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9AA062906)

作品数:13 被引量:67H指数:5
相关作者:马放杨基先李昂王继华吴丹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篇絮凝
  • 6篇絮凝剂
  • 3篇生物破乳剂
  • 3篇生物絮凝
  • 3篇生物絮凝剂
  • 3篇破乳
  • 3篇破乳剂
  • 3篇发酵
  • 2篇厌氧
  • 2篇制备生物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 2篇网络
  • 2篇纤维素
  • 2篇BP神经
  • 2篇BP神经网
  • 2篇BP神经网络
  • 2篇产生菌
  • 2篇产絮菌
  • 1篇低温低浊

机构

  • 10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哈尔滨师范大...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东华大学
  • 1篇黑龙江科技学...

作者

  • 8篇马放
  • 6篇杨基先
  • 4篇李昂
  • 2篇周集体
  • 2篇李旭
  • 2篇金若菲
  • 2篇李春玲
  • 2篇王竞
  • 2篇王继华
  • 2篇刘畅
  • 2篇王爱杰
  • 2篇刘冰
  • 2篇吴丹
  • 2篇王金娜
  • 2篇邢洁
  • 1篇朱艳彬
  • 1篇魏利
  • 1篇魏薇
  • 1篇刘彦军
  • 1篇李大鹏

传媒

  • 4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黑龙江科技学...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混合碳源制备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效能及产量预测模型被引量:6
2014年
为实现混合底物的高效定向转化,以产絮菌根癌农杆菌(Agrobactrium tumefaciens)F2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单一碳源及不同初始浓度对菌体生长、絮凝效能及絮凝剂产量的变化规律,采用BP算法构建絮凝效能及产量预测神经网络.产絮菌F2利用葡萄糖时的絮凝效能和产量分别为88.98%和2.20 g·L-1,过低的初始浓度将影响产量,不低于7.5 g·L-1为佳.以D-(+)-葡萄糖、D-半乳糖和D-甘露糖3种单糖为混合碳源,构建网络结构为3-5-2的产絮效能及絮凝剂产量预测模型,对两个输出层的预测误差范围均在4%以内,预测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浓度的最优解为6.59 g·L-1、1.32 g·L-1、3.57 g·L-1,经验证混合碳源发酵产絮可使絮凝效能和产量比单一葡萄糖发酵时分别提高6.87%和26.82%,本文为产絮菌F2利用含糖有机质废液发酵产絮凝剂提供数据参考.
王金娜杨基先王继华李昂马放吴丹王樱凝
关键词:生物絮凝剂混合碳源BP神经网络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产絮菌发酵参数的优化被引量:5
2013年
为优化对产絮菌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sp.)的发酵参数,首先用正交实验量化絮凝菌发酵参数对絮凝率和产率的影响度,确定温度、摇床转数、pH 3个影响度较高的发酵参数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絮凝率和产率为输出,同时设计了训练样本.经过反复训练,建立了准确度高、误差小的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实现发酵参数双指标的全局优化,其最优发酵条件为温度33℃、摇床转数141 r/min、pH 7.90,经验证此条件下实际絮凝率和产率分别为92.67%和2.180 9 g/L,絮凝率提高了4.08%,产率提高了14.36%,使生物絮凝剂产量低的问题得以初步改善.利用所建立模型预测生物絮凝菌F+在发酵罐中的发酵过程,仿真误差较小.
吴丹杨基先李昂邢洁马放魏薇
关键词:发酵BP神经网络
固定化产絮菌生产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为降低发酵成本及实现生物絮凝剂的连续发酵生产,采用吸附法固定化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发酵生产生物絮凝剂.从载体稳定性、生物絮凝剂产量、发酵液絮凝率等方面对比颗粒活性碳、聚氨酯泡沫和菌丝球3种固定化载体性能,并优化了活性碳和菌丝球两种载体的固液比.结果表明:颗粒活性碳、聚氨酯泡沫和菌丝球均可有效固定化产絮菌F+,采用颗粒活性碳和菌丝球两种载体固定化发酵的生物絮凝剂产率高于聚氨酯泡沫载体.载体吸附试验表明:菌丝球载体对于产絮菌F+的24 h吸附率高于颗粒活性碳载体;使用菌丝球固定化发酵时,固液比1.0 g/L,发酵时间24 h,粗提生物絮凝剂2.234 g/L,比传统分批发酵生物絮凝剂的产量提高14%.摇瓶试验表明,3种载体均可连续使用15次以上.从发酵液絮凝率和成本两方面考虑,确定活性碳和菌丝球两种载体的最适固液比均为1 g/L.
杨基先张笑晨李昂马放王金娜邢洁孙冰杨淑娟
关键词:生物絮凝剂固定化固液比菌丝球活性碳
一种新型生物絮凝剂FM-2絮凝特性及稳定性考察被引量:2
2012年
文章对絮凝剂FM-1的储存稳定性以及絮凝活性分布进行了考察,发现其絮凝活性物质主要分布于上清液之中,加之储存稳定性较差的特点,为絮凝剂FM-2的制备提供了前提。絮凝剂FM-2的最佳絮凝率高达99.21%,其储存时间较长,30 d内其絮凝率可保持在90%以上;而且还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当加热温度从70℃升高到100℃,其絮凝率均保持在95%以上。
李春玲周集体金若菲王竞
关键词:絮凝剂污泥絮凝率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条件优化及其破乳效能被引量:11
2010年
本文对枯草芽孢杆菌在不同碳源、氮源培养基的生长及破乳效能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正交试验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单一碳源葡萄糖和混合碳源葡萄糖+液体石蜡的培养基可提高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产量;单一碳源葡萄糖、混合碳源葡萄糖+汽油和以硝酸铵+酵母膏为氮源的菌液有较高的破乳效能;在正交试验中,培养温度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产量影响最大,其最优组合为:培养温度25°C,摇床转数140r/min,培养pH值7.0,接菌量6mL,培养时间24h。摇床转数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产物的破乳效能影响最大,优化结果为:培养温度25°C,摇床转数140r/min,pH值7.0,培养时间20h。
代阳魏利王继华马放徐暘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生物破乳剂发酵条件
复合型生物絮凝剂处理低温低浊水被引量:7
2012年
针对处理低温低浊水时残余铝过高及浊度难去除的问题,采用复合型生物絮凝剂(CBF)处理低温低浊水源水,通过L16(45)正交实验研究了复合型絮凝剂投加量、pH、助凝剂Ca2+投加量、沉降时间和混凝水力条件5个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浊度及铝去除率的影响因素均为:pH>水力条件>沉降时间>助凝剂Ca2+投加量>絮凝剂投加量。浊度去除率和铝去除率最佳的絮凝条件:絮凝剂投加量为10 mg/L;助凝剂Ca2+投加量为1.5 mg/L;pH为8.0;水力条件为搅拌速度160 r/min,搅拌时间为40 s;沉降时间为30 min。此时浊度去除率达到88.34%,残余Al去除率为92.43%。研究为应用CBF处理低温低浊水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李立欣马放刘彦军
关键词:复合型生物絮凝剂低温低浊水正交实验
复合诱变选育高效生物破乳剂产生菌及其特性
2012年
为提高破乳性能,以一株生物破乳剂产生菌Bacillus mojavensis XH1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处理,经过筛选分离和连续传代得到一株遗传稳定性较好的高效生物破乳剂产生菌突变株XN5.在碳源为10 g/L葡萄糖和4%(体积分数)液体石蜡的混合碳源、氮源为4.0 g/L NH4Cl与1.0 g/L酵母膏的混合氮源、温度30℃、初始pH=6.5、摇床转数为140 r/min的培养条件下,培养24 h后,突变菌株的12 h和24 h破乳率分别为94.17%和98.67%,比原始菌株XH1提高了64.81%和15.12%.
刘畅杨基先李昂李旭马放陆建
关键词:生物破乳剂诱变
生物破乳剂产生菌筛选及其效能检测方法的评价被引量:2
2012年
针对目前生物破乳剂产生菌筛选方法和评价手段单一、操作复杂的问题,选用22株破乳菌(由本实验室筛选),测试血平板法、蓝色凝胶平板法、油平板法、液滴坍塌试验、排油圈法及表面张力法这6种方法检测菌株破乳能力的准确度.结果表明:前3种方法能快速判断菌源样品中潜在破乳菌的存在.其中血平板法更适用于初筛含油土壤中的破乳菌,识别率为92.9%;蓝色凝胶平板法可用于活性污泥中破乳菌的初筛;而77.3%的破乳菌可被油平板法识别.后3种方法可定量评价破乳能力.其中排油圈法评价准确度为95.5%;表面张力法评价准确度为86.4%;液滴坍塌试验仅适用于筛选自含油土壤的破乳菌,评价准确度为71.4%.
刘畅李旭马放杨基先
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
Flocculating Properties and Production of the Compound Bioflocculant by Rhizobium Radiobacter F2 and Bacillus Sphaeicus F6被引量:1
2015年
A compound bioflocculant CBF,produced by mixed culture of Rhizobium radiobacter F2 and Bacillus sphaeicus F6, was investigated with regard to its production and flocculating properties.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ulture medium constituents including carbon source,nitrogen source and C / N ratio,metal ions and ionic strength on CBF production were studied. Flocculating properties of CBF were examined by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and CBF had good flocculating activities in kaolin suspension with divalent cations and stable over wide range of p H. Studies of the flocculating properties revealed that the flocculation could be stimulated by cations Ca2+,Mg2+,Fe2+,Al3+and Fe3+. In addition,it was stable at 4-30 ℃ in the presence of Ca Cl2. It was found to be effective for flocculation of a kaolin suspension under neutral and weak alkaline conditions( p H 7. 0- 9. 0),and flocculating activities of higher than 95% were obtained when the CBF concentrations among 6- 14 mg / L at p H 8. 0.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CBF is a potential replacement of conventional synthetic flocculants and is widely applied in water treatment and downstream processing of food and fermentation industries.
Lixin LiLingyan FengFang MaQianshen Zhao
关键词:PRODUCTION
纤维素产氢菌的分离及不同秸秆处理方法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为了增强生物方法对秸秆的利用能力,将秸秆较好地转化成氢能,本试验利用改良的Hungate厌氧滚管法及滤纸崩解法,从已得菌系JYB中,筛选得到1株能较好地降解纤维素产氢的细菌,并利用水热法、汽爆法等6种方法对秸秆进行预处理,以增强秸秆的产氢效果。结果表明:筛选得到菌株JYB-13,该菌可利用大量碳源产氢,产氢的最适条件为35℃,pH值8.5。对秸秆进行预处理,由产氢效果得知,该菌对2%硫酸处理后的秸秆降解效果最好,秸秆的降解率为53.1%,氢气含量达到37.2%。分析发酵前后秸秆的成分,可知该菌可以较好地利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对木质素利用较少。
刘冰王爱杰韩梅
关键词:秸秆纤维素厌氧发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