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0792)
- 作品数:7 被引量:60H指数:4
- 相关作者:侯锐赵昕尚磊田磊更多>>
-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第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自体牙移植术——自体牙移植术简介被引量:22
- 2013年
- 自体牙移植术是将牙齿从一个位置移植到同一个体的另一位置,包括将埋伏、阻生、或萌出牙齿转移到手术制备的牙槽窝内。其可分为传统移植、牙槽内移植和意向再植,不同类型有其各自的适应证。本文介绍了自体牙移植术相应的检查分析、治疗计划、具体手术操作步骤、影响预后的因素及成功的标准。总之,在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情况下,自体牙移植术是一种兼具生物学和经济学的治疗方法。
- 侯锐
- 关键词:自体移植牙移植临床适应证预后
- 自体牙移植术简介被引量:8
- 2013年
- 自体牙移植术是将牙齿从一个位置移植到同一个体的另一位置,包括将埋伏、阻生、或萌出牙齿转移到手术制备的牙槽窝内。其可分为传统移植、牙槽内移植和意向再植,不同类型有其各自的适应证。本文介绍了自体牙移植术相应的检查分析、治疗计划、具体手术操作步骤、影响预后的因素及成功的标准。总之,在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情况下,自体牙移植术是一种兼具生物学和经济学的治疗方法。
- 侯锐田磊
- 关键词:自体移植牙移植颌面创伤牙槽突
- STA无痛麻醉仪在老年牙周病患者牙拔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比较新型STA无痛麻醉仪和传统手推卡局式注射器在老年牙周病患者牙周韧带注射麻醉和松动患牙拔除术中对患者血压、心率、疼痛程度、面部表情、合作程度和耐受行为的影响。方法:对52例老年牙周病患者的104颗松动牙采用随机、双盲、自身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在局部麻醉时使用新型STA无痛麻醉仪(试验组)和卡局式注射器(对照组)行牙周韧带注射,分别记录麻醉和手术时患者的血压、心率数值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Kuttner、Frankl和Houpt各量表的评估,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卡局式注射器相比,使用新型STA无痛麻醉仪局部麻醉时,老年患者的舒张压(DBP)、VAS和Kuttner分值明显降低,Frankl和Houpt分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中各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新型STA无痛麻醉仪能明显减轻麻醉中老年患者的血压波动和疼痛程度、缓解面部紧张表情、提高合作程度和耐受行为。
- 杨霞侯锐尚磊许广杰薛芃
- 关键词:老年患者
- STA无痛麻醉仪在口腔治疗中的应用特点被引量:16
- 2015年
- 口腔局部麻醉可以减轻患者口腔治疗带来的疼痛,降低不适感,缓解其对口腔治疗的恐惧感,已经在口腔临床中被广泛应用。随着牙科器械的不断革新,STA无痛麻醉仪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就STA无痛麻醉仪的构造、基本使用方法、注射技术以及口腔治疗中的优点和局限性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工作者在口腔操作中如何使患者得到无痛、舒适、安全的治疗而提供帮助。
- 杨霞侯锐许广杰薛芃
- 关键词:局部麻醉疼痛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原代培养、鉴定及成骨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成骨分化及其在成骨诱导过程中成骨相关标记物的变化情况。方法:通过原代培养的方法获得hUCMSCs;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对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通过茜素红染色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成骨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在成骨诱导过程中设立时间点(0d、7d、14d、21d),对成骨相关标记物(碱性磷酸酶、骨桥蛋白、Runx2)进行检测。结果:通过原代培养成功获得hUCMSCs;流式分析结果显示其表达间充质干细胞标记物;进行成骨诱导21d后茜素红染色阳性,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胞浆内大量表达骨桥蛋白;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桥蛋白(mRNA水平)在第7天时即表现出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升高,Runx2(mRNA水平)在第7天时达到峰值,随后下降。结论:hUCMSCs的成骨分化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体外诱导7d后成骨分化进行已经全面启动;经过诱导的hUCMSCs比未诱导的细胞更适合用于骨缺损修复。
- 李云鹏赵昕封兴华张浚睿陆斌王一波刘彦普侯锐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脐带细胞培养成骨分化
- 共培养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向牙周膜细胞(hPDLs)分化的体外实验研究
- 2015年
-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向人牙周膜细胞(hPDLs)分化的可能性。方法:原代培养获得hUCMSCs和hPDLs;应用Transwell小室将两种细胞进行非接触式共培养;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共培养过程中hUCMSCs干细胞标记物CD146、SOX2、SSEA和Stro-1的变化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共培养过程中波形蛋白(Vimentin)在hUCMSCs中的变化情况。结果:共培养过程中hUCMSCs中的CD146、SOX2、SSEA和Stro-1持续降低;而Vimentin持续增高。结论:通过与hPDLs共培养,可以成功地将hUCMSCs诱导分化成为牙周膜样细胞,进一步证明了hUCMSCs可用于牙周损伤修复的可能。
- 李云鹏赵昕王一波刘彦普侯锐
-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牙周膜细胞共培养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壳聚糖温敏凝胶中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在壳聚糖温敏凝胶中的增殖和成骨分化。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UCMSCs。制备壳聚糖温敏凝胶并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用壳聚糖温敏凝胶浸提液培养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使用成骨诱导培养液诱导壳聚糖温敏凝胶中生长的hUCMSCs向成骨方向分化,在诱导过程中进行茜素红法染色钙结节(21d)。结果:hUCMSCs在壳聚糖温敏凝胶浸提液中的增殖情况与常规培养液中相近,无显著性差异。壳聚糖温敏凝胶中生长的hUCMSCs成骨诱导21d时可见到橘红色的钙结节。结论:hUCMSCs在壳聚糖温敏凝胶中可以正常增殖,经过诱导后可以向成骨方向分化。
- 王一波李云鹏侯锐刘彦普
-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壳聚糖温敏凝胶增殖成骨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