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1232)

作品数:25 被引量:124H指数:10
相关作者:张成岗李伟光于颖群冯泽国谭锐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菌群
  • 9篇肠道
  • 9篇肠道菌
  • 9篇肠道菌群
  • 8篇辟谷
  • 5篇丙泊酚
  • 3篇学说
  • 3篇血糖
  • 3篇中医
  • 3篇麻醉
  • 3篇慢病
  • 2篇代谢
  • 2篇氧化还原电位
  • 2篇氧化应激
  • 2篇氧量
  • 2篇氢能
  • 2篇中医现代化
  • 2篇维生素
  • 2篇维生素C
  • 2篇细胞

机构

  • 17篇军事科学院
  • 7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解放军第30...
  • 2篇苏州大学
  • 2篇太原市第二人...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解放军第15...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11篇张成岗
  • 4篇李伟光
  • 3篇冯泽国
  • 3篇于颖群
  • 2篇张林
  • 2篇耿雪
  • 2篇谭锐
  • 2篇刘旭
  • 1篇吴芳勇
  • 1篇张砡
  • 1篇余亚英
  • 1篇李扬
  • 1篇李俣
  • 1篇杨晓瑞
  • 1篇赵炎葱
  • 1篇叶铁虎
  • 1篇高艳
  • 1篇郭亚芳
  • 1篇黄连军
  • 1篇张歌

传媒

  • 5篇军事医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转化医学电子...
  • 2篇中国食物与营...
  • 2篇科技导报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社会医学...
  • 1篇Food S...

年份

  • 2篇2020
  • 6篇2019
  • 9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研究肠道菌群的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被引量:3
2015年
肠道微生物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与营养物质吸收和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关系密切。从肠道微生物的角度研究疾病发生及防治方法已成热点。高等动物模型存在个体差异大、肠道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影响因素多变等弊端。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简称线虫,是研究肠道微生物和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良好模式生物,其以大肠杆菌为食物,具有生长周期短、表型易于观察、可实现药物的高通量筛选等优点。如利用线虫模型筛选具有抗致病菌感染的益生菌,同时揭示多种细菌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该文对秀丽线虫在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共生关系及相关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于周龙高艳张成岗
关键词:秀丽线虫肠道菌群衰老大肠杆菌
人体微生态尤其是肠道微生态为新药研发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被引量:26
2016年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慢病高发的态势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对医学和药学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无论是化学药、生物药还是中药的研发与评价,都面临着如何显著提升药效、降低其毒副作用即增敏促效的极其迫切的现实需求。随着精准医疗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新药研发、老药新用等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然而,由于目前不断认识到由人体共生微生物群体所构成的人体微生态系统尤其是肠道微生态系统在人体健康与疾病方面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与部分疾病如肥胖和糖尿病具有一定程度的因果关系,因此,对于目前药物研发甚至当前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些核心思路提出了新的思考,只有从根本上对这些核心问题进行正确分析,才有可能让新药研发在新的时期以创新的方式走出传统路线,为真正有效实现慢病防控事业做出新的贡献。本文结合国内外人体微生态尤其是肠道微生态领域的研究进展,系统分析当前新药研发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分别从人体、人体微生态和人体与人体微生态平衡这3个角度综合出发,破解当前慢病高发时期新药研发所面临和困扰的难题,期望能够促进新药研发以及慢病防控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我国人民身心健康服务。
张成岗
关键词:肠道微生态肠道菌群新药研发中药
医学3.0与健康管理2.0将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的早日实现被引量:8
2018年
以学术争鸣和观点述评的方式系统介绍医学3.0与健康管理2.0的观点和内容,通过对近年来因慢病导致死亡的数量远远超过战争所带来的死亡人数的分析和思考,指出慢病防控几乎是人类输得最惨的一场战争。通过对慢病防控这场战争进行反思和总结,结合国内外医学领域(含中医和西医)相关研究,指出以往对慢病起源及其发生发展过程出现的认识不足和失误以及相应的防控策略出现的方向性、战略性错误是导致慢病失控的关键因素,为此,需要重新全面认识慢病起源,并将慢病起源指向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失衡所导致的肠道菌群紊乱这个关键点,其中的核心观点即"菌心说"学说认为,肠道菌群而并非大脑摄食中枢是驱动人体产生饥饿感,从而进行摄食的关键原因。为此,基于"饥饿源于菌群"与"慢病源于(肠道菌群向人体传递饥饿感而胁迫人体被动)摄食"所形成的"慢病源于菌群"的新观点,为将中医(医学1.0)和西医(医学2.0)升级到医学3.0阶段提供了科学依据,并顺应性地提出了健康管理2.0的新思路。由于近年来基于该新思路的技术方案已在肥胖、"三高"、荨麻疹、痛经等多种慢病(症状)的改善中陆续得到验证,因此进一步指出可将人体通过"一分为三"的辩证思维方式,理解为与人的三大功能(生物学功能、心理学功能、社会学功能)相对应的"两膜三区"新结构,即血脑屏障(BBB-1)和血菌屏障(BBB-2)这两个生物膜系统以及人体(肉体)、菌群(菌心)和人脑(认知)三个区域,其中肉体以人类基因组操作系统(OS/1)为代码运行,发挥为菌心和人脑提供能量(血糖)的作用,作为支撑菌心和人脑的支撑平台而存在,菌心以人体共生微生物尤其是肠道菌群基因组操作系统(OS/2)为代码运行,赋予人体饥饿感、人体对不同种类食物和数量的客观偏好性以及欲望、情商等依赖于物质的心理相关事�
张成岗巩文静李志慧高大文高艳
关键词:慢病运动处方营养处方
丙泊酚及手术创伤对发育期大鼠神经发育和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丙泊酚及手术创伤对发育期大鼠神经发育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104只13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丙泊酚组、手术组、丙泊酚+手术组。对照组腹腔注射7.5 mL/kg生理盐水后行假手术,丙泊酚组腹腔注射75 mg/kg丙泊酚,手术组行局麻下剖腹探查术,丙泊酚+手术组腹腔注射丙泊酚75 mg/kg+局麻剖腹探查术。术后各组随机分为两个亚组。其中一个亚组术后1 d检测幼鼠海马TNF-α的浓度,脑组织caspase-3、c-fos的表达。另一亚组饲养至60 d时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认知功能后检测大鼠海马TNF-α的浓度以及脑组织caspase-3、c-fos的表达。结果在13日龄幼鼠中,手术组TNF-α浓度、caspase-3、c-fos的表达较其他3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丙泊酚组、丙泊酚+手术组3组之间TNF-α浓度、caspase-3、c-fos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0日龄大鼠中,Morris水迷宫实验、TNF-α浓度、caspase-3、c-fos的表达,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麻下手术创伤可导致幼年大鼠海马炎症反应加重,细胞凋亡增加,但该损伤不会持续至大鼠成年。而单次丙泊酚全麻对幼年大鼠大脑神经元发育无明显影响,且丙泊酚可缓解手术创伤所造成的幼鼠中枢炎症反应。
李扬李伟光冯泽国张成岗黄连军杨晓瑞于颖群
关键词:丙泊酚手术创伤发育期大脑细胞凋亡
从人菌共生的角度探讨生物安全与传染病防控的新思路被引量:4
2020年
近年来发生的与传染病以及生物安全相关事件,如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和近期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等,以及合成生物学技术在人造生命方面的安全风险,提示传染病防控和生物安全的现状不容乐观。如何重构、重建、重塑人类与微生物、尤其是病原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已成为重要的现实问题。结合国内外关于人体共生微生物尤其是肠道菌群与慢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从生命起源与协同进化的角度考虑,提出需要正视微生物本身应有的生存空间与生存逻辑,辩证分析并重构人与病毒、人与菌群之间的平衡关系,从人菌共生、人菌共赢的角度出发,通过改善人体共生微生态环境,提高人体免疫力,为传染病防控和生物安全提供新思路。
张成岗
关键词:生物安全肠道菌群
丙泊酚对新生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合成凝血酶敏感蛋白1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AST)合成凝血酶敏感蛋白1(THBS-1)的影响。方法采用出生后12 h SD大鼠进行大脑皮层AST分离培养及纯化,以不同浓度的丙泊酚(3、10、30、100、300μmol/L)和不同的暴露时间(6 h组、12 h组和24 h组)对体外培养的AST进行处理,观察AST合成THBS-1 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并以30μmol/L丙泊酚处理12 h,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THBS-1在AST的分布。结果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显示丙泊酚处理组AST THBS-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为空白对照组的2.3倍,高表达的THBS-1信号位于胞浆中。10、30、100μmol/L的丙泊酚可显著上调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的THBS-1 mRNA和蛋白水平(P<0.01)。不同丙泊酚暴露时间组均可见THBS-1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上调(P<0.05),尤以12 h组最为显著(P<0.01)。结论临床相关剂量的丙泊酚可以增加体外培养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中THBS-1的表达。
张砡李俣李伟光张成岗叶铁虎
关键词:丙泊酚凝血酶敏感蛋白1
维生素C对小鼠丙泊酚麻醉后血清及脑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C对小鼠丙泊酚麻醉后血清及脑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方法取50只6~8周龄、体质量20~24 g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丙泊酚(propofol,PPF。以下简称P)80 mg/kg组、P 60 mg/kg+Vc67 mg/kg(简称P60+Vc67,下同)组、P55+Vc100组、P50+Vc200组(n=10),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的方式,给予小鼠丙泊酚与维生素C不同剂量配比的混合药物,待小鼠翻正反射消失1 min后,进行眼眶后静脉丛采血及提取脑组织,利用分光光度计及酶标仪测定各组血清及脑组织中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 P60+Vc67组、P55+Vc100组、P50+Vc200组中小鼠血清中的丙二醛值均低于P80组;P60+Vc67组、P55+Vc100组、P50+Vc200组中小鼠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值均高于P80组。P55+Vc100组及P50+Vc200组小鼠脑组织中的丙二醛值均低于P80组;P60+Vc67组、55+Vc100组及P50+Vc200组小鼠脑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值均高于P80组。结论维生素C可使昆明鼠丙泊酚麻醉后血清及脑组织总抗氧化能力提高。
王宁郭梦倬冯泽国李伟光张成岗
关键词:丙泊酚维生素C麻醉抗氧化能力
柔性辟谷技术对人体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研究柔性辟谷1周对人体生理生化、内分泌及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为评价柔性辟谷技术的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招募86名志愿者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进行1周特殊限制饮食模式,每日3餐以复合益生元代餐(10g/餐)。分别收集干预前后血样,采用临床检验手段检测人体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柔性辟谷干预后,志愿者体质量、腰围、体脂肪、基础代谢率显著下降,免疫功能指标CD3、CD4显著下降,尿酸显著升高;肝功能指标、肾功能肌酐和尿素氮指标、血清电解质指标、血常规、血糖及血脂相关内分泌指标、免疫功能CD8指标在正常范围变化。结论:柔性辟谷期间人体出现多种生理生化调节反应,体现出人体进入有利于健康的特殊代谢状态。
闵霞赵炎葱巩文静李志慧高大文余亚英李东航张成岗
关键词:辟谷限制饮食肠道菌群益生元中医现代化
不同品系小鼠葡萄糖耐量变化规律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不同品系小鼠对葡萄糖耐量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曲线拟合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以4种不同品系雄性小鼠(体质量23~25 g)为研究对象,并按小鼠品系分为4组:C57组、BALB/c组、CD1组和KM组(昆明小鼠)。小鼠禁食12 h后,血糖仪检测各组小鼠初始血糖值。随后立即灌胃给予0. 2 ml 15%葡萄糖溶液,并分别在灌胃后5、10、15、30、60和120 min检测血糖值。结果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品系小鼠灌胃后不同时间点血糖变化值(相对0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36)=30. 003,P=0. 000);在灌胃约15 min,各品系小鼠血糖值达到峰值,约120 min回归正常水平;各品系小鼠葡萄糖耐量变化规律一致,均符合Giddings曲线拟合模型(R2≥0. 95)。结论上述4种品系小鼠虽初始血糖水平有所差异,但在葡萄糖耐量变化规律方面有较好的一致性,符合Giddings曲线变化特征,为后续定量研究小鼠的糖耐量规律及糖代谢异常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张一铭李志慧陈长生张成岗
关键词:小鼠血糖葡萄糖耐量实验葡萄糖代谢障碍
柔性辟谷技术减重及改善血压血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面向社区招募志愿者进行柔性辟谷,评价该技术对BMI、腰围、血压、血糖等的改善效果。方法:志愿者根据个人意愿选择连续7 d(连续组,n=21)或间歇性(每周连续5 d正常饮食、剩余2 d柔性辟谷,即5+2方式,连续进行3周;间歇组,n=5)柔性辟谷方式。分别在柔性辟谷前后和恢复饮食1周后检测志愿者的BMI、腰围、血压、血糖并记录,所有数据采用自身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记录志愿者柔性辟谷期间的主观感受。结果:21名志愿者顺利完成连续7 d柔性辟谷,5名志愿者完成间歇性(5+2)方式柔性辟谷。柔性辟谷后,所有志愿者的BMI和腰围均明显低于辟谷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恢复饮食1周后与辟谷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志愿者的血压辟谷后均明显低于辟谷前,且均降至正常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恢复饮食1周后与辟谷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志愿者柔性辟谷后及恢复1周饮食后的血糖值均降至生理范围。血压、血糖正常者的血压、血糖在柔性辟谷后及恢复饮食1周后均维持在正常生理水平。所有志愿者在柔性辟谷期间,无明显的不适反应,均可正常工作与学习。结论:柔性辟谷技术安全性较高,对降低体质量、减小腰围有良好的效果,且对于高血压、高血糖均表现出一定的改善效果,该技术有望成为一种日常生活中全新的自我健康管理方法。
卢宁巩文静李志慧高大文张成岗
关键词:高血糖健康管理肠道菌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