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XKS002)
-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2
- 相关作者:许建文陈昌洪李克龙王刚毅赵洋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科技大学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加强城乡交流 促进新农村建设——邓小平主政大西南时期促进城乡交流政策的启示被引量:2
- 2010年
- 半个多世纪以前,主政大西南的邓小平对促进城乡交流、城乡统筹共同发展进行了探索。面对落后的西南地区,邓小平提出了"面向农村,这不单是工商界的出路,也是工商界的任务"的观点,采取了多项措施具体实施"面向农村"促进城乡交流的战略,既使西南地区呈现出初步繁荣的景象,也为我们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和城乡统筹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叶菊珍
- 关键词:邓小平城乡交流新农村建设
-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农业思想被引量:2
- 2010年
- 马克思、恩格斯在剖析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中,从农业的自然、社会属性揭示了农业和农业生产的特点;指出资本主义带来了土地所有权的革命,推动了土地集中和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实现了农业社会化和合理化经营,但资本主义农业不是社会化的合理的经营方式,存在着私有制与农业社会化和合理化的基本矛盾;结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建设土地公有、合作经营,集体劳动,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有机结合的社会主义现代农业的基本思想。
- 许建文赵洋王刚毅
- 关键词: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农业的基本构想
- 2010年
- 马克思、恩格斯在剖析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揭示了资本主义农业私有制与社会化和合理化的基本矛盾,阐明了许多有关农业经济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了土地公有是社会主义农业的所有制形式,集体劳动是社会主义农业的组织形式,合作制是引导个体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途径,农业和工业结合,逐步实现城乡统筹等社会主义农业的基本构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思想形成的最基本理论渊源。
- 张斌
- 关键词:恩格斯农业思想
- 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治理主体优化组合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乡政村治"的治理格局,使我国乡村社会初步呈现出治理主体多元化的态势。多元化治理主体对乡村治理有利有弊,从乡村治理的现实状况考察,由于乡镇政府的治理不力、乡村非政府组织的无力、普通村民的无奈,以及各治理主体间权力调控不当,往往产生治理主体缺位,甚至造成乡村治理困境。因此,需要建构乡村治理主体的优化组合。在考量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民主发育程度以及乡村之间的非均质性特征后发现,建构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治理主体的优化组合,应该采取乡村精英为主导多元治理主体合作共治的治理机制。
- 李克龙许建文
-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乡村
- 我国猪肉出口结构与国际竞争力研究被引量:13
- 2010年
- 分析我国猪肉出口的地区结构、市场结构、经营主体结构和贸易方式结构的特征与变化,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MS)、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出口质量升级指数等指标对我国猪肉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测定和比较。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猪肉出口贸易方式单一,加工增值程度低,出口猪肉主要来自于中西部地区,出口市场集中于亚洲中低端市场,私营企业是出口的主体。我国生猪比较优势未能转化为竞争优势,竞争力弱。
- 陈昌洪
- 关键词:猪肉市场结构贸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