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10004-902)
- 作品数:29 被引量:263H指数:9
- 相关作者:彭志行陈峰朱立国沈洪兵汤奋扬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丹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乙肝患者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评价慢性乙肝患者生命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使用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对291例患者进行调查,运用ordinal logistic回归等方法对有效调查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总体健康(GH)、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躯体疼痛(BP)、活力(VT)和精神健康(MH)得分分别为(50.41±19.70)、(69.74±35.06)、(32.41±44.81)、(64.25±46.31)、(78.71±24.37)、(73.03±23.50)、(55.60±17.90)、(64.65±17.20)分,与中国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Ordinal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患其他慢性病、门诊患者、年龄小以及家庭人均年收入高的乙肝患者生命质量越高(均P<0.05)。结论乙肝患者生命质量低于一般人群且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 李云云许卫国朱立国刘沛巢健茜
- 关键词:乙肝患者生命质量影响因素
- x-11-ARIMA过程在痢疾疫情预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探寻江苏省痢疾疫情的季节分布规律,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x-11-ARIMA过程分析江苏省2000年至2012年的痢疾月度数据,采用SAS软件将时间序列数据拆分成长期趋势起伏T,季节波动S,不规则波动I三个部分。结果痢疾发病带有一定季节性,每年重复进行,趋势大体相同;每年的7、8月份为痢疾高发期,12月至次年的3月份处于发病低谷期;2000-2005年季节因子波动振幅较大,而后随时间推移有减弱的趋势。结论痢疾的发生比较稳定,x-11-ARIMA模型分析其季节分布规律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 申铜倩刘文东胡建利朱叶飞鲍昌俊汤奋扬彭志行陈峰
- 关键词:时间序列
- 丙型肝炎病毒F蛋白上调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3的表达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F蛋白对白介素13(interluekin-13,IL-13)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收集慢性HCV1b型患者(chronic hepatitis patient,CHP)的血样,检测F抗体(F antibody,FAb)的阳性率并分成2组(F-Ab(+)CHP、F-Ab(-)CHP);收集健康者血样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样本血清中IL-13的水平;分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用不同浓度的F蛋白刺激72 h后,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IL-13的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GATA结合蛋白3(GATA binding protein 3,GATA-3)和活化T细胞核因子(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NFA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F-Ab(+)CHP组血清IL-13水平高于F-Ab(-)CHP组(P<0.001);PBMC经F蛋白体外刺激后,细胞上清中IL-13水平随着F蛋白刺激浓度的增高而增高(x2=13.52,P=0.009);PBMC中GATA-3蛋白表达水平不受F蛋白刺激的影响(均有P>0.05),而F蛋白可下调NFAT1蛋白表达。结论在体外培养的PBMC中,F蛋白有上调IL-13水平的作用,而且可能通过下调NFAT1间接发挥作用。
- 朱丹燕鲁卫东邓小昭岳明徐孝东石展英张建东丁伟良张锦海肖雯裴家平李丙军
- 关键词:肝炎病毒白细胞介素13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F基因区变异临床意义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F基因区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以78例未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对HCV-F基因区进行准种分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HCV RNA进行定量检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对患者血清中的抗F蛋白抗体、Th1(IL-12,IFN-γ)和Th2(IL-5,IL-10)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7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有46例为抗HCV-F抗体阳性,阳性率为59%。HCV1b亚型患者F基因区准种数目高于非HCV1b亚型(P=0.002)。F基因区SSCP条带数与HCV RNA载量及ALT/AST水平呈正相关(均有P<0.05)。另外,与F基因准种数量≤2的患者相比,F基因准种数量>2的患者血清中,Th1细胞因子IL-12、IFN-γ水平降低(P=0.023,P=0.010),Th2细胞因子IL-5、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24,P=0.012)。结论 HCV-F基因区准种多样性与病毒复制、肝损伤和机体Th2优势应答有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徐孝东鲁卫东岳明邓小昭朱丹燕余晓杰周镇先丁伟良张锦海孔晶许可张云储春丽
- 关键词:流行病学
- 张家港市乙肝病毒感染者传播危险因素调查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乙肝病毒(HBV)感染者传播的危险因素,为乙肝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张家港市2009-2010年乙肝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的1 910名HBV感染者,开展问卷调查和乙肝血清学检测。结果 HBsAg阳性1 729人,阳性率为90.57%。在遗传因素中,母传子阳性率为29.29%,父传子阳性率为22.63%。有献血史人群HBsAg阳性率高于无献血史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感染具有家庭聚集性,应充分认识HBV在家庭内传播的危害性,提倡无偿献血,加强乙肝综合防控。
- 邵燕杜国明邹艳邱海岩陈海明
- 关键词:乙型肝炎家庭聚集性
- 用乘数法估计江苏省3市吸毒人群规模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估计吸毒人群规模,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乘数法对江苏省3市吸毒人群进行估计,并根据注射吸毒比例计算注射吸毒人群规模。结果苏南某市吸毒人群32 914人,注射吸毒人群4 819人;苏中某市吸毒人群3 081人,注射吸毒人群719人;苏北某市吸毒人群5 461人,注射吸毒人群707人。结论利用已有数据和资料,用乘数法估计吸毒人群规模相对简单、易操作。
- 刘晓燕徐金水刘晓霞缪小兰乙永林还锡萍羊海涛陈国红
- 关键词:乘数法吸毒人群
- HLA-DPA1/B1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易感性和感染转归的关联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江苏地区有偿献血高危人群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DP A1/B1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转归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58人,自限清除者170人,健康对照者320人)研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序列为基础的基因分型(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based genotyping,PCR-SBT)技术对3组人群HLA-DPA1/B1等位基因进行分析,并比较各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HCV感染组的HLA-DPA1*0103与HLA-DPB1*0201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40.7%vs32.2%,P=0.003)(22.0%vs 12.5%,P<0.001)。HCV持续感染组的HLA-DPA1*0201与HLA-DPB1*1401等位基因频率低于自限清除组(7.9%vs 13.8%,P=0.018)(0.0%vs 2.1%,P=0.015)。HLA-DPA1/B1单倍型分析发现,HCV感染组的DPB1*0501-DPA1*0103和DPB1*0201-DPA1*0103单倍型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而HCV感染组单倍型DPB1*0202-DPA1*0202的频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HCV持续感染组的单倍型DPB1*0202-DPA1*0202的基因频率高于HCV自限清除组(P=0.004)。HCV持续感染组DPB1*0402-DPA1*0103单倍型频率又低于HCV自限清除组(P=0.008)。结论在江苏地区有偿献血高危人群中,HCV感染转归与HLA-DPA1/B1基因多态性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
- 裴家平季晓伟蒋龙凤邓小昭徐孝东肖雯丁伟良张锦海王长军朱丹燕李丙军
- 关键词:肝炎病毒属HLA抗原基因频率
- 中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40
- 2012年
-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是目前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最有效的方法。截至2011年9月底,我国共有2804个治疗机构开展抗病毒治疗(ART);全国累计133524例成年患者接受ART,正在治疗106593例;累计治疗儿童2563例,正在治疗2104例。
- 彭志行鲁佳菲喻荣彬陈峰王岚王璐汪宁
-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病毒载量耐药
- 乘积季节ARIMA模型在食源性疾病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应用乘积季节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预测如东县食源性疾病发病的可行性,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食源性疾病人数建立乘积季节ARIMA模型,用2011年食源性疾病资料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用所得模型预测2012年食源性疾病发病人数。结果 ARIMA(0,1,1)×(0,1,1)12较好地拟合了既往时间段食源性疾病发病人数的时间序列,拟合平均相对误差为2.7%,预测2012年如东县食源性疾病发病总人数为64人。结论乘积季节ARIMA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食源性疾病的时间变化趋势,并用于预测未来的食源性疾病,是一种短期预测精度较高的预测模型。
- 张爱红周培申铜倩彭志行陈峰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
- 江苏省2012-2014年慢性HBV感染者HBeAg血清学转换后再逆转的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 了解慢性HBV感染者HBeAg血清学转换后发生HBeAg逆转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推进慢性HBV感染者的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4年对在江苏省传染病防治示范区建立的已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慢性HBV感染者队列开展定期随访。通过Cox回归分析慢性HBV感染者HBeAg血清学转换后HBeAg逆转的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HBeAg转归者HBV DNA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2年5 068例已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慢性HBV感染者[平均年龄(51.9±12.8)岁]随访至2014年时121例发生HBeAg逆转,观察9 359人年,HBeAg逆转率为1.3/100人年。HBeAg逆转率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从〈20岁年龄组的4.7/100人年下降至≥60岁年龄组的1.0/100人年。HBV DNA〈2 000 IU/ml的感染者HBeAg逆转率为1.1/100人年,低于≥200 000 IU/ml者(3.8/100人年)。通过Cox多元回归分析,相对于HBV DNA〈2 000 IU/ml者,HBV DNA≥200 000 IU/ml的感染者HBeAg逆转可能性增大(HR=3.44,95% CI:1.91-6.20,P=0.000)。HBeAg逆转组的HBV DNA和ALT较HBeAg持续阴性组均上升更快(P=0.000)。结论 社区人群中已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慢性HBV感染者有一定比例会发生HBeAg逆转,低年龄段和高病毒载量者的HBeAg逆转率高。对已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慢性HBV感染者应定期随访管理。
- 朱立国田华姜洁宋词邹艳徐建芳刘红建彭红胡志斌朱凤才沈洪兵翟祥军
-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乙型肝炎E抗原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