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2089)

作品数:30 被引量:527H指数:13
相关作者:任建业祁鹏雷超佟殿君史双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教育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6篇盆地
  • 9篇凹陷
  • 5篇歧口凹陷
  • 5篇构造样式
  • 4篇东南
  • 4篇新生代
  • 4篇琼东南盆地
  • 3篇地层
  • 3篇地质
  • 3篇动力学机制
  • 3篇断层
  • 3篇油气
  • 3篇松辽盆地
  • 2篇姚家组
  • 2篇油气成藏
  • 2篇深水区
  • 2篇松辽盆地北部
  • 2篇临南洼陷
  • 2篇海拉尔盆地
  • 2篇发育

机构

  • 26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教育部
  • 7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大庆油田有限...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20篇任建业
  • 9篇祁鹏
  • 7篇雷超
  • 6篇佟殿君
  • 6篇史双双
  • 5篇张俊霞
  • 4篇阳怀忠
  • 3篇周江羽
  • 3篇庄新国
  • 3篇任延广
  • 3篇侯艳平
  • 3篇尹新义
  • 2篇苏明
  • 2篇解习农
  • 2篇张云鹏
  • 2篇胡德胜
  • 2篇朱德丰
  • 2篇卢刚臣
  • 2篇林海涛
  • 2篇李朋

传媒

  • 6篇大地构造与成...
  • 6篇地球科学(中...
  • 2篇石油学报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地学前缘
  • 2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海洋地质动态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天然气勘探与...
  • 1篇Scienc...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济阳坳陷孤西负反转断层形成演化定量研究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16
2008年
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为基础,对研究区断裂构造进行精细解释,确定孤西断层为"薄底型"的、且表现为北段缓而南段陡、并向西倾的负反转构造;通过回剥技术和平衡剖面等定量分析技术对垂直穿越孤西断层的典型地震剖面研究揭示,孤西断层在J3-K1时期断层性质发生改变,由逆断层反转变为正断层,且在印支、J3-K1和Ek-Es4时期剖面拉伸率分别为-4%,17.2%和18.5%;沿孤西断层走向方向不同位置计算其断层活动速率表明该断层整体经历了负反转运动。以上述分析为基础,论文从烃源岩、圈闭、储集岩和油气运移角度,探讨了孤西负反转断层在孤岛潜山油气成藏方面的重要意义。
雷超任建业吴梅莲祁鹏胡德胜
关键词:平衡剖面潜山油气藏
莺歌海盆地异常裂后沉降的动力学机制被引量:26
2008年
为了理解莺歌海盆地形成与演化的动力过程,用回剥法和应变速率反演方法对该区的钻井和地层剖面资料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莺歌海盆地观测得到的裂后沉降和模拟预测的理论裂后沉降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在西北部为300~500m,中部和东南部为900~1200m,其异常裂后沉降明显呈现向东南和向海方向递大的趋势.地幔对流模型预测的结果表明,20Ma以来南海北部边缘的动力地貌沉降量为300m,因此,莺歌海盆地裂后异常沉降在300m左右的地区可以用动力地貌沉降机理来解释,但是盆地中部和东南部的巨厚的异常沉降远大于动力地貌沉降量,它是自晚中新世以来盆缘断层的右旋走滑作用、裂后热回沉和动力地貌沉降共同作用的结果.
崔涛解习农任建业张成
关键词:莺歌海盆地构造沉降动力地貌异常沉降
歧口凹陷后裂陷期构造特征与浅层油气成藏被引量:4
2011年
歧口凹陷馆陶组底界是一个区域上可对比的不整合界面,将盆地演化划分为古近纪裂陷期和新近纪—第四纪后裂陷期,后裂陷期构造样式主要为断层以及断层相关褶皱、火成岩构造。本文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揭示了歧口凹陷后裂陷期的构造特征,通过计算断层活动速率了解了歧口凹陷的构造活动规律,得出以下认识:①断层构造包括继承性活动的主干断层及在后裂陷期构造应力场下发育的大量近东西向新生断层,在平面上两类断层成小角度相交,整体构成帚状构造,表现出明显的右旋张扭特征;②褶皱构造包括逆牵引褶皱、正形负花状构造、披覆背斜,在平面上披覆背斜、逆牵引褶皱和正形负花状构造基本上依次向东排列,但在局部地区也有相互共存的现象;③火成岩构造表现为一个火山通道发育多个帽型构造,火山顶部表现为强反射层,后裂陷期地层超覆其上,在火成岩构造旁侧断层发育;④断层活动速率计算结果表明,后裂陷期主干断层活动趋势主要分为断层活动速率由逐渐增大到逐渐变小、逐渐增大、混合型三种,其中前两种类型断层对油气的运聚最为有利,控制的油田分布最多。综合分析后认为,歧口凹陷内最有利的浅层油气藏类型是断层相关褶皱型油气藏和潜山披覆背斜型油气藏,火成岩活动对油气的生成和运聚也具有重要意义。
祁鹏任建业艾能平史双双周江羽张俊霞
关键词:歧口凹陷构造样式
贝尔凹陷构造演化及其对沉积和油气的控制作用被引量:56
2008年
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南部的一个次级凹陷,凹陷内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海拉尔盆地重要的油气探区之一。贝尔凹陷经历了三期构造演化,形成了三期不同类型的原型盆地,自下而上分别为下部伸展断陷盆地、中部裂后热沉降盆地和上部构造反转盆地。复杂的构造演化形成了复杂的断裂系统,贝尔凹陷纵向上主要发育了两套断裂系统,分别是发育于下部断陷盆地的下部断裂系统和发育于中部热沉降盆地的上部走滑断裂系统,上部构造反转盆地内断裂不发育。复杂的构造样式对凹陷内沉积体系的配置也起着很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从贝尔凹陷构造演化和构造特征研究出发,分析了沉积作用对构造活动的响应,初步探讨了贝尔凹陷构造对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
侯艳平朱德丰任延广庄新国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中北区新生代幕式沉降过程被引量:21
2010年
黄骅坳陷中北区是位于渤海湾盆地中部的一个重要新生代构造单元.构造层序界面分析、同生断裂活动和盆地沉降史回剥分析表明该区经历了幕式沉降过程,沉降中心显示出规律性的迁移演化特征.馆陶组底界面为区域性裂后不整合界面,将研究区的演化划分为裂陷期和裂后期.在裂陷期的充填序列中,沙一段底界面为整个研究区都可以识别的显著的角度不整合界面,以此界面为界,盆地的裂陷期进一步划分为裂陷Ⅰ幕和裂陷Ⅱ幕.裂陷I幕发育了Es3-Es2地层,断裂几何学和断裂的性质表明该幕构造活动为北西南东向伸展作用所致,而裂陷II幕发育了Es1-Ed地层,为近南北向拉伸作用的结果.裂后期,从早到晚则表现为由稳定热沉降到加速沉降的过程.分析认为上述盆地的幕式沉降过程与区域应力场的转变密切相关,受控于周缘板块的动力学事件,尤其是晚始新世之后,太平洋板块对欧亚大陆向西的加速俯冲,促使了郯庐断裂右旋活动向南延伸和穿过黄骅坳陷的兰聊断裂北段的活化,形成了位于渤海海域的南北向伸展叠加区,从根本上改变了黄骅坳陷中北区应力场的分布,由此导致了盆地同裂陷阶段的幕式演化.
祁鹏任建业卢刚臣史双双佟殿君张俊霞
关键词:新生代地质构造
黄骅坳陷构造变形格局与演化过程分析被引量:68
2010年
本文以覆盖全区的3D和2D地震剖面的地质构造解释为基础,详细描述和分析了黄骅坳陷的基底和盖层结构构造及其演化,在黄骅坳陷基底内识别出了印支期东西向展布的大型褶皱-冲断构造和燕山主期NNE向展布的大型褶皱-冲断构造,认为黄骅坳陷中的歧口凹陷是在印支期古背斜的基础上经过新生代的伸展裂陷活动负反转而形成的断陷型盆地;确定出黄骅坳陷中、北区陆上新生代盆地结构表现为NE向延伸的、西北断东南超的多米诺式半地堑系结构,而在海域地区则表现为近东西向展布的规模巨大的复式地堑型结构;提出沧东断层延伸到黄骅坳陷中的板桥凹陷的北部,其断距已经逐渐减小,并与北塘次凹西斜坡发育的茶淀断裂以构造转换带方式衔接。论文还以盆地内的大型断裂系统的活动性和盆地沉降史的定量分析为基础,将黄骅坳陷新生代同裂陷阶段划分出三个幕次的演化过程,并发现从裂陷Ⅰ幕到裂陷Ⅲ幕盆地的沉积-沉降中心经历了由南向北、由陆向海的规律性迁移。根据控制沉降中心迁移的构造应力场,结合区域渤海湾盆地的基本特征,提出斜向拉分盆地模式来解释黄骅坳陷,乃至渤海湾盆地孔店组-东营组沉积期间的发育演化机制。
任建业廖前进卢刚臣付立新周江羽祁鹏史双双
关键词:歧口凹陷拉分盆地
歧口凹陷复式含油气系统及构造控藏模式被引量:6
2010年
构造层序和沉降史分析表明,歧口凹陷在新生代具有显著的幕式构造-沉积演化特征,经历了古近纪裂陷期和新近纪裂后期二个构造活动期、古近纪的裂陷Ⅰ幕和Ⅱ幕、新近纪的稳定热沉降幕和加速沉降幕四幕构造运动。结合凹陷内部重要的构造转换界面、结构和构造演化特点,以及各阶段构造样式和油气成藏聚集规律,将歧口凹陷划分为四大含油气系统:孔店断陷-潜山型含油气系统(Ek)、歧口陡坡断阶型含油气系统(Es)、歧口缓坡断阶型含油气系统(Es1+Ed)、歧口坳陷型含油气系统(N)。通过构造组合样式和油气聚集关系研究,建立了凹陷内部掀斜断块-地垒潜山和凹陷边缘断阶-古隆起披覆潜山构造控藏模式。
周江羽卢刚臣李玉海任建业于超祁鹏钱茂路
关键词:歧口凹陷渤海湾盆地
临南洼陷临邑断层封闭性的模糊综合评价被引量:3
2011年
临南洼陷是惠民凹陷的生烃中心,临邑断层作为临南洼陷的主控断层对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起着重要的作用,弄清临邑断层的封闭性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有断层的力学性质、几何性质、断面所受正应力、断层两侧的界岩关系以及泥岩涂抹系数5个方面。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影响断层封闭性的5个因素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影响本区断层封闭性最重要的因素为主应力性质,其次为断层两侧界岩关系以及泥岩涂抹因子。临邑断层整体上都具有很好的封闭性,但在不同的层位和空间位置上封闭性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沙河街组的封闭性相对最好,馆陶组次之,东营组最差;空间上西段的封闭性相对要差。
李朋倪金龙杨淞月阳怀忠胡德胜张云鹏
关键词:临南洼陷断层封闭性
琼东南盆地断裂活动性定量计算及其发育演化模式被引量:20
2010年
在地震剖面解释的基础上,运用断层活动速率法和位移-距离法对琼东南盆地主要断裂系统的活动性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断裂的活动性与盆地的演化阶段相对应,同时可以在同裂陷阶段划分出始新世—早渐新世裂陷幕和晚渐新世断坳转换幕,这两幕裂陷控制了盆地深部的基本构造格局。单条断层在早渐新世至晚渐新世期间断裂主要活动中心存在由东向西迁移的过程,盆地断裂系统活动中心在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也存在由东向西迁移的过程,盆地内规模较大的复合断裂带具有区段式活动的特征。将盆地内断裂系统发育模式总结为两种:以6号和11号断裂带为代表的简单生长模型,断裂系统发育演化过程中表现为单一区段断层独立生长的特征,断层简单地由中间向两侧生长,断层位移距离曲线自始至终为半椭圆型,且最大位移大致位于断层中部;以2号和5号断裂带为代表的生长连通型生长模式,断裂带由多条区段式活动的断层生长连接形成,其生长发育过程表现为沿断层面纵向上最大滑移量由各个区段的中心向各个区段交汇处迁移,由此各个区段断端破裂扩展,最终相互连接而形成一条大型断裂带。
尹新义任建业裴健翔雷超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
Postrift Rapid Subsidence Characters in Qiongdongnan Basin,South China Sea被引量:1
2011年
In this article,the backstripping technique was used in studying the subsidence charac-ters of the Qiongdongnan(琼东南) basin(QDNB) in order to understand its dynamic mechanism of formation and evolution.Meanwhile,the geothermal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area were summarized,and the stretching factors(β) of the upper crust,the whole crust,and the whole lithosphere were calculated.The QDNB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subsidence rate,high geothermal gradient,high geothermal heat flow,and the lithosphere stretching and thinning of this area are depth dependent.An asthenosphere zone must have been confined under the lithosphere of Southeast Asian continent because of the mutual subductions of the Eurasian plate,the Pacific plate,the Indian-Australian plate,and the Philippine Sea plate.These characters indicate that strong mantle convection occurred and the lower crust materials flowed away in the domain,which lead to the rapid flexural isostasy subsidence of the upper crust and the uplift of the asthenosphere.
尹新义任建业雷超王珊张俊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