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417200)

作品数:16 被引量:327H指数:10
相关作者:李跃清李国平张琪陈功何光碧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青藏
  • 7篇青藏高原
  • 6篇降水
  • 5篇暴雨
  • 3篇雨日
  • 3篇数值模拟
  • 3篇降水量
  • 3篇大气科学
  • 3篇值模拟
  • 2篇低涡
  • 2篇地形
  • 2篇多时间尺度
  • 2篇中尺度
  • 2篇中尺度对流
  • 2篇中尺度对流系...
  • 2篇年降水
  • 2篇暖区
  • 2篇飑线
  • 2篇飑线过程
  • 2篇夏季

机构

  • 9篇中国气象局成...
  • 8篇成都信息工程...
  • 6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四川省气象局
  • 1篇福建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华风气象传媒...
  • 1篇河南省电力公...

作者

  • 7篇李跃清
  • 4篇李国平
  • 3篇林永辉
  • 2篇何光碧
  • 2篇陈功
  • 2篇张琪
  • 2篇周秋雪
  • 1篇何钰
  • 1篇屠妮妮
  • 1篇倪允琪
  • 1篇谷湘潜
  • 1篇康红文
  • 1篇肖天贵
  • 1篇赵兴炳
  • 1篇徐祥德
  • 1篇张利红
  • 1篇蒋文轩
  • 1篇王淑莉
  • 1篇郭弘
  • 1篇佟铃

传媒

  • 4篇高原山地气象...
  • 2篇高原气象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 2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气象
  • 1篇气象学报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暴雨灾害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南暖区暴雨中一次飑线过程的数值模拟
运用WRF模式模拟,研究分析了2010年5月6-7日华南暖区暴雨中低空急流与尾部入流在飑线系统组织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系统发生发展阶段,低空急流增强飑线西南侧的水平涡度。水平涡度引发的垂直环流通过促进不稳定区能...
郭弘林永辉
关键词:暖区暴雨飑线弓形回波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东侧“雅安天漏”旱涝年降水特征被引量:6
2012年
利用四川省雅安市1951~2008年逐日降水资料和1969~2000年逐小时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青藏高原东侧雅安地区4个典型旱年和4个典型涝年的降水量、降水频率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雅安旱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为1242.9mm,涝年的平均年降水量比旱年多1010mm。旱年汛期降水量占旱年降水总量的70.4%,涝年汛期降水量超出旱年一倍,且占涝年降水总量的81.1%。旱、涝年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明显,且涝年的季节差异更加显著;雨强与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相似,夏季达到最大,且旱、涝年年雨强和汛期雨强的差异很明显;旱、涝年之间的雨日差异要小的多,季节差异也不突出。旱、涝年降水量和雨日的最大值、最小值出现月份不同,旱年降水量7月最多、1月最少,而涝年降水量8月最多、12月最少。另外,旱、涝年白天、夜间的月降水量和月雨日最大值出现时间不同,并且不同降水强度,旱、涝年降水量和雨日的逐月变化也有较大差异;旱、涝年降水日变化与夜雨特征都突出,但夜间降水量和频次远远大于白天。旱、涝年降水量和频次的最大值、最小值出现时间有差异,旱年最大小时降水量在01时,最小在14时。涝年夜间小时降水量为双峰结构,最大小时降水量在23时,另一最大值在03时,最小在16时。旱年和涝年最大小时降水频次均出现在00时,最小分别出现在14时和15时。并且,降水量和频次从谷值到峰值的增加速率超过了从峰值到谷值的衰减速率;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降水强度的增加,其夜间降水量越容易出现多峰值的波动,且旱、涝年夜间降水量和频次的差值也越明显。其中,旱年中雨和大雨降水量和频次高于涝年,但涝年暴雨降水量和频次远高于旱年。
周秋雪李跃清
关键词:降水量雨日多时间尺度
青藏高原东侧一次低涡暴雨过程地形影响的数值试验被引量:34
2013年
由于模式地形与实际地形存在不同程度偏差,而地形对降水有着重要作用,利用WRFV3.1模式,引入气象站海拔改变模式局地地形方法,针对2008年7月20-22日四川盆地一次强降水过程,分析了地形对数值模式预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式中引入更真实地形使得降水强度增大、强降水中心位置和发生时间有所改善,对流层中低层上升运动和气旋切变显著增加,低涡位置有所改善,由此带来更强的降水和落区改善;改变单点地形高度后,其上空气象要素较周边地区都有所变化,随着模式地形高度的改变其幅度不断增加,气象要素变化也更为显著;引入更真实地形使得降水中心增湿、增温和降低高度特征非常明显,气象要素的变化有利于地形改变后低值系统的加强和降水强度的增强。单点地形高度改变可引起初始时刻局地气象要素的微小偏差,但随着积分时间增长,偏差则进一步加大。在保证模式积分稳定的前提下,提出了通过一些关键点引入实际地形高度,从而改进模式的预报效果,特别是降水预报效果的一种地形处理思路。
何光碧屠妮妮张利红陈功
关键词:低涡强降水地形影响
华南一次飑线过程线状对流模态变异机理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利用高时空分辨率的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并结合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分析2013年5月15日发生在广西广东地区的一次强飑线过程,着重分析了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由平行型(PS)模态到拖尾型(TS)模态的转变过程及机理。结果表明,此次飑线过程发生于高层弱辐散区,500 hPa有明显短波槽东移发展,850 hPa有切变线和低空暖湿急流,地面有冷锋和低压倒槽。西侧初始对流发展为PS型MCS模态,成熟期无雷暴高压。东侧减弱的初始对流再次加强发展后与西侧PS型MCS合并发展成为TS型MCS模态。数值模拟结果显示,PS型模态具有平行于对流线的气压梯度力和加速度分量,该分量产生了平行于对流线的风分量。TS型模态中,平行于对流线的气压梯度力和加速度很小,而垂直于对流线的气压梯度力和加速度很大,正是由于平行于对流线的加速度分量的消失和垂直于对流线的加速度分量的增强促使对流线内部相对系统流场由平行向转变为垂直向,导致MCS模态由PS型转为TS型。
康兆萍林永辉
关键词:加速度飑线
“雅安天漏”研究进展被引量:32
2011年
围绕青藏高原东侧"雅安天漏"现象,综述了近40多年来"雅安天漏"的天气、气候与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进展;在分析前期研究薄弱环节的基础上,从基本特征、复杂地形、热源与边界层结构、形成机理、天气气候联系、区域气候响应等方面,提出了"雅安天漏"研究中存在的6个主要科学问题,并指出了综合观测、科学试验、资料分析、理论研究和预报技术是"雅安天漏"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李跃清张晓春
关键词:热源
西南涡大气科学试验的观测布局理论与实践被引量:9
2012年
我国是气象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西南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与我国夏半年的暴雨洪涝灾害密切相关,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有着严重的影响。基于西南涡理论研究与科学试验现状,阐述了西南涡大气科学试验的观测基础对西南涡基本信息、理论研究和业务预报的重要意义。从站点分布、设备技术、观测要素等方面,提出了西南涡大气科学试验观测布局的设计思想与技术原则。在此基础上,系统设计了西南涡大气科学试验的观测布局工程,并于2010年、2011年开展了两次西南涡大气科学试验,检验了观测布局设计思想的正确性,推动了西南涡研究与业务的进展。最后,从西南涡大气科学试验的需求、现状和效果,进一步指出了加强其观测布局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对我国经济发展、防灾减灾的重要意义。
李跃清徐祥德赵兴炳
近25年来中国山地气象研究进展被引量:29
2016年
山地气象学是研究山地与大气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山地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25年来,中国山地气象研究取得了不少重要进展。除继续重视青藏高原的大气科学试验及深入研究之外,还对天山、华山、秦岭、横断山、峨眉山、哀牢山、娄山、巴山、大别山、太行山、长白山、黄山、九华山等主要山脉开展了地形与气象关系的研究。针对与山地气象相关的观测试验、大气边界层、动力学理论、数值模拟、降水科学、气候与气候变化、气候资源、环境气象及气象灾害等研究领域,本文分别对这些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中国山地气象未来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与发展方向。
李国平
关键词:灾害
江南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中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模态转换机理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及WRF输出资料,研究了2014年6月20—21日发生在江南地区的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中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的演变过程、结构特征及模态转变机理。此次暴雨发生在500 h Pa东移发展的短波槽前、850 h Pa切变线与低空暖湿急流之间的不稳定区。MCS演变过程中组织模态发生转变,对流东移发展形成拖尾型(tailing stratiform,TS) MCS,后逐渐转变为平行型(parallel stratiform,PS) MCS。环境风场上,TS型MCS表现为垂直对流线的相对入流,弓状回波北侧有气旋生成; PS型MCS低层表现为垂直对流线的相对入流,中高层表现为平行向相对入流。TS型MCS中,强对流区位于正扰动气压带,形成垂直作用于对流线的气压梯度力,导致相对入流垂直对流线;而在平行对流线方向上,扰动气压变化小,平行相对气流弱,整体呈现为较强的垂直向相对气流; PS型MCS中,气压扰动整体表现为西南正气压扰动与东北负气压扰动的分布特征,在西南-东北向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形成平行对流线向后的相对入流,导致MCS模态的转变。
王雪林永辉刘善峰
关键词:持续性暴雨
西南地区夏季云量与降水的关系特征分析被引量:23
2014年
论文利用我国西南地区地面降水资料和ISCCP D2云资料,通过SVD、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了该区域夏季雨层云、高层云、深对流云与降水量、雨日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南的贵州、重庆地区夏季的雨层云与雨日、雨量具有较好的关系,尤其是与雨日的相关系数高达0.73。除云南中、西部地区外,西南其余地区夏季高层云与雨量、雨日具有较好的关系,且相关系数与雨层云接近,反映此地区发生降水时,一般是雨层云和高层云相伴存在。夏季的深对流云也与雨量、雨日具有较好的关系,由于深对流云常产生阵性强降水,对降水量贡献较大,所以与雨量关系更为显著,其相关系数高达0.86,并且在三种降水性云系中与降水关系最好。
李跃清张琪
关键词:雨层云高层云降水
GRAPES-GFS模式中系统误差的订正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基于历史资料的模式距平积分订正方法 ANO方法,利用ERA-interim和NCEP FNL资料,对GRAPES-GFS-subdomain模式的预报结果进行订正,消除部分模式系统误差,到达提高天气预报质量的目的。试验说明ANO方法不仅在环流场的预报订正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其中位势高度和温度的距平相关系数ACC和均方根误差RMSE订正幅度最为明显。对于2011年7月中旬一次降水的关键条件水汽的强度以及移动路径也有更加接近于真实情况的订正效果,在降水过程前的预报结果中,温度与水汽通量的移动路径订正效果明显,体现出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
佟铃彭新东崔晶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数值天气预报历史资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