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603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60313)
- 作品数:13 被引量:61H指数:4
- 相关作者:陶人川杨亦萍肖丽婷陈波曾启新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念珠菌负荷与唾液HBD-2及HBD-3水平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口腔念珠菌感染情况及其唾液人类β防御素(HBD-2、HBD-3)的表达水平和相互关系。方法:纳入确诊6个月以上近期病情没有变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39例为实验组及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集两组未刺激全唾液、含漱液,进行口腔念珠菌培养鉴定计数,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唾液HBD-2及HBD-3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中27例(69.2%)念珠菌培养呈阳性,明显高于对照组(20.0%),均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实验组唾液HBD-2和HBD-3的水平中位数分别为0.045μg/L和8.061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24μg/L和0.832μ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念珠菌负荷与唾液HBD-3的水平呈正相关(rs=0.245,P<0.05);唾液HBD-2与HBD-3的水平呈正相关(rs=0.370,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口腔念珠菌负荷普遍较高,分离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唾液中HBD-2、HBD-3的水平均升高,并与口腔念珠菌负荷呈正相关关系。
- 张林林陈波陶人川马飞
- 关键词:2型糖尿病口腔念珠菌
-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口腔表征的临床及诊断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在口腔的临床表征及诊断,为移植物抗宿主病口腔表征患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66年~2010年3月),EMBASE(1989年~2010年3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年~2010年3月)中英文文献。纳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有口腔表征及诊断的研究文献,对纳入文献的口腔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进行分析。结果:文献显示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口腔表征的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多样化。诊断标准不统一。结论:口腔溃疡,红斑病损,网状白斑病损是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在口腔的常见表征,多数患者伴有疼痛,唾液分泌减少。在临床上应该对口腔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有较全面的认识,同时其诊断标准尚待进一步规范。
- 陶人川肖丽婷赖永榕
-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口腔表征
- 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与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密切相关的指标,建立预测方程,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记录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空腹血糖值及系统并发症(包括肾病、神经病变和高血压);并对患者进行口腔检查,记录口腔卫生状况、口腔黏膜情况及义齿修复情况。运用标准含漱浓缩法检测患者口腔假丝酵母菌的检出率和负载量,并采用CHROMagar显色培养基进行初步生物分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与上述11项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69例检出口腔假丝酵母菌,检出率为49.3%,检出的假丝酵母菌菌种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以上述11项临床指标作为自变量,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发生与否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方程的总判断率为82.1%。经回归分析,空腹血糖值、口腔卫生状况和黏膜干燥是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空腹血糖值、口腔卫生状况、黏膜干燥是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回归方程得出的概率值可为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的预测及口腔护理保健提供参考。
- 陶人川陈波李雅灵马飞
- 关键词:2型糖尿病LOGISTIC回归分析
- 广西地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口腔黏膜健康状况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口腔黏膜健康状况,尤其是对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cGVHD)的口腔表征进行深入分析。方法:调查于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成功并存活的患者69例,以复诊的方式进行病史采集、口腔专科检查,详细记录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9例存活者中诊断为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者22例,出现口腔表征者14例,口腔内均存在大面积黏膜充血,主要主诉为口腔烂痛、口干,口腔溃疡者10例(71%),7例疼痛影响进食,其中合并网状白色条纹样病损或红斑样病损者8例,合并口腔黏膜起疱者5例;单独表现为网状白色条纹样病损或红斑样病损者1例(7%);念珠菌感染者1例(7%);口干者2例(14%)。对临床表现为苔藓样红白混杂斑纹型患者取相应口腔黏膜部位做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上皮轻度过角化,基底层细胞空泡形成,固有层纤维样变性,血管增生、管腔不规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结论:口腔溃疡、红斑样病损、网状白色条纹样病损等患者多伴有疼痛,唾液分泌减少,提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发生GVHD常伴有口腔表征。
- 肖丽婷彭圆媛陶人川赖永榕
-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口腔表征口腔黏膜
- LL37多肽及其mRNA在口腔扁平苔藓病损表达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LL37在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病损中的表达及在OLP疾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技术(RT-PCR)检测25例OLP患者的病变黏膜组织和7例健康对照黏膜组织中LL37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IHC结果显示,LL37在所有样本中均呈阳性胞质染色,主要表达于棘层和淋巴细胞。25例OLP组口腔病损黏膜均呈强阳性染色,较之健康口腔黏膜组中LL37为弱阳性染色,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样本均检测出LL37的cDNA电泳条带,健康口腔黏膜组中仅呈微弱表达,而OLP组病损黏膜上皮LL37表达明显增强。结论:LL37可能因炎性诱导呈上调表达而参与OLP的发生发展过程。
- 陶人川邹杰杨亦萍曾启新
- 关键词:口腔扁平苔藓先天性免疫
- 人类β-防御素2在口腔扁平苔藓病损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病损中的人类β-防御素2(hBD-2)的表达,以分析hBD-2在OLP发病机制与上皮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技术(RT-PCR),检测25例OLP病损组织、7例对照组织中hBD-2多肽的表达,并进行分析。结果 hBD-2在所有样本中均出现了阳性胞浆染色,健康口腔黏膜组中hBD-2蛋白为弱阳性染色,与呈强阳性染色的O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样本均出现了hBD-2的cDNA电泳条带,在健康口腔黏膜组中呈微弱表达,在OLP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口腔黏膜组织也有少量hBD-2表达,提示其作为机体先天性免疫的组成部分,在维持口腔黏膜健康上具有一定作用。在OLP的病理过程中hBD-2可能呈炎性诱导上调表达而参与了OLP的免疫发病过程。
- 肖丽婷邹杰陶人川杨亦萍曾启新
- 关键词:口腔扁平苔藓唾液上皮
- 人类β防御素3及富组蛋白5对念珠菌黏附牙龈上皮细胞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人类β防御素3(HBD3)及富组蛋白5(Hst5)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活性,及其对白色念珠菌黏附牙龈上皮细胞的抑制作用与机制。方法利用抗菌活性试验及牙龈上皮细胞体外模型,比较不同浓度HBD3、Hst5对白色念珠菌杀菌率及其对牙龈上皮细胞黏附率的影响。以未受干预的白色念珠菌黏附牙龈上皮细胞作对照。透射电镜观察白色念珠菌被抑制后的形态改变。结果相同浓度下,HBD3比Hst5对白色念珠菌具有更强大的抗菌活性(t=3.27,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HBD3、Hst5均能减少白色念珠菌对牙龈上皮细胞的黏附(均P<0.001)。电镜下可见白色念珠菌胞体形态不完整,胞壁破裂。结论在体外培养的牙龈上皮细胞的模型中,HBD3、Hst5均对白色念珠菌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活性,对白色念珠菌在牙龈上皮细胞的黏附具有抑制作用。
- 刘青青林小洁陶人川曾启新
- 关键词:白色念珠菌抗菌活性牙龈上皮细胞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口腔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一例被引量:2
- 2009年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ergenic hematopoietie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目前治疗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但是,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cGVHD)是allo-HSCT后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存活期超过100d的患者中cGVHD的患病率高达70%,
- 陶人川杨亦萍肖丽婷
- 关键词: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术后ALLO-HSCT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口腔CGVHD
- 3~6岁儿童龋活跃性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广西南宁民办幼儿园儿童龋活跃性(CA)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于2008年、2009年对南宁市3所民办幼儿园184名3~6岁儿童进行龋病检查和有关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和家庭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新增乳牙龋失补牙面数(dmfs)。采用χ2检验、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新增dmfs的影响因素。结果184名受调查幼儿2次调查患龋率分别为57.1%和76.1%,dmfs分别为5.02±7.49和12.05±13.00。受试幼儿园儿童1年之中的患龋率增长,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mfs增长较明显,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次均接受检查的儿童1年中新增dmfs的比例为7.08±8.30。多因素分析显示受试者基线dmfs、睡前进食、牛奶或饮用水加糖是1年中新增dmfs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幼儿CA与受试者龋坏程度、既往龋坏情况、睡前进食、牛奶或饮用水加糖有关,提示幼儿龋病预防工作从这几方面干预的可能性。
- 刘梅玲陶人川马飞林小洁
- 关键词:乳牙龋活跃性
- 口腔黏膜疾病临床病理诊断统计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分析进行活体组织检查病理诊断的口腔黏膜病变的病理资料及其与患者基本信息、临床基本病损及临床诊断等的相关性,为口腔黏膜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诊断为口腔黏膜疾病并取活体组织检查病例353例,对其临床病损、病理诊断及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在353例黏膜病中,男151例,女202例。主要好发于颊、舌、唇等处黏膜,病程多数不超过1年。其中289例口腔黏膜病病理确诊,病理确诊率81.87%。此外有64例口腔黏膜疾病在组织病理学上无法确诊,与多种口腔黏膜疾病表现相似,不能完全排除其他疾病的诊断。在289例病理确诊的资料中以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为主174例(60.21%),其中扁平苔藓76例(26.3%),白斑60例(20.76%),慢性盘状红斑狼疮38例(13.15%)。其次为溃疡类疾病49例(16.96%),其他疾病66例(22.83%)等。发现12例在组织病理学上确诊的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结论:口腔黏膜疾病病种繁多,临床表征类似,病理诊断是临床确诊与治疗的重要依据。
- 林小洁陶人川杨亦萍
- 关键词:口腔黏膜病病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