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CNU13A05003)

作品数:3 被引量:58H指数:3
相关作者:段德忠刘承良余瑞林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通达
  • 3篇通达性
  • 3篇城市
  • 2篇武汉城市圈
  • 2篇城市圈
  • 1篇空间句法
  • 1篇场强模型
  • 1篇城市腹地

机构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作者

  • 3篇刘承良
  • 3篇段德忠
  • 2篇余瑞林

传媒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地理科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城市腹地的乡镇通达性的时空格局及其演化——以湖北荆州市112个乡镇为例被引量:10
2015年
行政边界对路网的分割效应和以出行方向机会均等为前提是当前通达性研究中的两大问题。基于2000-2011年荆州市城乡道路网空间数据库,自下而上揭示了2000-2011年荆州市乡镇通达性的时空格局及其演化特征:(1)基于城市腹地范围的乡镇通达性评价较好的模拟了乡镇的出行意愿,且实现了区内通达性与区际通达性的综合。十多年间,交通网络建设带来的城市腹地时空压缩效应显著:荆州市乡镇地域所属地级市腹地格局由荆州"一城主宰"演变为荆州和岳阳"两城瓜分",所属县级市腹地格局也经历了由"荆州独享"到"周边共享"的发展历程;(2)十多年间,荆州市乡镇通达性空间分布基本遵循距离衰减律,呈现以荆州城区为中心的环状分布格局,且时序上表现出微观动态性和宏观稳定性特征:一是,通达性空间分布呈现由低水平集聚向优化均衡的动态性发展趋势。二是,乡镇通达性空间分布结构由核心-边缘向等级圈层结构的演进。三是,乡镇通达性发育具有时空惯性,呈现显著的快速干道指向性;(3)十多年间,荆州市乡镇通达性发育呈现出"单核单轴弱扩散"→"单核多轴强扩散"→"双核多轴全扩散"的空间演化模式。
段德忠刘承良
关键词:场强模型城市腹地
基于空间句法的武汉城市圈城乡道路网通达性演化分析被引量:40
2015年
将空间句法理论与GIS相结合,基于1989~2010年武汉城市圈城乡道路网数据,定量分析城乡道路网发育的空间通达性演化规律:1 1989~2010年,城乡道路网拓扑连接位序-规模结构日益发育典型,形成稳定的"金字塔"结构,高等级、高控制力的高通达性轴线发育水平较低,导致整个网络伺服效率和应对"拥堵"能力的低下;2武汉城市圈城乡道路网生长发育具有时空惯性,呈现典型的"核心-边缘"和"等级圈层"复合结构;并生成两条带状城乡交通走廊和多个不同等级有序融合的"轴-辐"网络体系;3城乡道路网这种通达性等级空间格局与圈域城镇体系、交通设施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尤其是与高速公路为代表的高等级路网发育水平,表现出复杂的共轭协调关系,表现出周期性和螺旋式的空间嬗变,是城乡道路网自组织生长机制支配,以及路网扩张和细分两种内力共同交互作用的结果。
刘承良余瑞林段德忠
关键词:通达性空间句法武汉城市圈
武汉城市圈城乡道路网通达性的空间演化被引量:8
2013年
基于1989—2010年武汉城市圈城乡道路网空间数据库,引入时空距离通达性模型,从中心—外围节点通达性和城乡节点—节点通达性两个方面,定量分析武汉城市圈城乡通达性变化及其空间格局。发现武汉城市圈通达性基本遵循距离衰减律,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的靶形结构,呈现由核心—边缘式向等级圈层式渐进演化的空间格局。另外,由于城乡道路网分布的不均匀,因地形地貌发育、线路技术等级和节点社会经济水平等差异性,导致整个路网空间伺服效能存在空间异质性,整体呈现不规则化、层级分异化和网络均衡化格局。
刘承良段德忠余瑞林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