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3C0057Q)
- 作品数:3 被引量:51H指数:3
- 相关作者:吴伯志李彩虹胡昌应郑爱萍安曈昕更多>>
- 相关机构:云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坡耕地玉米不同间作模式效益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研究了玉米间作蔬菜和牧草等模式对田间通风、透光等生态效益和作物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间作基部的风速平均较单作增大30.3%,玉米等行距单作基部光照强度较间作减少12.9%;玉米宽窄行盖膜和玉米间作马铃薯的实际产量分别增加14.3%和13.3%;玉米间作辣椒和玉米间作白菜总产值分别比玉米裸地种植增加145.1%和118.1%;玉米等行距盖膜和玉米宽窄行盖膜总产值分别比玉米裸地等行距单作处理增加14.1%和9.9%。说明玉米盖膜间作能改善田间环境条件,是山地农业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之一。
- 安曈昕李彩虹吴伯志郑爱萍胡昌应
- 关键词:玉米蔬菜牧草间作
- 坡耕地甜玉米地膜覆盖间作模式水土保持效应被引量:7
- 2014年
- 针对云南省山地种植措施不合理,水土资源流失严重的现状,进行了甜玉米间作草带和辣椒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降雨集中的6,7,8这3个月,间作处理的径流量比单作处理的径流量平均减少了29.08%,侵蚀量平均减少了52.36%。B处理(甜玉米盖膜+牧草)的总径流量比D处理(辣椒单作)减少了85.05%,B处理的总侵蚀量比C(甜玉米盖膜单作),D处理分别减少了62.58%,63.34%。在极高雨强下,B处理的径流量比D处理减少了75.29%,B处理的侵蚀量比C,D处理的分别减少了81.36%,98.34%。可见,甜玉米间作牧草草带是一种持续利用和保护山地水土资源的有效措施。
- 安曈昕贺佳杨友琼韩学坤周锋吴伯志
- 关键词:甜玉米草带间作水土保持
- 玉米不同间作方式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被引量:43
- 2007年
- 针对云南山地种植措施不合理、水土资源流失严重的现状,进行了玉米间作蔬菜和草带等不同种植方式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8月份玉米间作马铃薯的径流量比玉米裸地单作减少37.4%;7月、8月份玉米间作白菜的土壤侵蚀量比玉米裸地单作分别减少46.7%和58.2%;7,8,9,10月份玉米间作混播草带(处理G)侵蚀量分别比玉米裸地单作显著减少68.9%,74.6%,84.5%和82.1%(P<0.01);玉米间作白菜、间作马铃薯、间作辣椒总侵蚀量分别比玉米裸地单作显著减少47.0%,43.8%和10.2%(P<0.01);玉米间作草带(处理D,G)总侵蚀量分别比玉米裸地单作显著减少60.8%和70.0%(P<0.01),玉米间作马铃薯的总径流量比玉米盖膜单作减少21.0%;在低雨强、中雨强和高雨强下,玉米间作处理的平均侵蚀量分别比玉米裸地单作减少35.7%,61.4%和70.2%。说明玉米间作蔬菜和牧草能有效减轻坡耕地水土流失,在高强度降雨中,其水土保持效果更明显。
- 安瞳昕李彩虹吴伯志胡昌应郑爱萍
- 关键词:玉米间作草带水土保持
- 玉米间作草带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 针对云南严重的水土流失现状,笔者进行了坡耕地玉米间作草带水土保持效应研究。设玉米盖膜宽窄行等高种植(处理A),玉米盖膜宽窄行等高间作草带(处理B),玉米盖膜等行距等高种植(处理C),玉米顺坡裸地单作(处理D,CK)4个处...
- 安曈昕欧阳铖人杨友琼龚爱民李元张连根吴伯志
- 关键词:玉米坡耕地草带间作水土流失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