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619)

作品数:3 被引量:30H指数:3
相关作者:夏昆江泓沈璐唐北沙潘乾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小脑
  • 3篇基因
  • 3篇共济失调
  • 2篇英文
  • 2篇突变
  • 2篇突变分析
  • 2篇基因突变
  • 2篇基因突变分析
  • 2篇脊髓小脑型共...
  • 1篇蛋白
  • 1篇点突变
  • 1篇遗传性
  • 1篇遗传性脊髓小...
  • 1篇三核苷酸
  • 1篇三核苷酸重复
  • 1篇散发病例
  • 1篇突变检测
  • 1篇相互作用
  • 1篇相互作用蛋白
  • 1篇小脑性

机构

  • 3篇中南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3篇潘乾
  • 3篇唐北沙
  • 3篇沈璐
  • 3篇江泓
  • 3篇夏昆
  • 2篇王俊岭
  • 2篇徐倩
  • 1篇廖书胜
  • 1篇谭利明
  • 1篇刘玉涛
  • 1篇张玉虎
  • 1篇关文娟
  • 1篇李晓辉
  • 1篇周洁
  • 1篇雷立芳
  • 1篇张申
  • 1篇蔡芳
  • 1篇赵国华
  • 1篇严新翔
  • 1篇汤建光

传媒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7型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群ATXN7基因突变,探讨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7型(SCA7)患者临床特征。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毛细管电泳方法对521例临床诊断为SCA的患者(337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证者,184例散发患者)及258名健康对照人群进行ATXN7基因CAG三核苷酸重复突变分析,并对有ATXN7基因异常的7个家系进行临床总结。结果337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证者中发现7个ATXN7基因CAG三核苷酸异常重复扩增突变(2.08%),其异常重复次数范围为38~71次;184例散发患者未发现CAG三核苷酸异常重复扩增突变。258名健康对照者中共发现13种等位基因,CAG重复次数范围为5~17次,平均10.23次,以10次CAG三核苷酸重复最常见。7个SCA7家系临床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视力下降、眼底病变,同时可合并其他多种少见临床症状,在父系遗传时存在明显的遗传早现现象。结论SCA7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散发病例罕见,临床表现复杂,进行ATXN7基因突变分析有助于临床诊断。
王俊岭宋兴旺张申廖书胜徐倩彭兰李晓辉江泓沈璐严新翔潘乾夏昆唐北沙
关键词:三核苷酸重复突变检测
ataxin-3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及鉴定(英文)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筛选ataxin3的相互作用蛋白并进行互作结构域分析,探讨ataxin3的功能和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Ⅲ型/马查多约瑟夫病的发病机理。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从成人脑cDNA文库中筛选和鉴定突变型ataxin3的互作蛋白,构建ataxin3蛋白羧基端Bait质粒,进行互作结构域分析。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ataxin3与所筛到的互作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共定位情况。结果分离获得5个新的ataxin3互作蛋白,视紫红质二磷酸鸟苷解离抑制因子α、苏素1、氨氯吡嗪脒敏感性神经元阳离子通道2和2个未知新序列。结构域分析显示除1个未知蛋白与ataxin3蛋白羧基端互作外,其余4个均与氨基端互作。在SHSY5Y细胞的细胞核内,野生型ataxin3与苏素1共定位,突变型ataxin3所形成的核内蛋白聚合体也与苏素1共定位。结论发现1个未知蛋白可能与ataxin3蛋白羧基端互作,苏素1可能与ataxin3蛋白氨基端互作,苏素化可能参与了ataxin3蛋白的翻译后修饰和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Ⅲ型/马查多约瑟夫病的发病过程。
沈璐汤建光唐北沙江泓赵国华夏昆张玉虎蔡芳谭利明潘乾
关键词:ATAXIN-3相互作用蛋白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基因表达
中国大陆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家系和散发病例的最新基因突变分析(英文)被引量:23
2011年
目的:了解中国大陆汉族人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散发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中最新基因频率分布。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直接测序(DNA sequenc ing)方法对430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CA(AD-SCA)家系先证者和237例散发患者进行了SCA1,SCA2,SCA3/M JD,SCA6,SCA7,SCA8,SCA10,SCA12,SCA17亚型和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DRPLA)亚型致病基因核苷酸重复突变检测分析,然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PCR-DHPLC),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和DNA直接测序方法对91例排除了以上SCA亚型突变的ADCA家系先证者和196例散发患者进行了SCA5,SCA11,SCA13,SCA14,SCA15/16/29,SCA27,SCA31和SCA35亚型的点突变及插入缺失突变检测。结果:在430个AD-SCA家系中,发现有25个SCA1家系(5.81%)、27个SCA2家系(5.81%)、267个SCA3/M JD家系(62.09%)、8个SCA6家系(1.86%)、8个SCA7家系(1.86%)、1个SCA12家系(0.23%)、1个SCA17家系(0.23%)和2个SCA35家系(0.47%),91个ADCA家系未明确基因分型(21.16%);在237例散发SCA患者中,发现有6例SCA1患者(2.53%)、9例SCA2患者(3.80%)、23例SCA3/M JD患者(9.70%)和3例SCA6患者(1.27%),196例SCA患者未明确基因分型(82.7%);未发现SCA8,SCA10和DRPLA亚型核苷酸重复突变和SCA5,SCA11,SCA13,SCA14,SCA15/16/29,SCA27和SCA31亚型点突变或插入缺失突变。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SCA3/M JD为最常见的SCA亚型,其次为SCA2,SCA1,SCA6和SCA7亚型,SCA12,SCA17和SCA35亚型比较少见,SCA5,SCA8,SCA10,SCA11,SCA13,SCA14,SCA15/16/29,SCA27,SCA31和DRPLA亚型罕见。在AD-CA家系和散发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基因型暂不明的病例,说明SCA的遗传异质性,可能是由于部分ADCA家系存在其他致病基因的作用,大部分散发SCA患者除遗传因素外还存在其他致病因素。
王俊岭沈璐雷立芳徐倩周洁刘玉涛关文娟潘乾夏昆唐北沙江泓
关键词: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点突变基因突变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