仙实有""仙可学致"等道教理念进行确认与肯定。道教舞蹈也对道教"善恶有报""惩恶扬善"等思想观念进行了揭示。此外,部分道教舞蹈成为道门之公平正义理论的形象展演。最后,很多道教舞蹈体现了道门人士对于自由逍遥、无拘无束生命状态的探索精神,成为道门人士追求自由生命状态的象征。
- 程群
- 关键词:道教舞蹈哲学
- 道教舞蹈中舞具之历史、传说内蕴考察被引量:2
- 2016年
- 道教舞蹈作为宗教型舞蹈艺术,其内容多数是围绕神学性主题展开,宗教神秘主义特色尤其显著。道教舞蹈中频繁出现的各种舞具多数也属于道教法器,典型的舞具包括桃木剑、照妖镜、仙人钵、酒葫芦等等。它们所凝结的历史、传说内容相当丰富繁杂,属于文化意味厚重的物性符号。这些舞具在道教舞蹈中的高调"在场",强化了道教舞蹈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宗教神秘主义色彩,使得道教舞蹈与中国其它传统舞蹈之间形成显著区别。
- 程群
- 关键词:传说内蕴
- 道教舞蹈与中国传统象占、星占、风水文化
- 2020年
- 道教舞蹈与民间民俗文化存在着联姻关系,没有那些民间民俗文化,部分道教舞蹈也就不可能存在。那些道教舞蹈就是舞蹈道士以自己的身体语言向所有观舞者指引、开显相关民间民俗文化知识。借助于那些道教舞蹈,人们能够寻得有关中国民间民俗文化例如象占文化、星占文化、风水文化的浓郁踪影。或可说,在漫长的历史之流中,部分道教舞蹈以其宗教仪式为载体,守护与承载了丰富的民间民俗文化。
- 程群
- 关键词:星占风水
- 道教舞蹈中仙踪神迹之钩沉
- 2017年
- 在道教舞蹈尤其是中国传统节日里演绎的用于“娱神”“娱人”的道教舞蹈中,舞蹈者所塑造的角色多数为神灵神仙或仙境灵物、邪精恶鬼等等。那些舞蹈表演者是以鲜明的动态肢体语言向所有观舞者诉说有关神灵神仙的点点滴滴:那些道教舞蹈包孕着浓郁的神灵神仙之历史传说,凝结着神秘、幽深的宗教神秘主义色调,宗教文化底蕴尤其厚重。就我们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中国传统道教舞蹈所涉及的神灵、俗神为数众多,其中著名者至少包括如下神灵、仙家:
- 程群
- 关键词:舞蹈者中国传统节日宗教神秘主义钩沉神迹历史传说
- 道教舞蹈叙事性特征初窥
- 2018年
- 舞者道士善于借助动态身体进行言说。道教舞蹈沿袭、发展了前道教时期舞蹈的叙事性特征,其叙事逻辑性很强,叙事内容丰富。作为宗教型艺术,道教舞蹈之叙事内容又以神学性内容居多,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 程群
- 关键词:叙事
- 道教舞蹈中多元思想文化基因考辨
- 2016年
- 道教思想渊源的"杂而多端"决定了包括道教舞蹈在内的诸多道教艺术拥有多元思想文化互融、共在的鲜明特征。道教舞蹈除了凝结有厚重的道教思想文化内容,儒释道思想文化、地区性传说与信仰文化、西域与少数民族思想文化乃至于上古神话内容在道教舞蹈中都有深度融入。说明历史上中国道教在华夏大地传播、与其它思想文化碰撞、交融的普遍性与广泛性,也揭示出中国道教所拥有的包容开放、宏伟盛大、源远流长的文化气象。
- 程群涂敏华
- 关键词:思想文化
- 道教舞蹈的虚拟性特征初探——以斋醮仪式舞蹈为中心的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道教舞蹈的虚拟性特征既鲜明又独具特色。其虚拟性内容主要指向两方面:一,道教舞蹈中空间环境之虚拟性,舞蹈中"天堂地狱""华夏九州"等皆为虚拟性存在。这些虚拟性环境借助于舞蹈者的肢体语言或现场布景开显而出。"化境""卷帘""立狱""罡单"的设置与铺排、高功法师的掐诀、存想、步罡、念咒皆可营造出虚拟的天堂、地狱、九州景象。二,道教舞蹈中形象的虚拟性。"神仙鬼魅"属于斋醮仪式舞蹈中"隐性的在场者"。"化神""召神""三献""进表""焚表""发炉""复炉""请圣""降圣""发符"等环节皆暗示出"神灵神仙"的降临与在场。"召拷鬼怪""借臂捉鬼"等环节则牵引出"邪精恶祟"的到场。这些"隐性的在场者"是虚拟性的存在,没有这些虚拟性的存在者,道教舞蹈的宗教意义与神圣价值荡然无存。
- 程群
- 关键词:道教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