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C51B00)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C51B00)

作品数:11 被引量:207H指数:8
相关作者:陈静张涵斌智协飞吴志鹏田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降水
  • 3篇气候
  • 2篇强降水
  • 2篇T213
  • 1篇低频振荡
  • 1篇延伸期预报
  • 1篇振荡
  • 1篇日数
  • 1篇释用
  • 1篇释用方法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学
  • 1篇秋季连阴雨
  • 1篇周期振荡
  • 1篇先验
  • 1篇先验信息
  • 1篇连阴雨
  • 1篇距平
  • 1篇可预报性
  • 1篇环流

机构

  • 7篇中国气象局
  • 6篇成都信息工程...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四川省气象局
  • 1篇大连市气象局
  • 1篇浙江省气候中...
  • 1篇浙江省气象服...
  • 1篇石家庄市气象...

作者

  • 7篇陈静
  • 3篇张涵斌
  • 2篇吴泽
  • 2篇范广洲
  • 2篇智协飞
  • 2篇江益
  • 2篇田华
  • 2篇吴志鹏
  • 2篇周定文
  • 1篇任志杰
  • 1篇孙云
  • 1篇程龙
  • 1篇矫梅燕
  • 1篇郭品文
  • 1篇龙柯吉
  • 1篇张宇彤
  • 1篇陈浩
  • 1篇刘樱
  • 1篇朱丽华
  • 1篇王亚男

传媒

  • 4篇气象
  • 2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气象学报
  • 1篇Advanc...
  • 1篇暴雨灾害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n Inter-hemispheric Teleconnection and 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Its Formation被引量:4
2010年
Through observational analyses, an inter-hemispheric teleconnection is identified between the subtropical reg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to the western Pacific near the Philippines (WP) and the region to the east of Australia (AE). The teleconnection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SSTAs) in key sea areas (including the Indian Ocea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area to the east of Australia). Based on the IAP T42L9 model, numerical experiments axe performed to explore 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teleconne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sitive SST anomalies in the key sea areas may jointly contribute to the occurrence and maintenance of the positive geopotential height anomalies over both the WP and AE and be a critical factor in the teleconnection formation. The large-scale SST anomaly in the Indian Ocean, involving the tropics concurrent atmospheric responses over both the WP and the east of Australia seems to reinforce and maintain the and subtropics of both hemispheres, may lead to AE, while the effect of the local SST anomaly to positive height anomaly over the AE.
刘舸纪立人孙淑清张庆云
关键词:TELECONNECTION
基于集合预报的中国极端强降水预报方法研究被引量:53
2013年
极端强降水天气属于小概率事件,其发生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预报难度很大。根据Anderson-Darling检验原理研究基于集合预报资料的极端强降水天气预报方法,利用2007—2010年中国T213集合预报资料和2001—2010年6—8月中国降水观测资料,分析观测与集合预报累积概率密度分布函数的特征,建立基于集合预报与模式历史预报累积概率密度分布函数连续差异的数学模型——极端降水天气预报指数(EPFI),并对2011年7月中国极端强降水天气进行预报试验。结果表明,极端降水天气预报指数可以充分利用集合降水累积概率密度分布的尾端信息,为极端强降水提供科学合理的预报,基于中国气象局(CMA)T213集合预报的极端降水天气预报指数可提前3—7 d发出极端强降水预警信号,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预报技巧逐渐降低。研究还表明,模式气候累积概率分布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极端强降水天气识别能力。
刘琳陈静程龙林春泽吴志鹏
关键词:极端强降水
T213全球集合预报系统物理过程随机扰动方法研究被引量:23
2011年
目前我国的T213全球集合预报系统采用BGM初值扰动方案,没有考虑模式扰动方法,在技术上滞后于国际先进数值中心的集合预报系统。本文参考ECMWF的模式扰动方法,设计了我国T213全球集合预报系统的物理过程随机扰动方法,并对2008年7月20—31日进行了集合预报批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T213全球中期数值预报模式对物理过程随机扰动很敏感,对物理过程扰动后,模式物理量的预报情况发生变化,且这种变化随着积分时间增长而迅速扩大。在水平方向上主要表现为南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较赤道地区更敏感,在垂直方向上,表征大尺度运动特征的物理量(如位势高度、温度、风速等)在南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低层到高层都很敏感,尤以300 hPa最为明显,垂直速度、散度等物理量在赤道地区也非常敏感。多初值集合预报加入物理过程随机扰动后,集合平均均方根误差在积分后期略有改善,对降水预报水平也有较为明显的提高,这表明物理过程随机扰动方法具有较好的业务应用前景。
任志杰陈静田华
关键词:T213
基于模式先验信息的贝叶斯集合降水概率预报试验被引量:7
2013年
为了更好地利用降水预报历史先验概率分布函数信息修订集合概率预报效果,基于贝叶斯原理和贝叶斯降水概率预报模型,分别使用1952—2007年历史观测资料和2009—2011年6月24-120 h中国T213全球集合预报历史资料作为先验信息,对中国不同气候区代表站(广州、南京、武汉和成都)建立贝叶斯降水概率预报模型,对比不同先验信息下集合成员与集成贝叶斯降水概率预报拟合结果差异,分析先验信息对贝叶斯降水概率预报模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模式先验信息的贝叶斯降水概率预报模型,进行2008年6月降水概率预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由T213集合预报产生的先验信息较历史观测资料产生的先验信息更优,当先验信息的降水概率分布函数曲率最大处偏向降水大值区时,贝叶斯模型的降水预报结果也偏向降水大值区,反之亦然。结果还显示,先验信息对贝叶斯降水概率预报模型有重要影响,若先验信息偏向更多更大降水量时,贝叶斯降水概率预报对有降水的预报更优,若降水先验信息偏向更少更小降水量时,对无雨或微量降水预报效果越好。
张宇彤矫梅燕陈静
关键词:贝叶斯方法先验信息降水概率预报
四川秋季连阴雨的变化特征和时空分布被引量:23
2013年
利用1961—2007年四川省38个站9—11月的日降水资料,从发生次数、降水量和持续天数三方面资料,应用现代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对四川秋季连阴雨的变化特征和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秋雨量约占四川全年降水量的四分之一,其中秋季连阴雨量约占全年降水的五分之一、约占秋雨量的80%;四川秋季连阴雨的发生次数、降水量和持续天数总体上均呈减少趋势,这种减少是一种突变现象,发生在1980s中后期;从地域上来看,四川秋季连阴雨总体上呈西部增多、东部减少的趋势;EOF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秋季连阴雨最主要的特征为东西反相型分布。
江益范广洲周定文吴泽
关键词:秋季连阴雨
近60年“雅安天漏”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针对雅安地区特殊的"天漏"气候特征及以往对其变化特征研究较少问题,利用雅安市1951~2010年降水资料,从降水量和雨日数出发,通过回归分析、小波分析等现代气候统计诊断方法,综合分析"雅安天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降水量上,雅安市年降水量总体呈显著减小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尤为明显;从季节尺度上来看,春、夏、秋三季降水量呈现明显减少趋势,但冬季与之相反;从逐月降水比重可以看出,极大值主要出现在7、8、9月;从量级上看,小雨、中雨、大雨的降水量均在减小,暴雨却在增加,但各量级降水所产生的降水量与全年总降水量的比值相对比较稳定。从雨日数上看,雅安市四季的雨日数均表现出减少趋势,各个强度量级的雨日数也均在波动减小。小波分析结果显示:年降水量和雨日数在年代际时间尺度均存在准周期振荡。
吴泽范广洲周定文江益朱丽华
关键词:气候学气候变化降水量周期振荡
基于GRAPES_Meso的集合预报扰动方案设计与比较被引量:36
2014年
基于GRAPES_Meso区域集合预报系统,设计了三种集合预报扰动方案,即多初值、多初值多物理、多初值多物理多边值,并针对三种方案进行了连续一个月的批量试验,重点分析了2008年7月23日江淮暴雨过程。结果表明,对于降水预报,三种集合扰动方案均相对于控制预报均有所改善,多初值多物理与多初值多物理多边值方案对小雨、中雨预报改进效果显著,对暴雨预报略有改进;多初值方案仅能产生有限的集合离散度且难以增长,引入物理参数方案扰动及边界条件扰动能显著提高集合离散度,改善各物理量场的预报效果;通过比较,多初值多物理多边值为最优方案。该批量试验表明,模式物理过程及边界条件是影响GRAPES_Meso区域集合预报不确定性的不可忽视因素。
张涵斌陈静智协飞龙柯吉王亚男
关键词:GRAPES_MESO
基于T213集合预报的延伸期产品释用方法及初步试验被引量:10
2014年
基于T213集合预报系统2008年1月中国及附近区域500 hPa高度和850 hPa温度的1~15 d预报资料,构建延伸期产品释用方法,通过对逐日11~15 d预报资料做集合平均和后向衰减权重系数滑动平均,进而得到延伸期(11~15 d)候平均和候距平预报,并对预报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对11~15 d预报场做集合平均和后向衰减权重系数滑动平均均能降低预报误差,改善整体预报效果。由此得到的500 hPa高度场和850 hPa温度场11~1 5 d候平均预报误差与逐日控制预报第5d的水平相当,候距平相关系数均接近0.6,整体而言效果较好,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500 hPa高度场和850 hPa温度场11~15 d候距平预报在中国大陆地区位相准确率均较高,东南沿海和东北部分地区稍差,且850 hPa温度场的位相准确率整体高于500 hPa高度场。候距平预报对延伸期(11~15 d)的大范围持续性异常距平具有较强的捕捉能力,对异常距平出现的范围和分布、强距平中心的位置的预报均较好,但强度整体偏弱。
陈良吕陈静陈德辉田华周迪汪娇阳
关键词:延伸期预报释用方法候平均
华北地区冬季持续性异常低温事件与大气低频振荡活动的关系被引量:15
2016年
采用1959—2009年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华北地区冬季持续性异常低温事件进行了定义,并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该区近50 a来冬季持续性异常低温事件的发生规律及环流特征,然后对华北地区持续性异常低温事件与大气低频振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近50 a来华北地区共出现26次持续性异常低温事件;环流场上持续性异常低温过程对应的是乌拉尔山高压脊的建立、发展、消亡以及东亚大槽的维持、加深、减弱过程;同时,分析发现低频波动与持续性异常低温事件密切相关,10-20 d低频环流场上华北、东北地区上空的低频气旋、中西伯利亚的低频反气旋,及30-60 d低频环流场上西西伯利亚附近的低频反气旋及日本海附近的低频气旋是造成持续性异常低温事件的重要低频影响因子,进一步分析发现对流层高层到低层的低频信号主要是由中高纬向低纬且自西向东传播,来影响我国华北地区的。
刘樱郭品文冯涛
关键词:低频振荡环流特征
GRAPES区域集合预报系统应用研究被引量:59
2014年
为发展GRAPES(Global and 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区域集合预报系统(GRAPES Regional Ensemble Prediction System,GRAPES-REPS),采用集合变换卡尔曼滤波(ETKF)初值扰动方法以及多物理过程组合的模式扰动方法,基于业务区域模式GRAPES_MesoV3.3.2.4构建了区域集合预报系统,进行了连续40 d的批量试验,重点分析了ETKF初值扰动的结构及其演变特征,并通过概率预报检验方法对GRAPES-REPS进行了集合预报系统性能检验和降水预报检验,分析了该系统对强降水个例的预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GRAPES-REPS能产生较合理的集合预报初值扰动,扰动结构随流型依赖并对观测有较好的响应,且扰动成员相互正交。扰动总能量分析表明集合扰动能够随预报时效保持合理增长状态。集合预报检验表明集合预报结果优于控制预报,集合成员间在72 h预报时效内能保持合理的集合离散度。将该区域集合预报系统与业务上基于WRF模式的区域集合预报系统WRF-REPS进行了降水预报对比,表明GRAPES-REPS的降水预报能力表现要优于业务WRF-REPS。强降水个例分析表明集合预报能较好预报出强降水中心,预报效果明显优于控制预报。
张涵斌陈静智协飞李应林孙云
关键词:GRAPES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