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972007)
-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4
- 相关作者:李军李越燕夔冯洪真穆西南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里尔科技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奥陶纪疑源类全球分布
-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有许多作者论及奥陶纪疑源类的古地理分布模式。本研究试图对奥陶纪疑源类古地理学作综合分析,分析所有已发表的奥陶纪疑源类古地理分区,以及全球分布模式,并在新近发表的古地理复原图上标绘某些奥陶纪疑源...
- 李军燕夔
- 文献传递
- 华北奥陶纪疑源类新知被引量:3
- 2001年
- 渤海湾北部井下和地表样品中发现奥陶纪疑源类.根据其纵、横向变化,将其分为5个组合并与华北以往发表的疑源类组合对比.华北出现原产于澳大利亚奥陶系和波罗的海区奥陶系疑源类分子,但迄今在华北未发现奥陶纪环冈瓦纳疑源类生物区的标志分子,似乎说明华北奥陶纪疑源类亲缘关系与澳大利亚、波罗的海区较为接近,而不属于环冈瓦纳疑源类生物区.根据目前资料尚难以对华北奥陶纪疑源类的生物区归属作出明确结论.
- 李军王启飞宋庆原高建忠
- 中国古生代疑源类研究述评被引量:5
- 2002年
- 迄今已有逾百篇关于中国古生代疑源类的文献在国内外杂志正式发表。在中国大地构造和古地理分区格架内 ,结合国际古生代疑源类研究趋势 ,简要评述中国已发表的古生代各纪疑源类研究论文 。
- 李军T.舍维燕夔
- 关键词:疑源类古生代生物地层学
- 陕南川北志留系特列奇阶宁强组礁相中的微生物岩和钙藻被引量:8
- 2002年
- 分布于扬子区西北缘宁强—广元地区志留系宁强组以约三千米厚的浅水相泥页岩、海相红层夹灰岩为特征 ,部分灰岩层段中发育生物礁。通过对礁灰岩的微相分析表明 ,菌藻类可通过四种方式参与造礁过程 :1)叠层石 ;2 )凝块岩 ;3)核形石 ;4 )钙藻碎屑堆积。其中以叠层石和凝块岩最为常见 ,它们对灰泥基质起显著的粘结作用。而核形石和钙藻相对较少。
- 李越穆西南KERSHAW Steve
- 关键词:志留系礁相微生物岩钙藻生物礁
- 华南上扬子区早-中奥陶世疑源类古环境意义被引量:6
- 2003年
- 对上扬子区 7个剖面早—中奥陶世疑源类研究表明 ,这些疑源类组合在分异度及属种组成上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上扬子区古环境变化的反映。在上扬子区西部 ,近岸碎屑岩相沉积的滇东红石崖组所产疑源类组合分异度低 ,为个体较小、壳饰较简单的分子 ;上扬子区中部 ,以黔北湄潭组为代表的浅海相碎屑岩和灰岩沉积中 ,疑源类分异度较高 ,并出现许多个体较大、壳饰较复杂的分子 ;而在上扬子区东部鄂西宜昌大湾组陆棚相灰岩与泥岩中 ,疑源类分异度继续增高 ,其中个体大、具粗大、长而复杂突起的分子占优势。
- 李军T.Servais燕夔
- 关键词:奥陶世疑源类古环境
- 华南奥陶纪生物礁时空分布的控制因素(英文)被引量:4
- 2002年
- 华南奥陶纪生物礁主要分布于三个层位 ,选择了数个生物礁实例分析当时的古地理格局对礁相地层时空分布的控制作用。涉及到的生物礁赋存层位自下而上为 :特马道克晚期扬子地台中部宜昌分乡组和同时代的扬子地台南缘皖南的仑山组 ;阿伦尼克早期分布于地台中部至南缘的红花园组 ;阿什吉尔中期浙赣边区下镇组和三衢山组。研究结果表明 ,礁相地层的的发育与否及其生物和沉积结构在时空上表现出的分异 ,明显受控于与古地理背景的变迁相关的诸多因素 ,如海平面升降。
- 李越S.KERSHAW李军边立曾章森桂张俊明夏凤生
- 关键词:生物礁古地理奥陶纪
- 底栖藻对扬子地台西缘晚奥陶世生态危机的改善作用被引量:13
- 2002年
- 晚奥陶世的冈瓦纳大陆冰川导致全球性海退和两幕生物灭绝事件 ,第一幕 ,也是高潮幕 ,发生于Rawtheyan期末 ;第二幕发生于Hirnantian期末。在经历第一幕事件的过程中 ,扬子地台西缘的四川汉源地区大渡河组浅水相灰岩和硅质灰岩中出现了极其繁盛的底栖藻类 ,局部层位中可达到造礁的程度。大量底栖藻通过光合作用改善、缓冲了这一浅海地区的低温、缺氧的灾变环境 ,并成为生态系统重建的先驱群落。局部浅海环境的正常化为后生动物腕足类、三叶虫和海百合在Hirnantian期南郑组的短暂复苏创造了生存条件。当后生动物再度成为生态系统的主体时 ,啃食压力的增大使底栖藻的居群数量骤然减低。始于Hirnantian后期冰川消融的海进造成第二幕Hirnantia动物群的灭绝。
- 李越冯洪真李军
- 关键词:扬子地台西缘生态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